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掌比一般人大,拿起體積大的物品時會不會比較方便,或是打蚊子時命中率會提高,或是賞人耳光時比較有威力呢?看起來雖然好處很多,不過其實這是一種罕見疾病,如果青春期前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可能會導致巨人症(gigantism),過了青春期,骨骺板漸漸癒合,生長激素仍然分泌過多的話,就會導致大手、大腳、大臉的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
👤 致病因
生長素分泌過多
大部分都是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長有腫瘤,導致腦下垂體分泌過多的生長激素 ➝ 垂體腫瘤(pituitary tumor)
極少部分(1%)是因為胰臟、肺臟、腦部的某一部分長有腫瘤 ➝ 非垂體腫瘤
生長素釋放激素分泌過多 這種案例又更少了,主要是因為下視丘有腫瘤,造成生長素釋放激素過度分泌,連帶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
❏ 如何確診肢端肥大症?
如果外觀症狀很典型,例如大手、大腳、大舌頭等,或是沒有明顯症狀,卻有許多相關疾病,例如糖尿病、骨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建議檢測【IGF-1】
▶ 類胰島素成長因子(insulin growth factor-1,IGF-1),是生長激素進入肝臟後,轉換的一種生長因子
一般生長激素的分泌是不規則或是波動性、血液中的半衰期很短,不建議使用隨機抽血的生長激素濃度來診斷;IGF-1的血中半衰期大約15小時,血中濃度會比較穩定,如果要判斷是否有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的問題,可以檢驗【IGF-1】,如果數值偏高或是很高,接下來進行口服葡萄糖水試驗來確診
▶ 【生長激素】在正常情況下會被葡萄糖抑制到<1 ng/ml(嚴格一點的指引要<0.4 ng/ml)
如果生化數值都不正常,幾乎確診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腦部的核磁共振檢查,檢查是否長有腺瘤
👤 臨床特徵 生長激素作用緩慢,病程跟著也比較緩慢,患者發病後可能要過個好幾年,才會漸漸發覺自己原來有肢端肥大症的問題;症狀的嚴重度和進展,跟垂體腫瘤的大小、發展速度、壓迫度息息相關
骨骼、軟骨、軟組織過度增生
▶ 大手:可能會無法作精細的動作,例如穿針引線、打繩結、排樂高、拼拼圖等;手腕的軟組織過度增生,壓迫到正中神經後,可能會導致腕隧道症候群
▶ 大腳
▶ 臉部結構改變:鼻子變大、嘴唇變厚、顴骨變明顯、舌頭變肥大、齒距過寬等…
(右邊是患者、左邊是對照組)
(左邊是患者、右邊是對照組)
➝ 肢端肥大症的患者,鞋號比一般人大很多,而且可能要持續更換更大的尺寸
(肢端肥大症患者的臉部,感覺上器官都大一號)
內臟增生肥大 肝臟、腎臟、心臟、脾臟等內臟肥大,都可能導致程度不一的症狀,例如肺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等
罹癌機率提高 可能會增加結腸癌、直腸癌的機率
其他症狀 過量的生長激素進入到血液中,會轉變成各種不同的生長因子,例如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對肢端肥大症患者造成全身性的影響
例如骨關節炎、皮膚黑色素沉澱、黑色棘皮症、頭痛、視力受損、甲狀腺功能異常、大腸瘜肉、睡眠呼吸中止症、聲音變低沉、性腺機能低下(性慾降低、月經失調、陽痿、不孕等)、胰島素阻抗等…
(黑色棘皮症)
➝ 頸部、腋下周圍皮膚會變黑,是胰島素阻抗的特徵之一
➪ 肢端肥大症會造成全身性的影響,如果沒有經過治療,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出72%(主因是心血管疾病),平均壽命也會縮短10年
👤 處置、治療 目標是將【生長激素】降低到<1 ng/mL、【IGF-1】 恢復到正常值、改善症狀、減少併發症等,如果可以減少腫瘤大小、恢復垂體功能就更好了!
(肢端肥大症的治療指引)
(橘框) 如果檢查出來,病人的腦下垂體正常,是非垂體腫瘤造成的肢端肥大症 ➝ 手術治療
(紅框) 如果檢查是垂體腫瘤造成的肢端肥大症,(綠框)經過評估後,看患者適合手術切除腫瘤或是藥物治療,一線藥物是體抑素類似物,如果手術或是藥物控制良好,每六個月追蹤一次
如果手術效果不好或是術後復發,可以換上體抑素類似物藥物治療,如果體抑素類似物藥物的效果仍然不彰,(藍框、藍線)可以加上生長素受體結抗劑,或是改用放射線治療
--- 藥物治療
體抑素類似物 somatostatin analog,SSA ➝ 一線藥物
機轉 結合腦下垂體上的體抑素受體,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
▶ 體抑素受體有五種亞型,跟生長激素分泌最相關的是第二、五型受體,octreotide、lanreotide 跟第二型受體有高度親和力,pasireotide 跟第一、二、三、五型受體都有高度親和力
▶ 體抑素還有抑制胰島素、升糖素、胃泌素、膽囊收縮素、血清素等荷爾蒙分泌的生理功能
地位 一線藥物,可以降低患者的【生長激素】和【IGF-1】、縮小垂體腫瘤的體積、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不過台灣健保局規定,需要經過手術或是放射線治療後,仍然無法控制疾病,才可以使用體抑素類似物治療
侷限處
▶ 必須長期注射藥物,如果停藥後腫瘤可能會復發,症狀又會慢慢出現,長期下來藥價會非常昂貴
▶ 健保給付規定手術、放射線、多巴胺作用劑都無效的患者,才可以使用體抑素類似物,明明治療指引中是一線用藥,礙於健保規定而只能放在後線的奇妙現象
副作用 極常見注射部位反應、腸胃道副作用(脹氣、腹瀉、腹痛、噁心)、頭痛、血糖不穩(可能過高或過低)、膽結石等;心跳變慢、呼吸困難、皮膚搔癢、甲狀腺低下、頭暈等副作用也算常見
▶ 有趣的是,體抑素類似物雖然會抑制胰島素分泌,葡萄糖耐受性變差會有血糖偏高的情形,可是肢端肥大症造成的續發性糖尿病,會隨著藥物治療而改善
▶ 服藥期間,每六個月追蹤一次膽囊超音波
藥物介紹 octreotide、lanreotide、pasireotide
octreotide sandostatin 0.1 mg/ml,善得錠注射液
▶ 每天皮下注射2-3次,非常不方便,促成長效劑型的問世,每個月皮下注射一次就可以了 ➝ octreotide LAR
▶ 肝硬化患者的藥物半衰期可能會延長,需要調整劑量/不需要依照腎功能調整劑量
lanreotide
▶ 長效型藥物,每個月皮下注射一次就可以了
▶ 不需要依照肝、腎功能調整劑量
pasireotide signifor 0.9 mg/ml,欣瘤伏皮下注射液,限制內分泌或是神經外科專科醫師使用
▶ 長效型藥物,每個月皮下注射一次就可以了
▶ 需要依照肝功能調整劑量,如果是重度肝功能障礙,就不建議使用這個藥物/不需要依照腎功能調整劑量
多巴胺促效劑 dopamine agonist ➝ 輔助藥物
機轉 抑制生長激素和泌乳激素的分泌
地位 可以降低患者的【生長激素】、縮小垂體腫瘤的體積,可是降低【IGF-1】效果不夠好,不過新一代藥物(cabergoline)的效果會好一點,治療地位上當作輔助治療
藥物介紹 bromocriptine、cabergoline
bromocriptine
▶ 小劑量開始給藥,1.25-2.5 mg QD,根據患者臨床情況,每隔 3-7 天增加 1.25-2.5 mg,逐漸調整到有效劑量,最高劑量不要超過 100 mg/day
▶ 副作用:噁心、嘔吐、消化道不適、疲倦、姿勢性低血壓、頭暈、頭痛等…
▶ 禁忌:對麥角鹼過敏、沒有控制的高血壓、妊娠型高血壓、嚴重冠狀動脈疾病、嚴重精神疾病等…
cabergoline dostinex 0.5 mg/tab,過乳降錠 ➝ 台灣還沒有取得肢端肥大症的適應症
▶ 除了常見的噁心、嘔吐、消化道不適、疲倦、姿勢性低血壓、頭暈、頭痛,會有<1%的患者有心臟瓣膜病變的副作用
▶ 禁忌:對麥角鹼過敏、有肺部/腹腔後膜/心包膜纖維化病史、心臟瓣膜病變等
生長激素受體拮抗劑 GH-receptor antagonist ➝ pegvisomant
新型藥物,目前台灣還沒有上市,可以降低患者的【生長激素】和【IGF-1】,如果體抑素類似物或是手術效果不彰,可以使用這類藥物來救援
➪ 如果手術後【IGF-1】仍然偏高,還是有相當程度的症狀時,建議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octreotide LAR、lanreotide、pasireotide)或是生長激素受體拮抗劑(pegvisomant)治療,可以降低【IGF-1】、【生長激素】,縮小垂體腫瘤的體積;如果生化數值只有輕微增加而且症狀輕微,先使用多巴胺促效劑(cabergoline)就可以了
--- 手術治療
隨著經蝶竇垂體腺瘤切除術、立體定位等技術的發展,外科手術的治癒率、安全性都有提高,術後併發症相對跟著減少,治癒率有40-70% ➝ 手術是一線治療
小腫瘤(<1公分)的術後治癒率高,大腫瘤(>1公分)或是生長激素濃度過高者,術後治癒率會比較低;手術後的三個月追蹤生化數值,判定手術有沒有成功,如果術後的【基礎生長素】<1 ng/mL、【葡萄糖負荷後的生長素】<0.4 ng/mL,表示手術成功,如果效果不彰,可以考慮放射性治療、藥物治療
--- 放射線治療
肢端肥大症不僅會造成外貌和體型上的改變,也會出現心血管、內分泌、呼吸道等方面的問題,甚至增加腫瘤發生率、降低患者的平均壽命,不可以輕忽這個罕見疾病!
通常肢端肥大症無法藉由一次手術、服用短期藥物而根治,需要長期的追蹤跟治療,這時候心靈層面和社會照護就顯得特別重要,大肢俱樂部是台大醫院成立的團體,讓病友可以互相鼓勵、關心,也可以讓一般人了解到肢端肥大症這種罕見疾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