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jpg

桑蠶又稱為「家蠶」,原本是野生昆蟲,被人類馴化後變成提供蠶絲的經濟昆蟲;原產地在中國,台灣俗稱為「蠶寶寶」、「娘仔」,國小自然課程中養的蠶寶寶就是家蠶,教學課綱是讓小朋友可以學到昆蟲完全變態的習性

 

🐝 生活史  完全變態的昆蟲

 

未命名.png

(家蠶的一生)

 

蠶卵  每次大約產下幾百顆的卵,看起來有點扁橢圓;最適合孵化的溫度是室溫25度,蠶卵會逐漸變成紫黑色,經過10-12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孵化出幼蟲

 

215938716_x.jpg

(蠶卵的外觀)

➝ 剛產下的蠶卵是淡黃色,常溫下一段時間後會逐漸硬化變成黑褐色
 

幼蟲  孵化出來的幼蟲小小的,頭部跟身體都是黑色,看起來很像螞蟻,所以被稱為「蟻蠶

 

images (1).jpg

(蟻蠶的外觀)

➝ 大小只有3毫米,要用放大鏡才能看的清楚

 

蛻皮  蠶寶寶的外皮由幾丁質組成的,無法隨著幼蟲長大而跟著變大,必須要蛻皮換一件新的外衣

每次蛻皮前,幼蟲會吐絲將自己的腳固定在蠶座上,進入不吃不動的階段,然後頭會抬的高高的,這種現象稱為「」,每蛻下一次皮增加一齡,從幼蟲長到成蟲通常需要蛻四次的皮,總共有五齡幼蟲 

 

cm8k-1238751086-0219-808.jpg

(蛻下的皮就在旁邊)

➝ 體色會隨著生長漸漸變成青白色,就是我們熟悉的蠶寶寶外觀

 

蠶寶寶外觀

 

未命名.png

(蠶寶寶的身體結構)

 

► 氣孔:體側有九對圓形氣孔,是用來呼吸而沒有嗅覺的功能,蠶寶寶是利用身體表皮的毛來聞東西

► 口器:蠶寶寶吐的絲,是從下唇內的吐絲管中吐出來的

► 足部:有胸足三對、腹足四對(分部在第三、四、五、六體節上)、尾足一對,總共八對足

 利用三對胸足抓緊桑葉進食

 利用尾足往前擠,腹足三對的腳再動,胸足最後落地的方式爬行前進

 

吐絲結繭  五齡幼蟲的身體會變成淺黃色,皮膚也變得更緊實,開始準備要吐絲來包裹自己成繭

► 會吐出很整齊的8字型絲圈,每吐出20多個絲圈,會形成一個絲列,這時候蠶寶寶會移動一下位置,再繼續織造另一個絲列;當繭的一端頗具規模後,身體會180度大轉彎,開始織造繭的另一頭,因此繭的樣子很像帶殼花生,兩頭粗中間細

 

0.jpg

(其實看不太出帶殼花生的樣子...

 

蠶蛹  蠶蛹呈現紡錘形,從外觀看雄蛹下端比較尖,末端有一個褐色小點;雌蛹比較圓大,末端有縱紋

► 蛹外觀看起來雖然很平靜,但是裡面正在發生身體結構的大變化,同時要破壞幼蟲時期的身體和創造蛾的身體

► 蠶蛹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不少地區會油炸食用

 

未命名.png

(左邊是雄性、右邊是雌性)

 

羽化  蛹裡面的蠶蛾會分泌出液體將蠶蛹的一端用濕,用頭部將蠶蛹頂破,蛾頭會先伸出來,之後整個身體會慢慢爬出繭;這時候的翅膀又濕又皺,要經過一段時間翅膀才會漸漸變硬

► 馴養家蠶的蛾因為發育不完全,無法飛行

 

成蟲  成蟲不會進食,繁殖是唯一的使命,雌蠶蛾的尾部會散發出性費洛蒙來吸引雄蠶蛾,當雄蛾與雌蛾交配完,雄蛾不久後就會死掉,雌蛾產完卵後也會精疲力盡而死

 

852059_1.jpg 

➝  蠶蛾全身由白色鱗片密布,頭部長有一對觸角

 

🐝 食性  家蠶主食桑葉,雖然也可以吃其它植物的葉片,但是桑葉是最適合的食物;而且幼蟲的食慾很大,可以日夜不停的吃,長得很快,體重可以增加一萬倍,而衍生出蠶食鯨吞這個成語

 

🐝 正確養殖蠶寶寶   PTT 上大家養蠶寶寶的黑暗史

 

餵食

► 定期更換新鮮和健康的桑葉,桑葉如果可以洗過、瀝乾會更好

► 不同齡期的幼蟲,可以選擇不同的桑葉 ➝ 小蠶餵食嫩葉、比較大隻的蠶可以餵食較老的葉子

► 同一批孵化出來的蠶寶寶,最好在同一個時間餵食桑葉

隔離 

► 軟化病:蠶寶寶感染細菌的一種疾病,如果發現蠶寶寶身體軟綿綿、躁動不安亂爬、不吃桑葉時,要趕快將它移走,以免傳染給其它健康的蠶寶寶

► 蠶寶寶是螞蟻的美食,要注意螞蟻的威脅

 在養蠶寶寶的容器周圍作一道「護城河」

 容器周圍放橡皮筋,螞蟻不喜歡橡膠的氣味

環境 

► 蠶寶寶很怕冷,要注意室內的溫度

► 保持通風乾燥,容器選擇會吸水氣的紙盒

► 避免陽光直射

► 因為長的很小,一不小心會踩到、壓到、弄到,然後變成一攤綠色血水=_=,要特別注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蠺寶寶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