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jpg

「騎車騎一段路,就覺得手腕麻麻的」、「有時候會突然手無力,東西都握不太住」,如果常常有上述的情形發生,就要小心腕隧道症候群可能找上你了,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會讓手麻木和酸疼的疾病

 

👋 解剖學知識

 

1.jpg

➝ 腕隧道是由八塊腕骨骨頭形成的通道,八塊腕骨組成腕隧道的地板和邊牆,腕骨橫韌帶形成腕隧道的屋頂;腕隧道內共有九條肌鍵和一條正中神經通過,肌腱控制手指和大拇指,讓手指和大拇指可以彎向掌心、正中神經主要傳遞大拇指、食指、中指和一半無名指的感覺

正常情況下,腕隧道裡面的肌腱、正中神經、腕骨橫韌帶可以協調的活動,但是如果正中神經遭受到任何壓力而受到壓迫時,就會出現一些麻、刺、痛的症狀,稱為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鋼琴家手

 

👋 致病因  五花八門

 

活動習慣  長時間進行(或是重覆性)抓握、彎曲腕關節的活動,容易造成相關症狀 ➝ 長時間使用滑鼠、長途開車騎車、針線編織、木雕活動等…

疾病   腕隧道的肌腱發炎或是腫脹、腕隧道裡頭有水分滯留、腕關節骨折/脫臼/壓傷、腕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糖尿病、腕關節腫瘤、甲狀腺機能低下等…

 

👋 危險族群

  女性:女性骨頭比男性窄小,天生搭起來的腕隧道就比較小,但是女性的手腕肌腱沒有男性小,在腕隧道內產生摩擦與壓迫的機會就高出許多

► 糖尿病患:神經比較脆弱,容易發生神經病變,腕隧道內的正中神經也會受影響

► 重複做太多手腕屈伸動作者:鋼琴家、文書打字人員、電腦工作者、機械技工、木匠、搬運工等…(這是一種職業傷害)   腕隧道只要手腕前伸或後仰超過15度,壓力就會開始增加,壓力持續時間過長,就有機會壓迫正中神經而受傷

► 孕婦:懷孕時全身各個部位容易水腫,會讓腕隧道內的壓力升高

 

👋 臨床症狀

小指頭外的其他指頭出現麻木、燒灼感、刺痛感,嚴重時症狀會延伸到手臂或是手肘,甚至肩膀、頸部;如果延後治療,大拇指下的肌肉群(魚際肌)可能會出現萎縮的現象,甚至因為握力變弱而無法握住東西

► 可能只有一根指頭有症狀,也可能多根指頭都出現症狀

症狀可能發生在任何時候,不過常常在晚上發生,導致患者因為麻痛感從睡夢中醒來;患者可以藉由甩手、按摩、舉起手、沖溫熱水來緩解症狀

 

👋 簡易自我檢查  將兩手手掌的手背對手背互相施壓,讓手腕與手肘皆呈彎曲狀,這種動作會讓正中神經受到比較大的壓力,經過30-60秒後如果手開始發麻,那就很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

 

1.jpg  

(自我測試腕隧道症候群)

 

分辨  媽媽手簡易自我檢查:用四指包覆住大拇指做握拳的姿勢,將拳頭往小拇指的方向做下壓的動作,檢查是否會感到劇痛 

 

2.jpg   

(自我測試是否有媽媽手)

 

images.jpg

➝ 媽媽手發生部位是在姆指基部,跟腕隧道症候群有一點差異

 

👋 疾病混淆  媽媽手 vs 滑鼠手
 

 

腕隧道.png

 

👋 治療(基礎)   口服消炎藥、戴副木防止二次傷害、物理治療修復患處組織

 

藥物治療   當正中神經受到壓迫時,通常會有疼痛腫脹的症狀,可以口服消炎止痛藥(NSAID、類固醇)緩解症狀

戴副木  量身訂作的塑膠片,讓手可以固定在特定的姿勢,讓腕隧道處於低壓狀態,鼓勵患者戴著睡覺,全天使用

 

727522672_m.jpg

 

物理治療(復健)  透過聲光電熱(雷射、超音波、電療、蠟療)的方法刺激組織的活性,幫助受傷的部位癒合

▶ 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已經一段時間的病人,或是年長患者,因為組織修復能力已經缺損,單獨吃藥或是戴副木的效果可能不夠,需要配合物理治療來幫助癒合,大約2-3週後就可以感受到效果

 

--- 如果基礎治療都沒有效果,就需要進階治療

 

👋 治療(進階)

 

藥物治療   口服神經止痛藥,因為神經一直亂放電而持續感到麻、刺、痛,可以透過這類藥物來穩定神經放電,一般需要持續吃23個月以上才會見效

► 低劑量抗憂鬱藥SNRI、癲癇藥pregabaline高劑量維生素B

局部注射類固醇

手術  如果已經出現神經病變、手部肌肉萎縮、手部功能下降的情形,盡早接受手術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的手術,是比較單純的神經外科手術,只需要麻醉一隻手,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完全清醒;傷口大約2.5-3公分,一般手術時間在30-60分鐘,手術後經過短暫的休息,就可以出院回家囉!

 

👋 腕隧道症候群預防

► 讓手腕處於最自然的狀態,避免讓手腕長久處於彎曲(屈曲)、伸展、扭轉的姿勢

► 減低重覆性的手部動作;定時讓雙手休息

► 減少手腕速度和力量:如果從事手部用力反覆的動作時,將速度減慢,讓手腕有時間恢復;可以使用工具幫忙減少手部的出力

► 注意握姿:使用整隻手或是全部手指頭去抓握東西

► 適度運動:做一些手腕部負荷比較重的運動(伏地挺身、推牆),但是時間不宜過長,以體力與腕部可以承受為原則,大約每天10-15分鐘即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滑鼠手 鋼琴手 嬤嬤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