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是食道、胃、十二指腸等部位的黏膜,受到胃液侵蝕造成黏膜受損,黏膜層產生糜爛或是內膜破損的狀況,常見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只有少數潰瘍會發生在食道或是其他部位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容易反覆發作的疾病,如果飲食習慣沒有調整、作息不正常,復發率就會高
😓 致病因
▶ 胃酸分泌過多,侵蝕胃壁細胞而引起潰瘍
▶ 飲食習慣不良:暴飲暴食、咀嚼次數不夠、吃太快等…
▶ 飲食偏好不良:喜歡吃辛辣或是刺激性食物(濃肉湯、咖啡、濃茶類、碳酸飲料、辣椒)、不易消化的食物(糯米製品)
▶ 藥物 ➝ aspirin、NSAID、steroid、bisphosphonate
▶ 心因性潰瘍:憂鬱、憤怒、焦慮、悲傷等情緒,會讓胃黏膜的血液循環不良、胃蠕動減緩等...
▶ 嚴重創傷、重大疾病:嚴重燒傷、休克、敗血症等情況,都會引發壓力性消化道潰瘍
▶ 抽煙、過度飲酒
▶ 遺傳因素:O型血型、家族史
▶ 幽門桿菌感染:人類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唯一宿主,消化道的幽門螺旋桿菌會黏膜傷害,是造成潰瘍的主因 ➝ 證據顯示>90%的十二指腸潰瘍、60-70%的胃潰瘍患者,同時併有胃幽門桿菌的感染,只要幽門桿菌根除後,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會從原來的60-80%降低到10-20%,大部份潰瘍病人如果要真正根除潰瘍,要先根除幽門桿菌
😓 典型症狀
疼痛 上腹部疼痛,特色是灼熱感、痙攣、持久、位置固定的疼痛,疼痛和進食明顯相關,十二指腸潰瘍常常在飢餓時疼痛,進食後可以緩解、胃潰瘍則在進食半小時後會開始疼痛
噁心、嘔吐 嘔吐後疼痛會減輕
出血 當潰瘍腐蝕到血管時,就會有出血的情況,糞便檢查可以驗出潛血反應;如果大量出血時,甚至會嘔吐出咖啡色物或是鮮血,大便呈現黑色柏油狀
😓 治療方式
飲食治療
▶ 定時適量,少量多餐:讓正餐間有食物可以中和胃酸,避免過多的胃酸腐蝕胃黏膜,餐間可以選擇蘇打餅乾、三明治、牛奶等小點心
▶ 細嚼慢嚥(一口咀嚼30下很困難,不過盡量多嚼一點)
▶ 避免刺激、辛辣的食物:減少黏膜的傷害
- 刺激性飲品:酒精飲品、咖啡、濃茶、可樂(含碳酸水的飲料都不要喝,例如蘋果西打、雪碧、維大力)、濃湯等…
- 刺激性調味料:辣椒、胡椒、芥茉、咖哩、沙茶醬、生蒜
- 過甜食物,過甜的食物會刺激胃酸分泌:紅豆湯、綠豆湯
▶ 食用適量脂肪:脂肪會抑制胃酸分泌,選擇非油炸類的脂肪食物
▶ 保持愉快的心情進餐,進食後要休息一下,不要馬上工作
藥物治療
制酸劑 大部份是含鋁/含鎂的化合物,用不同的比例混合製成的藥物
地位 直接中和已經分泌的胃酸,作用快速,可以馬上緩解症狀、價格又便宜,可惜制酸效果短暫、不一致,臨床地位常常當成輔助藥物
副作用 成分含鋁比較多 ➝ 便秘;含鎂比較多 ➝ 腹瀉
新觀念衝突 胃平常是希望保持適當的酸度,可以殺菌、分解酵素,如果用鹼性物質去中和,胃就會負回饋分泌更多的胃酸,然後就必須服用更多的制酸劑,胃就會繼續分泌更多的胃酸(惡性循環),嚴重就可能導致胃出血
附著劑
sucralfate 含硫化多醣的有機鋁鹽化合物,沒有制酸的效果,結構上的負電荷會和潰瘍表面上帶正電的蛋白質形成鏈結,覆蓋在潰瘍表面上
➝ 建議飯前30-60分鐘吃藥,頻次為三餐飯前加睡前,一天服藥四次
colloidal bismuth(De-Nol) 含鉍鹽的凝膠製劑,會覆蓋在潰瘍表面上形成保護層,防止胃酸繼續侵犯
▶ bismuth 可以抑制胃幽門桿菌的生長(抗菌),併用抗生素可以提高胃幽門桿菌的根除率
(colloidal bismuth)
前列腺素合成劑
機轉 PGI2會抑制胃壁細胞 C-AMP(cyclic AMP)的生成,降低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有保護黏膜的效果
常見藥物 misoprostol(cytotec 200 mcg/tab),喜克潰
地位 預防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引起的潰瘍
用法用量
▶ 治療潰瘍:200 mcg 飯前+睡前服用(800 mcg/day)
▶ 預防潰瘍:200-800 mcg/day
副作用 腹瀉、腹部絞痛
▶ 藥物會收縮子宮,孕婦禁用
H2 receptor antagonist
機轉 作用在胃內壁細胞的「histamine-2 receptor」,抑制胃酸分泌,癒合潰瘍的效果迅速,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主流藥物
常見藥物 cimetidine(tagamet 200、400 mg/tab)、famotidine(gaster 20 mg/tab)、ranitidine(zantac 150 mg/tab)、nizatidine 等藥物
▶ cimetidine 長期使用可能會有男性性功能障礙(陽痿)、男性女乳症、頭痛、暈眩等副作用,也會影響肝臟酵素(Cytochrome P-450)的活性,減緩藥物的代謝(warfarin、theophylline、phenytoin) ,造成藥物血中濃度過高的情形
質子幫浦抑制劑 Proton pump inhibitors = PPI
機轉 阻斷細胞膜上酵素(H+/K+ ATPase)的活性,阻止氫離子從胃壁細胞分泌到胃內的最後步驟,對任何刺激訊息引起的胃酸分泌都有抑制的效果,效果比 H2 receptor antagonist 更強、更持久,使胃內幾乎達到無酸的狀態,迅速減輕潰瘍的症狀、促進胃黏膜癒合
常見藥物 omeprazole(losec 20 mg/cap,樂酸克膠囊)、esmoprazole(nexium 40 mg/tab,耐適恩錠)、lansoprazole(takepron 30 mg/tab,泰克胃通口溶錠)、pantoprazole(pantoloc 40 mg/tab,保衛康治潰樂腸溶膜衣錠)等
副作用 臨床報告相當少
▶ 服用高劑量或是服藥超過一年以上的患者,研究證實容易增加>50歲的年長者,髖關節、腕關節、脊椎骨骨折的風險
▶ FDA:長期服用PPI可能和低血鎂相關,低血鎂通常發生在服藥>1年的病患,25%的患者就算已經補充鎂,仍然無法改善低血鎂的情形,必須要停藥,停藥平均一個禮拜後,鎂離子濃度就會拉上來,恢復到正常值了
- 長期服用PPI,對於低血鎂高風險的族群(使用利尿劑)、或是併用毛地黃,要注意低血鎂會增加毛地黃毒性的風險
- 低血鎂症狀:肌肉痙攣、抽搐、震顫、心律不整、癲癇發作等…
😓 胃幽門桿菌 ➝ 潰瘍 確定有胃幽門桿菌感染的病人,要治療消化道潰瘍,要先根除胃幽門桿菌;如果沒有胃幽門桿菌感染的病人,減少胃酸分泌是主要治療重點
許多傳統藥物可以幫助潰瘍部位癒合,可惜對消化性潰瘍的高復發率還是無法克服 ➝ 胃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可以大大降低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
胃幽門桿菌簡介
(顯微鏡下的胃幽門桿菌)
❏ 什麼情形下可能會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目前醫學界還無法確定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方式,通常是接觸傳染,包含飲水、食物、牙齒、唾液都是傳染途徑,個人衛生習慣、環境的衛生都會影響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除了造成潰瘍,還有哪些症狀呢?
胃炎、消化不良、嘔吐、腹脹等,甚至跟胃癌的發生也相關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一定會有症狀嗎?
不一定會有明顯的症狀,有些患者就算胃發炎,也不一定有不適感
❏ 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機會有多大?
20年前台灣地區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大約50%,隨著公衛環境改善感染率降到20%左右
感染率和年齡有明顯相關性,年紀越大感染率越高;種族也有差異性,感染率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高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都需要治療嗎?
如果只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沒有潰瘍的症狀,通常不需要治療,也不需要為了預防潰瘍發生去根除菌種;對於有消化性潰瘍的病人,只要證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都應該根除它
幽門螺旋桿菌治療
三合一療法 國際治療準則建議的一線方法
「PPI BID + clarithromycin 500 mg BID+ amoxicillin 1 g BID,治療 10-14天」
▶ 盤尼西林過敏者:amoxicillin ➝ metronidazole 500 mg BID
▶ PPI劑量:esomeprazole 20 mg BID、lansoprazole 30 mg BID、omeprazole 20 mg BID、pantoprazole 40 mg BID
▶ 三合一療法失敗的原因:抗藥性、病人服藥順從性差、PPI 代謝過快(基因問題)
四合一療法
使用時機 抗藥性高的地區(clarithromycin 的抗藥性>20%)、使用過三合一療法無效的患者
▶ 腸胃道、噁心、頭暈副作用會比較明顯,但是治癒率高
「PPI BID + bismuth 525 mg QID + metronidazole 250 mg QID + tetracycline 500 mg QID,治療 10-14天」
不含鉍劑的四合一療法
「PPI BID + clarithromycin 500 mg BID + amoxicillin 1 g BID + metronidazole 500 mg BID,治療7天」
系列性治療
使用時機 對「clarithromycin」有抗藥性時,考慮使用系列性治療來提高除菌率
「D1-D5:PPI BID + amoxicillin 1000 mg BID」
「D6-D10:PPI BID + clarithromycin 500 mg BID + tinidazole 500 mg BID」
▶ tinidazole 是一種抗滴蟲、阿米巴、抗原蟲藥
▶ 某些國家會用「levofloxacin 250 mg BID」 取代「clarithromycin 500 mg BID」,除菌率高達96%(clarithromycin 為主的系列性治療除菌率大約81%)
😓 非幽門螺旋桿菌 ➝ 潰瘍 減少胃酸分泌
NSAID 相關消化道潰瘍的預防建議 不要使用就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如果一定要使用,併用misoprostol、PPI,或是改用COX-2抑制劑
▶ 功效:PPI > 選擇性COX-2抑制劑 > misoprostol
臨床上選用藥物要評估出血風險、經濟效益,消化道潰瘍病史是最危險的因子,其他危險因子有年紀大、罹患心血管疾病、服用高劑量藥物(NSAID)、服用多種藥物(NSAID)、同時服用阿斯匹靈/抗血小板藥物/類固醇/可邁丁(warfarin)等,可以依危險因子將病患粗略分級…
低度風險 沒有危險因子
▶ 使用不容易造成潰瘍的[NSAID],劑量越低越好
▶ 低度風險不建議使用[COX-2抑制劑]替代[NSAID],也不建議併用PPI(H2RA),因為經濟效益的考量 ➝ 健康的年輕人通常都是低度風險
中度風險 1-2個危險因子
▶ 使用比較少引起潰瘍的[NSAID],建議合併PPI(H2RA、misoprostol)
▶ 沒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可以用[COX-2抑制劑]替代「NSAID]
高度風險 >3個危險因子,或是併服阿斯匹靈、類固醇、可邁丁(warfarin)
▶ 併用阿斯匹靈:使用比較少造成潰瘍的[NSAID],同時併用PPI(H2RA、misoprostol) ➝ 通常併用阿斯匹靈的患者,會有心血管相關的疾病,不建議使用[COX-2抑制劑]
▶ 併用可邁丁(warfarin)或類固醇:[COX-2抑制劑]替代[NSAID],同時併用PPI(H2RA、misoprostol)
極度風險 曾經有消化道潰瘍病史
禁用NSAID,使用[COX-2抑制劑],同時併用PPI(H2RA、misoprostol)
NSAID引起消化道潰瘍的機會:azapropazone > ketoprofen > piroxicam> indomethacin> naproxen> diclofenac> ibuprofe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