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axresdefault.jpg

蚱蜢(蝗蟲),是直翅目、蝗科的昆蟲,分布在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沙漠地區

 

🐛 外觀、結構

蝗蟲的身體細長、觸角短,雌雄成蟲的外觀相似,不過雌蟲體型稍微大一點;有綠色、褐色等體色,體色跟品種沒有太大的關係

▶ 蝗蟲的腿部發達,跳躍能力很強,可以跳比身體遠數十倍的距離

 

🐛 食性  蚱蜢是植食性昆蟲,有咀嚼式口器可以啃食植物,常常在草叢、田野間出沒,是一種農業害蟲,當蚱蜢演變成蝗蟲時,食性漸漸轉變成雜食性,除了植物,也會吃一些昆蟲、同類、動物屍體等,加上蝗蟲都是成群結隊的活動,對農業的影響更大!

 

🐛 生活史  不完全變態,一生中經過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

 

  交配結束後,雌蟲腹部可以伸出大約兩倍體長的產卵器,插入土中產卵,一邊排入泡沫狀的膠體將卵包起來,避免受到環境的危害

 

7e0001709106d94b0b.jpg

(蚱蜢產卵的示意圖)

➝ 雌蟲一次可以產50-100顆的卵,一個禮拜後可以再產下另一批的卵

 

幼蟲(若蟲)  經過2-3個禮拜後孵化,幼蟲從土壤中爬出來,在地面進行第一次的蛻皮

 

1341987908-2569986852_n.jpg

➝ 若蟲沒有翅膀,蛻皮大約五次後,身體逐漸變大,翅膀也會越來越明顯

 

成蟲  最後一次的蛻皮變成成蟲,翅膀伸長、雌蟲的產卵管也會形成

 

下載.jpg

➝ 性成熟後,雄蟲會跳到雌蟲的背上進行交配

 

🐛 蚱蜢、蝗蟲的關係

蝗蟲是由蚱蜢變種而成的,蚱蜢平時很溫馴,不過一旦生活在擁擠、缺乏糧食的環境下,彼此碰撞摩擦大腿,會漸漸改變身理結構,同時也會分泌出一種昆蟲荷爾蒙,傳染給鄰近的蚱蜢,讓其他蚱蜢也會演變成蝗蟲

機制  蚱蜢上長有一種感應接收器,經過劇烈摩擦後蚱蜢會變得很有活力,肌肉開始擴張,開始改變體色,群聚蚱蜢的腿部摩擦機會會增加,加上昆蟲荷爾蒙的催化,這批蚱蜢漸漸突變成蝗蟲,等到翅膀發育完全,開始集體飛行,形成所謂的蝗災

時機  乾旱時期因為食物來源變少,散居各地的蚱蜢會聚集到有食物的地方,蚱蜢聚集多了,彼此碰撞的機會也多,蚱蜢漸漸突變成蝗蟲

變化(蚱蜢 ➝ 蝗蟲)

▶ 翅膀變長,可以飛更遠的距離(蝗蟲可以輕易的連續飛行600公里,甚至有長達3000公里的紀錄

▶ 嘴部變的更大,咬合力更強

▶ 後腿縮短

▶ 體色從綠色變成棕色、黑色

▶ 個性從溫馴變的比較不安、躁動、貪吃

▶ 植食性變成雜食性

▶ 單獨生活變成群體活動,蝗蟲群會從某地遷徙到另一區,根據記載菲律賓的蝗蟲曾經遷徙到台灣、黑海地區的蝗蟲飛越歐洲,橫越英吉利海峽來到英國等…

▶ 繁殖力變強,產的卵會更多 ➝ 蝗災時產下的卵,孵化出的若蟲個性會恢復到溫和的蚱蜢,也無法長途飛行

 

未命名.png

 

🐛 蝗災  又稱為蝗禍,指蝗蟲引起的災難,大量蝗蟲會啃食飛過之處的農作物或樹木,農作物完全受到破壞,造成經濟損失還有農作物短缺而發生的飢荒;蝗蟲碰到雨水,翅膀就飛不起來而無法去覓食,蝗蟲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蝗災往往和嚴重的旱災相隨而生,所以有「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等俗語

蝗災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沙漠蝗蟲

 

原因和過程   剛開始這些沙漠蝗蟲是散居的、植食性、性格溫馴沒有攻擊性、繁殖能力也不強、主要以跳躍方式來移動;當牠們遇到適合的環境,就會開始大量繁殖,如果碰到乾旱時期,食物來源不足,蝗蟲們就會擠到有食物的地區,久而久之這些地區聚集的蝗蟲數量越來越多,彼此磨擦到腿上的感受器機會也變多,漸漸突變成有攻擊性、群居性、雜食性、繁殖速度更快的沙漠蝗蟲

沙漠蝗蟲會聚集越來越多,等到翅膀成熟後,開始用飛行的方式移動,往食物豐沛的地方遷徙,經過的地方,任何農作物或植物無一倖免,全被啃蝕殆盡

 

201107181450429075.jpg

(被蝗蟲啃食中的農作物)

 

sh_-150719_110-645x400.jpg

 蝗蟲過境就好像烏雲密布一樣,伸手不見五指...

 蝗災相關新聞
 

含水量大約10%-20%,比較堅實的土壤,最適合蝗蟲產卵,當一個地區經歷長時間的乾旱後,蝗蟲數量會增加,加上食物來源相對減少,會加劇蝗蟲的變異;如果冬天夠冷,蟲卵可能會被凍住,隔年春天就不容易孵化出來,氣候變遷常常年年暖冬,反而利於蟲卵提早孵化

 

數據會說話  《佛州大學昆蟲記錄集》描述1954年有一群蝗蟲出現在肯亞境內,牠們覆蓋的面積高達2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裡面大約有五千萬隻蝗蟲,蝗蟲群的總數為一百億隻

一隻蝗蟲每天可以吃掉相當於自己身體大小的植物量,一隻蝗蟲重量也許只有兩公克,但是把蝗蟲數量乘上去,每天就有200億公克,大約20萬公噸的農作物被吃掉!

 

防治方法

化學防治  機噴灑農藥

▶ 優點:效果最好、最快

▶ 缺點:成本高、農藥也會殺到其他的生物、蝗蟲可能產生抗藥性、汙染土質或水質等

生態防治  增加地面植被,避免土植沙漠化,製造出不利於蝗蟲繁殖的環境

▶ 優點:治本

▶ 缺點:短時間內成效不大

生物防治  引進蝗蟲的天敵 ➝ 鳥類、寄生菌等

▶ 優點:對環境影響最小

▶ 缺點:引進的生物,可能引起其他生態浩劫

其他方式

▶ 食用蝗蟲:蝗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含量低,不少地區自古就有吃蝗蟲的習慣,如果推廣蝗蟲入菜的文化,可以部分抑制蝗蟲的數量

▶ 飼料:因為含有高蛋白,可以做為家禽的飼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沙漠蝗蟲 蝗災 蚱蜢
    全站熱搜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