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1.png

寶寶主要喝著母乳、配方奶長大,身上都有一股上癮的乳香味,因為小寶寶沒有牙齒,所以不需要刷牙,舌頭上常常會覆蓋一層奶垢,不過有時候父母親會發現,有些奶垢怎麼清理都清除不掉,就要當心可能是鵝口瘡=口腔念珠菌感染,台語稱做「北勾」,雖然不是很嚴重的急症,不過會干擾進食、妨礙攝取營養素,如果發生在小寶寶身上,往往會讓父母措手不及,為什麼會感染呢?要怎麼處置呢?如何預防鵝口瘡呢?這些是不少新手父母迫切想知道的問題

老樣子,文章會一一解答囉!

 

👶 疾病分辨  雖然有些外觀或病灶類似鵝口瘡,不過可能只是單純的奶垢,或是珍珠瘤,這裡提供簡易的判斷方法,不過還是帶去給專業的小兒科醫師診斷,這樣才是比較正確的作法

 

奶垢/鵝口瘡  口腔黏膜、舌頭上出現片狀的白色區塊,呈現不規則的形狀,可能是鵝口瘡或是奶垢

用沾水的紗布或是食指去輕輕刮它,如果可以輕鬆刮掉,那就是奶垢;如果很難刮掉,或是勉強刮掉時會流血,那就是鵝口瘡,鵝口瘡經常感染口腔黏膜或是舌頭,不過牙齦、上顎、嘴唇內側偶爾也會感染

珍珠瘤/鵝口瘡  珍珠瘤是一種囊腫,是胚胎發育時,下顎骨和上頜骨發育遺留的皮囊腫大,裡面出現鈣化而出現的小白點;幾乎八成以上的新生兒都會出現珍珠瘤,通常長在牙齦或上顎,如果長很多顆,密布的樣子會有點像鵝口瘡,不過珍珠瘤通常會一顆一顆呈現(非片狀),長出來的位置(牙齦、上顎)也跟鵝口瘡(口腔黏膜、舌頭)不太一樣,因此比較容易區分

珍珠瘤在出生的幾個月後會自然消失,珍珠瘤不會造成疼痛、不會讓寶寶不適,是ㄧ種正常良性的鈣化現象,不需要特別治療或是挑除掉

 

未命名.png

(珍珠瘤外觀)



👶 致病因子

口腔「念珠菌」感染,顧名思義就是口腔感染了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它是一種真菌,人體的皮膚上、腸道內、口腔中就存在著這種真菌,人體的免疫力平常可以跟它和平共存,不過在某些情況下就會感染而致病

► 其他真菌也會造成鵝口瘡,不過白色念珠菌占了90%以上的案例

 

好發族群

► 早產兒、新生兒(<1歲):免疫力尚未成熟,口腔內微量的念珠菌,都有可能造成感染

就算是免疫力正常的寶寶,因為常常會把東西往嘴裡塞,如果家中的環境髒亂、奶嘴/奶瓶/圍兜兜等嬰兒用品消毒不良,口腔內的念珠菌數量增多,就會提高感染的機會;如果是餵母乳的寶寶,媽媽的乳頭不乾淨,皮膚上的念珠菌也容易經由吸吮,進入寶寶的嘴裡而感染

寶寶如果常常感冒生病,經常服用抗生素治療,寶寶體內的正常共生菌叢可能會失衡,造成念珠菌數量增加,也會提高感染鵝口瘡的機會;如果是氣喘兒,常常使用吸入性類固醇,也會提高罹患鵝口瘡的機率

► 老年人

► 免疫低下者:愛滋病患、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類固醇、癌末患者等

 

👶 臨床症狀

口腔黏膜、舌頭上會出現乳白色的不規則塊狀薄膜,手指很難摳掉,勉強摳掉會造成流血、疼痛、發炎,寶寶還會有躁動不安、食慾不佳(不想喝奶、喝幾口就不喝了)等狀況;通常會感染鵝口瘡的寶寶,免疫力都不會好到哪裡去,可能也會感染到其他疾病,例如尿布疹,部份念珠菌會從腸道中排出,感染到肛門口周圍的皮膚,造成皮膚念珠菌的感染 

➪ 口腔念珠菌感染(鵝口瘡)、皮膚念珠菌感染(尿布疹)

 

1538040910ae.jpg

(鵝口瘡的病灶)

 

👶 治療、照護

 

治療大綱 

► 如果發現寶寶有鵝口瘡時,餵母乳的媽媽也要一起治療乳頭

► 用藥時機:寶寶喝完奶後,可以用溫水清潔口腔後再投藥,投藥後的半小時內,不要餵食任何東西給寶寶(延長藥物和病灶接觸的時間)/親餵的媽媽在乳頭周圍也要塗藥,避免踢足球互相感染

► 療程:至少持續用藥ㄧ週以上,或是病灶消失後至少再用藥3

► 不要硬摳掉病灶,會疼痛、流血、發炎

 

藥物細論

滅菌靈懸液用粉劑    mycostain 100000 unit/ml

機轉  nystatin」可以對抗酵母菌、類酵母菌等真菌,黴菌有殺菌和抑菌的效果,不過對於細菌、病毒、單細胞生物則沒有活性;機轉是結合念珠菌種細胞膜上的脂醇,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使得細胞內的物質外漏而失去活性

動力學 「nystatin」不會經由腸胃道吸收,口服下去的藥物幾乎沒有任何改變就從糞便排出

適應症  預防或是治療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皮膚、腸胃道等感染

用法用量

口腔念珠菌感染  將藥物含在口腔中(漱口),避免馬上將藥物吞下去,建議藥物跟病灶接觸的時間越長越好

► 新生兒(<1個月):每次1毫升(10萬單位),一天四次,用滴管將藥物滴在口腔兩側(每側0.5毫升=5萬單位)

► 嬰幼兒(1個月至2歲):每次2毫升(20萬單位),一天四次,用滴管將藥物滴在口腔兩側(每側1毫升=10萬單位)

 兒童(2歲)、成人:每次5毫升(50萬單位),一天四次,用滴管將藥物滴在口腔兩側(每側2.5毫升=25萬單位)

腸道念珠菌感染

 新生兒、嬰兒(<2歲):每次12毫升,一天四次,將懸浮液加入牛奶或是其他液體中後口服

 兒童(2歲)、成人:每次5毫升,一天口服四次,吞嚥懸浮液藥物前,可以先含在口腔內幾分鐘後再吞下

 

未命名.png

➝ 24劑量的藥粉+23毫升的水,泡成懸浮液,每次使用前都要振搖,超過7天的懸浮液就要丟掉囉

 

❏ 如果寶寶感染鵝口瘡,還可以餵母乳嗎?

當然可以,不過餵奶的前後都必須徹底清潔乳頭(使用沾有1%小蘇打溶液的紗布),避免反覆感染,甚至傳染給母親,造成乳頭疼痛、紅腫

 

❏ 餵食鵝口瘡寶寶,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嗎?

► 配方奶不可以沖泡太熱

► 加快餵乳的時間(<30分鐘),減少病灶的摩擦和刺激;如果親餵、瓶餵都會造成寶寶不適(喝一下就會停下來哭鬧),可以嘗試杯餵,減少黏膜的刺激

► 副食品以流質食物為主,減少對病灶的刺激

 

img_0392001.jpg

(杯餵示意圖)

 

👶 預防鵝口瘡(寶寶)   除了增強寶寶的免疫力、維持家庭環境的整潔,尤其是寶寶時常接觸的物品(奶嘴、奶瓶、固齒器、安撫玩具等),還可以採取ㄧ些方法,讓寶寶遠離鵝口瘡

 

餵乳前置作業

► 雙手洗淨、餵乳器具(奶瓶、奶嘴)都要消毒乾淨:因為白色念珠菌不容易在弱鹼性的環境中生存,使用小蘇打(碳酸氫鈉)溶液浸泡餵乳器具大約30分鐘,再用清水沖乾淨後,煮沸消毒15分鐘 ➝ 步驟很繁瑣,如果經濟狀況允許,可以購買合格認證的奶瓶消毒器

► 如果是餵母乳的寶寶,媽媽可以先用沾有1%小蘇打溶液的紗布清潔乳頭

 

調整習慣

► 戒掉吸奶嘴的習慣,如果非用不可,睡前安撫情緒時使用就好

► 喝完奶後口腔中殘留的奶渣,是白色念珠菌滋養的溫床,建議餐後都要幫寶寶清理口腔,可以使用軟毛牙刷或紗布斤沾水清潔口腔,或是使用溫水輕輕的沖洗口腔

 


因為小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是鵝口瘡的好發族群,父母不需要過度擔心,只要按照醫師的指示服藥,做好清潔環境、消毒嬰兒用品的工作,寶寶很快就會恢復健康,除非鵝口瘡擴散的速度很快、或是蔓延到食道、咽喉等處,就要懷疑寶寶本身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鵝口瘡
    全站熱搜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