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是亞洲和北非地區常見的一種猴類,是「猴科、獼猴屬」下的生物,分布在台灣的台灣獼猴是台灣特有種,也是除了人類,唯一生活在台灣的靈長類動物
(藍色區塊是台灣獼猴的原生分布區域)
➝ 日本國土境內也有台灣獼猴,是外來種,分布在伊豆群島、大根島、和歌山縣北部
🐵 外表、特徵
體型 體長大約36-45公分,尾巴長度約 26-46公分,和身體差不多長;雄猴的體型大於雌猴
(台灣獼猴的尾巴長度跟體長差不多)
➝ 這一點跟台灣獼猴的近親就有差異,日本獼猴的尾巴很短,跟兔子一樣短短一撮
毛色 全身披著厚而軟的毛,顏色呈現灰中帶金(毛根灰、毛尾金),不過到了繁殖季節會換毛,體色會變得比較灰,皮毛看起來也會比較稀疏粗糙
(台灣獼猴平常的毛色)
➝ 腹面毛色比較淡、四肢較黑,也有黑肢猴的暱稱
頰囊 台灣獼猴的下巴和頸部間有一個構造稱為頰囊,在不安全的環境下可以暫時儲存食物,到了安全的地方後用手或肩頭將食物推出來再繼續吃,台灣獼猴邊走邊吃留下的種子、到處排遺的習性,都可以幫助森林中的植物傳播種子 ➝ 台灣獼猴是森林種子的傳播者
(台灣獼猴的頰囊)
其他特徵 「馬不知臉長、猴子不知屁股紅」,台灣獼猴的屁股有明顯的紅棕色大斑,因此屁股看起來紅紅的;不過只有雌性台灣獼猴一年到頭才有紅屁股,而且在交配季節時,雌猴臀部和尾巴的性皮膚會腫脹,呈現更鮮豔的紅色,表示正在發情中
(猴子的紅屁股)
➝ 紅屁屁是雌性台灣獼猴的特徵
🐵 食性 雜食性動物,主要吃果實、植物的嫩莖葉,偶爾會吃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不過靠近人類活動範圍的台灣獼猴,也會吃人類的食物
(喝茶裏王的台灣獼猴@_@)
(吃土中的猴子)
➝ 猴子吃土是為了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礦物質,不是因為很窮
❏ 為什麼不要餵食台灣獼猴?
台灣獼猴是野生動物,如果習慣人類餵食,可能會漸漸改變動物的習性,養成被餵食的習慣後,台灣獼猴看到人類靠近就會覺得食物來了,甚至會搶奪人類手上的食物,造成人猴之間的衝突
而且牠們也有學習能力,長期跟人類接觸,會逐漸了解到塑膠袋或是紙袋是人類用來裝食物的東西,當牠們看到紙袋或塑膠袋、或是聽到紙袋塑膠袋的聲音,就會聯想到食物,獼猴的食物等同於人類世界的金錢,都是很重要的東西,所以在獼猴出沒的地區盡量不要使用紙袋或塑膠袋,免得牠們看到就會想吃,衍生去拿塑膠袋或紙袋的動作,牠們不懂這個行為叫做「搶」,牠們只是要吃東西罷了
如果我們到了台灣獼猴出沒的山區,不要邊走邊吃、使用後背包或肩包替代紙袋跟塑膠袋,可以降低被獼猴搶食的機率
(台灣獼猴出沒的地區,常常會看到的標誌)
➝ 還是會常常看到餵食野生猴子,希望民眾可以養成不要餵食台灣獼猴(或是任何野生動物)的觀念
🐵 餵食迷思
❏ 餵食會讓台灣獼猴喪失謀生能力嗎?
人類供給的食物,其實無法滿足牠們一日所需,還是要靠自己去覓食,因此不太會讓台灣獼猴失去覓食的能力,台灣獼猴有自己的食譜,不應該拿人類的食物去餵牠們,除了會改變他們的習性外,也會增加人猴之間的衝突
❏ 餵食會讓台灣獼猴變的暴躁、容易搶奪人類食物?
其實對牠們來說這不叫是搶,食物對牠們來說是生存必要的條件,所以牠們看到疑似食物的東西就想抓、想拿、想吃,這是野生動物的本能
❏ 餵食會讓台灣獼猴的數量暴增嗎?
臺灣獼猴一年只會交配一次,每胎產下一隻獼猴寶寶,不過幼崽的死亡率高達兩成,能不能活下去跟台灣獼猴的社會地位有關係,高階的猴子可以獲得比較豐富的資源,例如食物、幼崽受同類保護程度等,當人類餵食的時候,高位階也會優先得到人類的食物,但是不能斷定餵食會提高生育率
🐵 繁殖、生殖
換毛 台灣獼猴在每年的4-9月是換毛的季節,雄猴會略早於雌猴,因為是從頭頂跟尾巴的毛開始汰換,一段時間會觀察到換毛到一半的台灣獼猴,身體跟頭部毛髮的色差和長短明顯不同
到了十月,雄猴雌猴都會換毛完成,用最漂亮的外觀迎接交配季節(冬末)的到來!
(換毛季節,台灣獼猴頭頂毛髮的色差)
交配、生殖 每年的十月到隔年二月是台灣獼猴的交配季節,雌猴孕期大約是人類的一半(大約160天),生育期高峰落在每年的4-6月,每次產下一胎的幼崽,幼崽第一個月的死亡率就高達兩成,繁殖速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快!
通常猴群中的核心雄猴,有優先跟發情雌猴交配的權力,社群內的其他雄猴或是流浪孤猴,也會找機會跟發情雌猴交配,每一隻雄猴都有交配權,只是先後順序不同
➝ 在交配季節,雄猴替雌猴理毛的頻率會比較高,希望可以討得歡心而有交配權
(依偎在雌猴懷中的台灣獼猴寶寶)
➝ 剛出生的獼猴寶寶毛色偏黑,隨著長大漸漸換毛,變成跟媽媽一樣灰中帶金的毛色
托嬰制度 台灣獼猴是母系社會,近親間會希望共享資源、互相幫助,增加生存的機會,得以延續族群的基因,猴群中的成年雌猴會幫助其他雌猴,照顧剛出生的獼猴幼崽
➝ 照顧幼崽的雌猴不一定是親生母親,可能是姊姊、阿姨、奶奶等成年雌猴,甚至也有觀察到雄猴幫忙照顧幼崽
🐵 理毛行為 很多人認為台灣獼猴的理毛行為,是為了清理身上的蝨子,或是搓出鹽分補充鈉離子等原因,不過實際上到底是怎樣呢?
(理毛中的台灣獼猴)
▶ 理毛是親子間一種親密的互動行為,台灣獼猴一天中除了覓食或移動,也會花很多時間進行理毛這個溫馨小互動,就好像爸爸媽媽替自己的小孩梳頭髮、整理儀容一樣,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感情,維繫親屬的關係!
▶ 除了親屬互動,理毛也可以維繫猴群間的社會關係,例如雄猴替發情的雌猴理毛,希望增加交配機會、雌猴間相互理毛、低階猴替高階猴理毛等…
迷思反證 因為頻繁的清理毛髮,台灣獼猴身上有跳蚤的機率不高;台灣獼猴的汗腺少,也不太會流汗,很難在身上產生因為流汗而蓄積的鹽份
會觀察到台灣獼猴邊理毛邊從皮毛中捉東西到嘴裡吃的動作,是因為台灣獼猴身上通常有皮屑、傷口結痂、灰塵、細毛等物質,牠們會習慣性的把捉到的東西往嘴巴塞
🐵 社會結構
台灣獼猴是母系社會,猴群中的雌猴間彼此都有親密的血緣關係,雌猴長大成年後會留在猴群中,猴群中的成員幾乎都是雌猴,高位階雌猴會把社會地位傳承給自己的女兒,猴群的位階是世襲制
▶ 高位階雌猴在猴群中是領導者,主宰猴群每天的覓食和移動
雄猴長大到3-5歲後就會離開出生的猴群,變成單獨流浪的孤猴,或是跟其他雄猴組成只有雄性群體的雄性單群,在這個群體中學習社會經驗,尋找新的猴群並且試圖加入,「孤猴」或是「雄性單群」是促進猴群間基因交流的重要角色!
當牠們找到新的猴群慢慢融入時,先從「群外雄猴」當起,負責觀察環境,如果發現危險要發出警告、告知猴群,很像人類社會中保全或是警衛的腳色;如果表現良好,獲得猴群內雌猴的認同,就會晉階成「群內雄猴」;再經過一番努力,就會被猴群內的雌猴接納,變成「核心雄猴」,負責守衛猴群、照顧幼崽、調解紛爭等工作,享有猴群中的位階地位,擁有交配和食物的優先權,不過如果怠忽職守,還是會被雌猴趕下台,退回「群內雄猴」的角色
▶ 移入猴群的雄猴們,在這個猴群中待滿一定時間後,為了避免近親交配就會離開群體,尋找下一個新猴群
(台灣獼猴的社會地位圖)
❏ 台灣獼猴是母系社會,那俗稱的猴王是什麼?
不是讀者想像中雄猴間經由打鬥而產生的王,而是經過一番努力,包含照顧猴崽、抵抗其他猴群、調解猴子間的紛爭等,獲得猴群間雌猴的認同,就會晉升為核心雄猴,享有交配和食物的優先權,在猴群中有一定的地位,就是我們俗稱的猴王
不過猴王當了幾年就要卸任(生下的雌猴到了發情期,大約四年的時間),離開猴群到其他新猴群,避免跟女兒近親交配
❏ 高舉尾巴的就是猴王嗎? 錯!
有些雄猴個性外顯,喜歡舉尾巴顯示自己的位階、有些雄猴比較穩重,就算貴為核心雄猴,還是不喜歡舉起尾巴;除了個性上的差異,到了交配季節,雄猴們都會高舉尾巴,展現出帥氣的一面,希望可以擁有交配的資格
除了雄猴,雌猴發情時也會高舉尾巴露出紅屁屁,表示自己正在發情
➝ 如果想知道雄猴在猴群中的地位,可以觀察雄猴距離猴群的遠近、跟猴群成員的互動等…
(發情中的雌猴也會高舉尾巴)
🐵 保育動物? 2019/1/9的時候,台灣獼猴從保育類動物中除名,因為在野外的猴群數量沒有立即的生存壓力,不過台灣獼猴還是受到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保障,不可以任意獵捕、宰殺,也不能隨便豢養!
🐵 台灣獼猴的親戚-日本獼猴 顧名思義分佈在日本,是扣除人類後生活在最北邊的靈長類動物
➝ 日本獼猴的最大特徵就是短短的尾巴
➝ 為了適應日本冬天的低溫環境,進化出集體泡湯的習性,不過只有高位階雌猴和幼崽可以泡;甚至有紀錄片拍到,日本獼猴可以憋氣,潛到溫泉底部去拾取食物的行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