💬 初始效應    primacy effect  ➝ 強調第一印象很重要,也稱作「第一印象效應」;通常人都在第一次見面的三秒鐘內,決定關於對方的印象,因此也稱為「三秒法則」,另外還有「首因效應」、「混凝土規則」等說法

 

 

images.jpg

 

 

實驗  美國進行一項初使效應的實驗,首先告知受試者關於甲、乙兩個人的個性描述,對甲的形容是「聰明、勤奮、衝動的、批判的、固執的、忌妒心強」,對乙的形容是「忌妒心強、固執的、批判的、衝動的、勤奮、聰明」

結果發現受試者對甲有比較正面的反應,其實這六個個性形容詞都一樣,只是出現的順序不同,實驗顯示當正面的描述先出現的話,會讓人產生更正面的印象,先出現的資訊比後出現的資訊,更讓人印象深刻

職場應用  初始效應常常出現在接觸比較少的關係上,如果互動頻繁的同事、朋友間,逐漸會被親近效應所取代

▶ 面試:第一印象通常是決定面試會不會成功的重要因素,主管不認識你,只能從第一眼看到你的穿著、談吐、外貌、聲音、儀態等地方,來判斷你這個人,如果對上主管或人資的眼,也就是台灣人常常說的「有緣」,就算實力沒有那麼突出(當然也不能墊底啦),基本上這份工作十拿九穩;面試前打理好自己的外貌,整理頭髮、刮鬍子、選一套合身合宜的服裝、養好精神、面試前嚼顆口香糖等,都可以讓你在面試這關多少加一點分數

 業務:不管是保險還是銷售業代,常常需要開發新的客戶,初次拜訪時要表現出完全的真誠度、談吐、儀態、外表、專業度等

 選舉拜票:參選的政治人物為了獲得選民支持,必須要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經常穿上平民化的衣服、隨時保持微笑、沿街握手拜票,都是為了讓選民感受到親和力,之後投下選票的時候,因為大部分選民對政治沒有涉獵多少,比起參選者的能力或是政見,更看重參選者的外貌、第一眼的印象、隸屬的黨派等…

 選舉拜票算是初使效應的負面效果

生活例子

 初戀總是最美,對於大部分的人,通常第一段的戀情最刻骨銘心

 背英文7000單字時,A開頭的單字總是印象深刻(也可能是每次背單字的時候,都從A開頭的先背起)

相反概念  新近效應(recency effect)和頻率效應(frequency effect

新近效應    最新或是最後獲得的資訊,比較讓人印象深刻

傳遞內容的熟悉程度,會決定初始效應或新近效應誰佔比較大的影響力,通常對於關心或是了解的議題,初始效應會出現比較大的影響力;對於生疏或不關心的內容,新近效應比較會影響你的判斷 ➝ 但不是絕對標準

 考前臨時抱佛腳,最後背的單字或是看的段落會比較有印象,因為不熟悉考試的內容,親近效應會讓你容易記得最後看到的考試內容

頻率效應  當第一印象不好,但是持續展現正向的模樣或是行為時,印象會逐漸好轉

上班第一天你打翻了主管的咖啡,或許留下了笨拙、粗心的印象,但是之後不再犯任何錯,反而把主管交代的事情妥善完成,久而久之主管會忘掉你打翻咖啡的事情,反而記得你的能力和積極度

 

💬 帕金森定律  業務量的增加和公務人員的增加,沒有任何關連 ➝ 批評官僚化的龐大組織,再多的人事一樣沒有工作效率的現象

 

images (1).jpg

 

來源  英國作家帕金森,在1995年出版的經濟學這本書中提到的俚語,書中提到一句話:「在工作能夠完成的時限內,工作量會一直增加,直到所有可以用時間都被填充為止

 

--- 帕金森根據職員不斷擴增提出兩個要點

 

下屬倍增法則  上位者為了處理繁重的業務,這時候有三條路可以選擇

1、辭職讓賢,讓更有能力的人接管自己的位置(X) ➝ 這個想法可能只有古代的禪讓政治會出現吧!

2、找能幹的人幫忙(X) ➝ 會增加自己的競爭對手,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更多的人會傾向選擇下面的路

3、找能力比自己差的人來分擔業務(O)

原本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分出去給第二個人甚至好幾個人的身上

業務倍增法則  當自己工作分配給其他人,為了不讓自己有空閒的時間,反而會找額外的事情做,無形中增加了業務量

 

➪ 組織成員不斷的擴大,需要更多的職位,可是效率並沒有增加,反而人多嘴雜彼此牽制工作的進度

 

💬 克雷皮斯效應   crespi effect當獎賞或是處罰強度增強時,會提高任務執行的效能 ➝ 職場上常見的,當老闆給的福利越好,員工更會替公司賣命

 

未命名.png

 

實驗  A組老鼠在迷宮中找到出路的話,給予一個食物當作獎勵;B組老鼠在迷宮中找到出路的話,給予五個食物當作獎勵,得到的結果是B組老鼠在迷宮中,找到出路的速度比較快,經過多次實驗後,將A組老鼠的獎賞從一個增加到五個,而B組老鼠的獎賞從五個減少到一個,這個時候A組老鼠反而比第一次實驗的B組老鼠,更快的找到迷宮出口,相反的B組老鼠找到出口的速度,比第一次實驗的A組老鼠還慢

實驗結果可以知道獎賞的多寡不是重點,而是相對的數量變化

常見例子

▶ 當老闆願意加薪的時候,勢必在工作上會更用心、效率變快

▶ 重賞之內必有勇夫

 

💬 冒名頂替症候群   impostor syndrome  ➝ 認為自己的成功完全是因為運氣,而不是自己的努力或是能力,甚至覺得自己欺騙大家而感到內心不安的現象,又稱為「騙子症候群」

 通常出現在成功人士的身上,尤其高成就的女強人

 近期研究指出,冒名頂替症候群的發生率在性別、種族、年齡、職業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不過如果發生在少數族群的身上,這腫心理現象對他們的影響力更大

 

images (2).jpg

 冒名頂替症候群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受到他人高度期待的情況下,害怕失敗帶來的挫折感,為了保護自己免於面對現實的壓力,會事前做好所有的心理準備

 

症狀表現

 勤奮:會更努力、更積極表現,希望得到主管的肯定,避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靠其他因素騙吃騙喝才能爬到這個位置,可是換來更多的掌聲後,反而會陷入迴圈,陷入持續害怕被識破的輪迴之中;因為過度表現勤勞,容易有疲憊、失眠、神經質的現象

 避免展露出工作方面的自信,例如不敢在課堂或是會議上發表意見,怕自己會鬧笑話,或是不敢隨意接下工作任務、應徵位置比較高的職缺

 展現非工作上的魅力:例如和藹待人、打扮出眾等方法,希望可以獲得讚許,但是會出現獲得認可後覺得自己的成就完全是靠自己的魅力,而不是工作能力的矛盾心態

 完美主義:就算只有1%的失誤,都會質疑自己的能力

 獨行俠:自己要單獨完成事情或任務,如果需要尋求幫助代表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會被識破為輸家或是騙子

 超人、女超人:在課業、事業、婚姻、育兒、交際上都要強迫做到最好最滿,證明自己並非騙子

 

💬 微笑面具症候群  必須強迫自己維持開心的表情,將難過、憤怒的情緒壓抑下來

 

下載.jpg

 

最容易發生在「以客為尊、服務至上」的行業,例如服務生、客服人員、櫃檯等

當客服人員接收到客戶端的冷嘲熱諷或言語騷擾,還要保持愉快的口吻繼續跟客戶應對、當服務生面對各式各樣的奧客時,還是要彬彬有禮的面帶微笑處理事情、上班族為了在公司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要隨時保持著微笑

負面情緒持續壓抑的結果,回家後可能會有臉部肌肉痠痛、頭痛等生理症狀,不過當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就要警覺了,一旦繼續帶著微笑面具,可能會漸漸對情緒毫無感覺,口語就是「無感」,沒有感情的人還能稱為人類嗎?更嚴重的人開始會出現憂鬱症,將自己封閉起來,甚至還有自殺的案例出現

小編良心建議「上班戴面具,下班完全做自己」,可以對親人朋友訴苦、可以運動舒壓、可以對著空曠無人的地方大罵來發洩情緒,甚至可以面對奧客完後,轉身來個巴洛克華氏的大白眼,或是和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加入靠北社團,其實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讓你不要這麼壓抑,適度的解放自己是健康的!

 

arrow
arrow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