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大部份的讀者腦海一定有閃過袋鼠吧?或許有些人說無尾熊也很可愛、具有獨特性,但是澳洲國徽、澳洲航空上都有袋鼠的標誌,袋鼠作為澳洲一哥,目前應該是當之無愧!
袋鼠是雙門齒目(=有袋目)、袋鼠科下動物的通稱,我們一般談論的袋鼠,其實是指袋鼠科下體型比較大的幾個物種,例如紅大袋鼠、灰大袋鼠、羚大袋鼠等,這篇文章也是主要談論大袋鼠!
(澳洲國徽)
➝ 澳洲國徽的左右兩側分別有袋鼠、鴯鶓站在桉樹枝上,背後襯托著澳大利亞的國花「金合歡」;因為袋鼠跟鴯鶓都只會前進無法後退,象徵著澳洲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澳洲航空也採用袋鼠的標誌,紅色機尾上的白色圖案,象徵跳躍中的袋鼠)
🐭 命名軼事 1770年英國航海家在探測澳大利亞東岸時,看到一種跳躍前進的奇怪動物,便詢問當地澳洲土著,因為原住民聽不懂英文,所以就回覆「gangurru」,意思是不知道,於是英國人就誤將「gangurru」當成袋鼠的英文名稱;不過近代的語言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當地土著就是用「gangurru」稱呼袋鼠,而不是不知道的意思
🐭 習性
▶ 生活在澳洲的草原地帶,喜歡吃草和植被,是草食性動物;可以長時間不喝水,因為吃植物和幼崽糞便的時候,都可以順便攝取水份
▶ 澳洲內陸草原的氣溫在中午或夏季時常常飆高,袋鼠會有許多行為或是生理特性,幫助體溫達到平衡 ➝ 身上的短毛可以抵擋太陽輻射、舔無毛的前肢幫助降低體溫、躲在樹蔭下乘涼、挖洞後躺在底層涼快的沙地上降溫、選擇傍晚或清晨的時候出來覓食等…
🐭 運動方式 袋鼠使用強健的下肢跳動,跳、跑的速度很快,時速可以超過50公里,是跳最遠、跳最高的哺乳動物
▶ 袋鼠一次跳躍最多可以跳九公尺遠
➝ 跳躍前進中的尾巴,扮演著平衡的重要角色
尾巴功能 除了平衡,尾巴還有下面的功能喲!
➝ 和其他雄袋鼠打架時,尾巴除了可以甩尾攻擊(很少使用這招),袋鼠雙腳往前踢的時候,尾巴可以支撐著身體
➝ 袋鼠在休息的時候,可以當作第三隻腿支撐著地面,三角立點總是比較穩固
🐭 袋鼠的肌肉 網路上火紅的澳洲肌肉猛男,不是小鮮肉或是大肌肌,而是一隻袋鼠「Roger」,全身肌肉讓成年男人在牠面前都要敬畏三分,雖然一般袋鼠的肌肉沒像「Roger」這麼顯著,不過如果被袋鼠充滿肌肉的後腿踢中,骨頭可能會碎掉呦!
❏ 明明袋鼠是吃素的,為什麼肌肉量這麼發達呢?
一般袋鼠缺少了「GDF-8基因」,而「GDF-8基因」是製造肌肉生長抑制素(Myostatin),一種阻礙肌肉生長的蛋白酶,袋鼠缺乏阻礙肌肉生長的基因,肌肉當然就會發達囉!
(袋鼠「Roger」的肌肉照,看看那發達的二頭肌和三頭肌)
🐭 交配、繁殖、哺育
➝ 袋鼠跟許多動物一樣,會為了爭奪交配權而打架,當兩隻袋鼠打架時,會用有利爪的前肢推抓對方(上圖),造成嚴重的皮肉傷害;打鬥激烈時,甚至會出現後腿踢的動作(下圖)
交配後,生產和哺育後代的責任,完全由袋鼠媽媽負責,經過大約4-5週的孕期(有袋類動物的孕期都很短),通常會生下一隻袋鼠寳寳,因為不像胎盤動物可以提供足夠的養份給胚胎,袋鼠媽媽的胎盤營養不足,袋鼠寳寳被迫當早產兒,大約一個左右的時間就要被迫出生
(袋鼠寳寳努力從往上爬到育兒袋,這趟從洩殖腔到育兒袋大約30公分的路程,完全靠袋鼠寳寳自己爬)
➝ 剛出生的袋鼠會準確的降落在媽媽粗壯的尾巴上,媽媽用舌頭在尾巴根部到育兒袋之間的肚皮,舔出一條濕濕的通道,袋鼠寳寳靠著靈敏的嗅覺,沿著通道爬進媽媽的育兒袋中;袋鼠寳寳的前腳趾都有小小的爪,幫助勾住母親的皮毛,一旦爬進到育兒袋後,爪子就會立刻脫落
袋鼠媽媽的肚子裡面,會同時有兩個受精卵,只是會先「啟動」一個、留下另外一個處於休眠期的胚胎;如果這隻出生的小袋鼠成功的爬入育兒袋中、含住乳頭,留在體內的受精卵會停止發育,停留在囊胚期;如果袋鼠寶寶沒有辦法爬到育兒袋、或是半路掉落到地面上、或是在育兒袋內死亡等情況,袋鼠媽媽的黃體激素會短期激增,促使囊胚繼續發育,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候補的袋鼠寳寳就會出生
❏ 袋鼠是高繁殖率的動物嗎? 是,如果不要跟魚類、昆蟲、老鼠相比的話
▶ 雌袋鼠交配後會儲存精子,有需要的時候會提取出來 ➝ 分批受精
▶ 雌袋鼠有兩個子宮,可以同時孕育兩個胚胎,當A子宮的哥哥姊姊無法爬到育兒袋時,B子宮內的弟弟妹妹就會開始成長,替補缺口;如果A子宮的袋鼠寳寳成功長大,即將發育完全準備要離開育兒袋時,媽媽體內的荷爾蒙會開始作用,促使B子宮內的受精卵開始發育,大約一個月後也會生下另一隻袋鼠寳寳 ➝ 胚胎替補
➪ 當環境惡劣或是食物缺乏時,雌袋鼠會停止受孕的模式,減少種間彼此生存上的競爭,讓族群數量趨於穩定
🐭 袋鼠成長史
➝ 袋鼠寳寳剛出生時,是一個早產兒,身體大概只有豆子這麼大、體重不到1公克、渾身肉紅色、無毛、後肢被胎膜緊緊包覆住,完全看不出來是袋鼠的樣子;爬進育兒袋的小袋鼠,找到媽媽的乳頭後就會開始喝奶,除了依靠本能吸吮,媽媽也會藉由胸部肌肉的收縮,幫忙灌乳汁給孩子喝;經過約三個月的時間,袋鼠寶寶的眼睛開始慢慢打開、皮毛開始生長、可以自行吸吮乳汁了
➝ 將近六個月的時間,小袋鼠已經發育的差不多了,這個育兒袋漸漸容不下牠的體型,前腳跟頭常常會探出育兒袋外;媽媽會繼續餵乳汁給脫離育兒袋的小袋鼠,大概8-9個月後才會勉強脫乳
(袋鼠媽媽有好多乳頭!)
➝ 袋鼠媽媽有四個乳頭,分別提供不同的乳汁給不同時期的孩子喝,育兒袋內的小寳寳吸吮低脂、高蛋白、有抗體的乳汁;青少年袋鼠吸吮著高脂肪的乳汁
➝ 就算小袋鼠可以自力更生找到食物,牠們也常常把頭鑽進育兒袋內吸吮乳汁;經過2-3年的時間,袋鼠才會完全成熟,不需要依賴媽媽,可以獨立生存了
➪ 袋鼠媽媽的一生很辛苦,受孕時期要不停的進食補充能量,一人吃四人補「袋鼠媽媽、離開育兒袋的小袋鼠、育兒袋內的袋鼠寳寳、子宮內的胚胎」;還要教導小袋鼠如何覓食、躲避天敵等
--- 育兒袋相關問題
❏ 育兒袋內的寳寳都不會掉出來嗎?
育兒袋開口周圍是有力的肌肉,可以控制袋子開口的大小,可以想像成是束口袋一樣;當小袋鼠體型過大時,媽媽會放鬆肌肉,讓育兒袋口鬆垂,就算小袋鼠想爬也爬進不去QQ
(袋鼠媽媽育兒袋的開口是朝上的)
❏ 袋鼠寳寳的排泄物會不會淹滿育兒袋? 不會,媽媽會吃掉
當袋鼠寳寳即將出生時,媽媽會舔育兒袋,希望給寳寳一個舒適乾淨的空間;當袋鼠寳寳排泄時,媽媽會將頭探進育兒袋內,吃掉排泄物,用舌頭將寳寳舔乾淨,清潔之餘,也能從排泄物中獲得養份、水份
🐭 袋鼠的種類
紅大袋鼠 體型最大的袋鼠,也是澳洲最大的哺乳動物
(雌雄的毛色有差異)
➝ 雄性長有紅褐色的短毛、下身/四肢呈現黃褐色;雌性比較小隻,長有藍灰色的短毛、下身和四肢呈現淡灰色
(紅大袋鼠廣泛的分布在澳洲大陸)
灰大袋鼠 身體主要呈現淺灰色或是褐灰色,腹部顏色比較淡,呈現銀色、奶白色、白色
(灰大袋鼠分布在澳洲東部、南部)
➝ 白天酷熱時躲在叢林間,傍晚或清晨涼快時,再跑到遼闊的草原上覓食
🐭 袋鼠肉
因為袋鼠在澳洲幾乎沒有天敵(袋狼已經滅絕、澳洲野狗的數量越來越少),唯一的天敵就是人類和交通工具,加上袋鼠本身的繁殖力強的特性,現在袋鼠的野生數量將近是澳洲人口的兩倍,不過袋鼠是澳洲國徽,數量越多不是越好嗎?
過多的袋鼠代表著很多的植物會被吃掉,加速草原的沙漠化,放牧牛羊的食物來源也會跟著減少(雖然袋鼠可以吃牛羊不喜歡吃的草根,仍然會競爭食物),而且澳洲的交通事故大約有七成是袋鼠造成的,政府不得不重視這件事情,為了解決袋鼠過多的問題,澳洲政府合法的開放某些時段,可以獵殺其中幾種袋鼠!
(袋鼠造成車禍意外太頻繁,當地有許多注意袋鼠的特有路標)
因為當地居民認為吃袋鼠太殘忍,有袋鼠情結抗拒食用袋鼠肉(畢竟是國徽),所以袋鼠肉大多外銷出去或是給觀光客吃,當地的餐館很少看到菜單上有袋鼠料理,就算有小編也不敢嚐試
(澳洲超市可以買到袋鼠肉)
➝ 袋鼠肉的脂肪少,烹飪的工夫要好,如果煮太久肉質容易硬掉,吃起來很像在嚼蠟;據說口感很像牛肉,不過稍微柴一點,有些人甚至覺得有一股鼠味,因此袋鼠肉還不是很普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