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andbyx.jpg

看看這張照片,是不是跟印象中的美人魚有著天壤之別呢?那為什麼「儒艮」會被世人們稱做美人魚呢?

 

🐡 美人魚稱呼由來

因為雌性儒艮在哺乳的時候,有時候會用鰭狀前肢夾著儒艮寶寶,把頭跟胸部露出水面,剛好儒艮有長著一對胸部,遠遠望去很像一位婦女抱著嬰兒在哺乳,錯看儒艮成美人魚,這個美麗的錯誤就這樣流傳下來

 

下載.jpg 

(示意圖:我看起來是不太像美人魚拉...)

 

🐡 特徵

► 體型呈現紡錘狀,體長大約2.4~2.7公尺,很少超過三公尺,雌性體型通常比較大

► 皮膚很光滑,膚色呈現褐色至暗灰色

► 前肢呈現鰭狀,後肢消失

 

--- 許多人會把海牛跟儒艮搞混,那我們要怎麼分辨這兩種動物呢? ---

 

尾巴 海牛的尾巴寬大略呈現圓形,儒艮的尾巴很像海豚的尾鰭一樣,呈現Y字型

 

ae57950330606875df12793a1a6b54ef9af4756a1d45e8a47faf8f121fa3277014d25768a32c6a21119e07d644ad46aad7444a9da5e65c20f1ea5a92b40c21612f71bc6a6329060a0cdb4b5a1da3ec044388d30aaa6b411a39fd79f288b82e42d2c50f5fba8c9d8409de006c93b9a0.jpg 

(海牛的尾巴)

 

f094752423df4cdf8b84aafc4fbc20da_th.jpg 

(儒艮的尾巴)

 

臉型  正面看儒艮的臉呈現長方形;海牛則是正方形,這是因為海牛的體積比儒艮大...

 

未命名.png 

(左邊是儒艮、右邊是海牛)

 

🐡 食性 儒艮是一種溫和的動物,是素食主義者,只吃海床底部的植物,一般白天跟晚上都會覓食,但是在人類活動頻繁的地區,大多選擇晚上出來覓食;不覓食的時候棲息在海底,像岩石一樣安靜的待在海床

► 儒艮不會用牙齒咬斷海草,而是用巨大的上唇纏繞海草,再配合下唇摘下海草海牛的上唇缺口將上唇分成兩瓣,兩瓣的活動方向正好相反,很像夾子的功能,海牛就是利用「夾子」摘採海草來吃的

► 食草動物通常牙齒會耗損的比較嚴重,但是牙齒可以不斷的生長,前牙掉了後牙遞補上來

images.jpg

(吃草中的儒艮)

 

🐡 分布 儒艮是海生哺乳動物,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岸,特別是海草多的地區,通常儒艮會棲息在淺海區域,但是偶爾也會移動到比較深的海域;分布範圍不連續,或許是人類活動範圍影響牠們的棲息地,大部分的地區儒艮數量都很少了

250px-Dugong-range.png 

(台灣附近的海域,也可能有儒艮的蹤跡)

 

🐡 數量稀少原因 

大部分都是人類的捕殺,因為儒艮的肉可以吃、皮膚可以製成皮革、牙齒跟骨頭可以做為象牙的替代品、身體可以提煉油脂等原因,造成儒艮不斷的被獵殺;人類的海洋漁業活動(拖網、防鯊魚網等...)、原油汙染也會害死儒艮;天然的威脅包含暴風雨註1、寄生蟲、鯊魚和虎鯨等天敵的獵捕等原因...

1  昆士蘭洪水造成大量淡水沖進海裡,海水鹽度急遽下降導致海草死亡,吃海草維生的儒艮也漸漸餓死,讓儒艮的生態遭受打擊

目前在澳洲,儒艮已經被列為保育類動物,所以目前澳洲也是儒艮族群量最多的地區,估計約有85000

欣賞一段儒艮的影片

 

🐡 近親-海牛

地球目前有四種海牛目的動物,底下分成兩種科別:海牛科、儒艮科

 海牛科有三種:南美海牛(亞馬遜海牛)、西非海牛、西印度海牛(加勒比海牛),都生活在大西洋水域

 儒艮科:只有儒艮一種,不會在大西洋看到儒艮,只存在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海底清潔工  海牛主要以水草和海藻為食,這些植物大多生長在船隻航行經過的淺海、港灣,海牛吃植物的同時,剛好替船隻提供一條安全航行的航道,所以被稱為海底清潔工

如何潛水這麼久?  肺活量大

 肺臟很大

 胸腔很大:橫隔膜位置特殊,人類與肩膀平行、海牛大致和背腹部平行,提供了很大的胸腔體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素食主義者 海底清潔工
    全站熱搜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