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b65b90b7b4b75f90b4072f50b5b66b.jpg

這是電影「凍劫」的劇照,敘述主角群們被困在雪山的纜車上,你覺得這個情境下,他們會面臨怎樣的危機呢?

沒錯!就是失溫症hypothermia),也稱作低溫症,定義是人體的核心溫度<攝氏35度時的現象,低溫會影響許多生理功能,循環、呼吸、神經功能等等,甚至會有致命的風險,不要以為失溫症是高緯度或是高山地區會發生的事情,在亞熱帶的台灣也是有失溫症的案例呦!

 

❏ 只要體溫<35℃就是低溫症嗎?  不一定

如果正常的體溫本身就偏低,當體溫降到35℃時,也未必會出現低溫症狀或是症狀相當輕微,如果有疑慮的話,還是就醫檢查求個心安

 

❄ 致病因   非常直觀,不是長時間暴露在極低溫的環境中,例如受困在雪山中、反鎖在冷凍庫、落海等,或是身體正處在無法正常產熱或是失溫快速的情況,例如疾病、酒精中毒等…

 

170px-Hypothermia_Training,_Marine_Mountain_Warfare_Center,_California_USA.jpg

(掉落在結冰的湖裡,非常容易失溫)

 

危險因子  如果有下列因素,在同樣的(低溫)環境,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失溫,要特別注意!

老年人  身體的代謝和循環功能都下降了,調節體溫的功能比較弱

疾病  有心血管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患、內分泌失調等疾病的人,產熱或是調節體溫的功能會比較差

酗酒者  不少嗜的人,喜歡在冬天的晚上喝幾杯酒,可以讓身體比較暖和,有禦寒、幫助入睡的效果,不過這是一個世紀大迷思!

攝入的酒精會讓皮膚的血管擴張,當血液快速流通時會感覺熱熱的,其實身體的散熱速度加快,反而會讓體溫迅速降低;不少街友喜歡喝酒,喝完酒後就躺在路邊、公園、橋下睡覺,如果碰到比較涼冷的天氣,很容易就會失溫!

弱勢族群  街友、獨居老人、嚴重精神疾患,這些人比較無法好好照顧自己,容易忽略天氣的變化

 

❄ 臨床症狀  人體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6.5-37.5°C,失溫是ㄧ個漸進的過程,可以根據臨床症狀的嚴重度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體溫比正常體溫低個1-2°C,為了產熱或是防止熱量散失,會出現許多症狀

▶ 顫抖、身體不自覺發抖,藉由肌肉的抖動來產生熱量

▶ 末端肢體血管收縮,會出現手腳冰凍或是麻木、無法完成精細或是複雜的動作,收縮的血管可以減少熱量散失

▶ 臉色蒼白

▶ 雞皮疙瘩,希望豎立的毛髮可以形成隔熱層,不過人類的體毛不足,效果相當有限

▶ 呼吸快而淺

 

第二階段  體溫降到比正常體溫還要低個2-4°C

▶ 顫抖更猛烈,會造成肌肉不協調、行動遲緩或困難、走路跌跌撞撞,幾乎失去方向感

▶ 表淺血管繼續收縮,希望可以維持重要器官的溫度(腦、心臟),患者的臉色開始慘白,末梢器官(手指、腳趾、耳朵、嘴唇)可能會轉成藍色

 

第三階段

▶ 當體溫低到<32°C,肌肉已經不會顫抖了,這時候肌肉幾乎失去協調的能力,完全不可能走路!

▶ 說話困難、思緒渾沌、語無倫次,已經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說什麼想什麼了!

▶ 呼吸減緩、心律不整、昏迷、休克,最終會走向死亡!

 

❏ 什麼是反常脫衣現象(paradoxical undressing)?

紀錄指出,有20-50%的低溫症死者,在死前會作出脫光衣服的行為,這種行為就稱為反常脫衣現象,究竟有哪些可能的原因,造成這種脫序的行為呢?

▶ 低溫會造成神智不清,作出不合邏輯的行為 ➝ 證據薄弱

▶ 低溫時,末梢血管會收縮,確保大部分的血液流向更重要的器官,如果當末梢血管無法持續保持收縮狀態時,血管會重新擴張放鬆,血液流向身體各處,會產生「熱」的感覺

▶ 人體處在持續低溫的狀態時,身體皮膚會逐漸凍傷,寒冷神經會麻痺而失去作用,不過「痛覺」、「熱覺」神經比較深層,還沒有失去作用,當大面積凍傷時,身體會產生發炎反應,希望可以修復受損的皮膚,失溫患者的判斷力已經很差了,會誤以為發炎產生的痛感是因為寒冷造成的,於是活動身體來提高體溫,當身體因為活動而暖和起來,僅存的熱感神經會覺得身體很熱(寒冷神經已經失效),直到把全身的衣服都脫光為止

 

❄ 低溫症的處置

 

移離危險環境  落海的患者,要馬上打撈救上岸、反鎖在冷凍庫內,盡快救出來等

將患者放在溫暖的環境中,體溫慢慢的回升會比較安全(體溫每小時升高0.5-1°C

 

❏ 如果發生山難,要如何避免失溫?

在救援隊來臨前,盡量多在遮蔽物下(大樹、山洞),避免衣服、身體被雨水或是露水沾濕,如果可以生火取暖就更棒了,這些行為都可以避免失溫,替救援隊爭取更多時間

 

❏ 如果發生海難,要如何避免失溫?

當身體浸泡在冰冷的海水,體溫流失的速度比在冷空氣中還要高出好幾十倍,漂流在海面上時,基本上只能等待救援,根本無能為力,造成落海失溫的死亡率極高

如果可以抓到浮木或是漂流的廢棄物,盡量減少身體泡水的體積,可以延緩體溫喪失,另外身體不要一直動來動去,在水中採取保暖姿勢,保持體力、替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

 

1-5.jpg

(落水時的保緩姿勢)
 

HELP Position  Heat Escape Lessening Posture

1、設法拿到浮具或是利用衣服當作浮具

2、保持頭頸部在水面上

3、雙手抱著胸、夾緊兩邊的腋下

4、雙腿交叉、膝蓋靠向胸前

--- 如果多人同時落水

5將兒童或老年人保護在人群中央,除了達到更理想的保暖效果,也利於搜救人員的發現

 

延緩體溫的流失

▶ 穿衣服、蓋上棉被等

▶ 維持身體的乾爽,濕透的衣服或是體表,都會加速體溫的喪失

▶ 適度運動可以增加熱量,但是處在持續低溫的環境,就要避免浪費熱量,不要做多餘的活動!

 

增加、補充熱量

▶ 如果患者意識還算清楚,可以喝ㄧ些高熱量、容易吸收的飲品,例如熱可可、薑湯等…

 

禁止行為  表面上好像對患者有幫助,實際上會害慘他們的事情

▶ 禁止喝酒,酒精會加速體溫的喪失

▶ 禁止使用熱水袋或是電毯,去溫暖患者的四肢或是身體其他部位,也不可以替患者洗熱水澡、更不可以按摩患者的四肢,當四肢或是皮膚溫度的急遽升高,會迫使血液流向四肢,導致核心溫度和血壓下降,會有生命上的危險!

 

--- 低溫症的預防

大家都非常清楚,在台灣只要注意天氣的變化,當寒流來襲時添加衣服、吃些禦寒的食物、保持居家環境的溫度,或是避免長時間泡在水裡,或是困在高山中,基本上失溫致死的風險極低

有一點大家會比較容易忽略,運動後還穿著汗液浸透的衣服,身體的熱能會迅速流失,最好擦乾身體,換上乾爽的衣服!

 

--- 回到標題,位在亞熱帶的台灣,雖然失溫的風險極低,不過有些「眉角」還是要特別注意!

例如冬天寒流來襲時,獨居老人、街友、流浪漢都容易保暖不足,有失溫的風險;或是受困山中的山友、落溪的民眾,因為長時間泡水或是處在低溫的環境,也是失溫的高危險族群;如果小孩子長時間泡在游泳池,或是運動後沒有及時換上乾爽的衣服,體溫也可能會降太多呦!

失溫的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