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惡搞大家熟悉的廣告「阿罵,你怎麼都沒有感覺!」,廣告看起來頗會心一笑,不過卻是不少糖尿病患者面臨的問題「糖尿病神經病變」,嚴重者會影響生活品質,不得不輕忽!
⚡ 分類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可以分成兩大類
局部神經病變
病變位置 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或是特定範圍的神經細胞上
▶ 單條神經或是數條神經的病變:主要發生在手腕、手肘、上臂、大腿,以手腕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產生的腕隧道症候群最常見
▶ 近端運動神經病變:主要發生在單(雙)側大腿,會有疼痛+肌肉無力、萎縮的症狀,好發在中老年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身上
▶ 腦神經病變:常常發生在第三對的動眼神經、第六對的外展神經,常見頭痛、眼睛痛、上眼瞼感覺異常、眼睛下垂等症狀;不過其他的腦神經也可能產生病變,例如第九對的舌咽神經發生病變,可能導致味覺異常
▶ 軀幹神經根病變:發生在單(雙)側的胸腹部,會有疼痛和皮膚感覺異常的現象,夜間時會特別明顯,好發在中老年男性身上
特徵 發生時間和糖尿病病程沒有關係,血糖就算控制良好,還是可能會發生,發生前往往沒有預兆,不過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自行痊癒
治療 緩解疼痛、物理治療、使用支架和護墊,預防進一步的傷害
瀰漫性神經病變
病變位置 遍布全身的神經細胞上都有可能發生
再分類
多發性神經病變 體神經病變
小纖維神經病變 通常從遠端開始,症狀從腳趾、手指慢慢往上延伸,會有刺痛、燒灼、表皮敏感疼痛、針刺感、包覆感(好像穿著襪子、戴手套);疼痛感通常在夜晚時會變嚴重,還會有肢體冰冷、肢體發麻的情形
大纖維神經病變 平衡感變差、本體感覺和空間位置感覺判斷失準、關節感覺減弱,步態不穩是最嚴重的症狀
➪➪ 如果「感覺」神經異常,病友受傷會很難察覺,傷口又因為糖尿病血液循環不好的關係很難癒合,常常導致傷口潰爛、感染;如果「運動」神經異常,肌肉容易出現無力或是萎縮的症狀
預防 控制血糖、固定追蹤檢查
非藥物治療
▶ 適當走路、進行伸展運動
▶ 局部按摩
▶ 短暫浸泡冷水
▶ 充足的睡眠
藥物治療 緩解疼痛
自主性神經病變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病變
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病變
▶ 排尿困難:無法感覺到尿液,上廁所頻率會減少,久而久之容易泌尿道感染 ➝ 提醒自己每隔兩小時上一次廁所,並且按摩膀胱、擠壓尿道,幫助餘尿完全排出
▶ 性功能障礙
消化道系統神經病變
▶ 上消化道功能失調:胃食道逆流、脹氣、噁心、嘔吐、胸口灼熱、低血糖(因為消化吸收緩慢、或是將食物吐出來)
▶ 下消化道功能失調:便秘
心臟血管系統神經病變
▶ 姿勢性低血壓:突然改變身體的姿勢,會有暈眩或是視野暫時變黑
⊙ 平躺時穿彈性長襪增加靜脈壓力
⊙ 非限鹽族群,可以增加鹽分的攝取
⊙ 轉變姿勢時,動作都要慢慢來:例如突然站起來、從床上起身等…
不自覺性低血糖 自主神經病變可能會導致升糖素和腎上腺神經失調,血糖調控機制出現障礙
排汗功能異常
▶ 下肢無汗乾燥、臉部或是軀幹反而過度出汗 ➝ 注意足部的狀況,因為乾燥容易產生傷口,有傷口又不容易癒合
▶ 體溫調節的能力下降 ➝ 避免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活動太久,否則很容易中暑
瞳孔神經異常
在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調控下,眼睛會藉由光線調整瞳孔的大小,以適應黑暗的環境 ➝ 進入黑暗的房間、半夜起床上廁所時,記得先打開電燈保持光線的充足,避免跌倒;另外夜晚駕駛要注意安全
⚡ 危險因子
年齡(越老)、性別(男)、血糖控制不良等,糖尿病的病程越久,罹患神經病變的機會越大
⚡ 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是糖尿病神經病變中比較初期的症狀,不過不是每一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都會出現疼痛的症狀
疼痛部位 一般在下肢,特別是足部腳底,疼痛症狀通常是對稱存在
疼痛症狀 患者常常表示是尖銳、表層的疼痛,休息無法有效緩解症狀,不過走動時可以改善;因為臥床休息會讓疼痛症狀更嚴重,病人常常會有失眠的問題
治療 血糖控制、足部護理、疼痛控制
血糖控制 唯一可以有效減緩神經病變的方法 ➝ 治本
▶ 血糖控制不只是將醣化血色素(HbA1c)控制到目標值,還要避免每日血糖的濃度波度太大
疼痛控制 要完全解除病人的疼痛非常困難,只要降低個人原本疼痛的分數達30-50%,就是有效的治療了
足部護理 目的是防止足部潰瘍、感染、甚至截肢
檢視
▶ 每天檢查自己的腳部,看看有沒有水泡、外傷、發紅、潰瘍的情形;如果病患不方便檢查,可以請家人協助
▶ 穿鞋子時,檢查鞋子是否有異物(因為踩到東西腳底容易受傷,然後病人又不自覺)
▶ 定期由醫生作足部檢查
鞋子注意事項
▶ 穿合腳的鞋子,可以在傍晚時選鞋(傍晚時腳會大一點)
▶ 避免穿涼鞋等沒有包覆腳的鞋子、或是有束帶的鞋子、高跟鞋、靴子、尖頭鞋等,這些鞋子都會增加腳部受傷的機會
衛生
▶ 保持足部乾淨
▶ 襪子每天換洗,最好有多雙鞋子可以輪流穿
正向因子
▶ 戴手套、穿襪子保暖,晚上睡覺時也可以穿襪子
避免因子
▶ 不打赤腳,避免走在沙灘、礫石堆、田野中
▶ 泡澡時注意水溫,可以先用手試看看溫度
⚡ 藥物治療 美國糖尿病治療指引中,治療周圍神經病變的藥物有 pregabalin、duloxetine,也可以考慮 gabapentin、valproate、venlafaxine、amitriptyline、morphine、tramadol 等藥物
▶ NSAID 無法有效的緩解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症狀
抗憂鬱劑
duloxetine cymbala 30、60 mg/cap,千憂解
機轉 SNRI
地位 使用在合併有憂鬱或焦慮問題的周圍神經病變病人
用法用量 完整吞服膠囊,可以併用食物減少噁心的感覺
不建議族群 肝功能不全、腎功能嚴重不全(ccr<30 ml/min)、懷孕或是哺乳媽媽
禁忌 禁止併服MAOI,如果要服用MAOI至少停用千憂解五天、或是停止MAOI治療後的14天內,都要禁止服用千憂解,避免血清素症候群
副作用
▶ 噁心:飯後服藥改善
▶ 肝毒性
▶ 暈厥、姿勢性低血壓;尤其併用會誘導姿勢性低血壓的降血壓藥、併用CYP1A2 inhibitor(fluoxetine、ciprofloxacin)、服藥劑量超過60 mg/day的病患,發生的風險比較高
▶ 精神方面:臨床試驗發現小孩、青少年、年輕成人服用抗憂鬱劑,可能會增加自殺的想法或行為
這些研究對於>24歲的成年人服用抗憂鬱劑不會增加自殺意念或行為風險;>65歲的老年人反而會降低自殺意念或是行為的風險,不過還是建議不管什麼年齡的病患,開始服用抗憂鬱劑時,要密切監測是否有自殺想法或行為
venlafaxine effexor XR,75 mg/cap,速悅
機轉 SNRI
臨床效果 臨床試驗顯示劑量達到150 mg/day時,降低疼痛的效果類似TCA、gabapentin
副作用 噁心、嗜睡、血壓升高、心跳變快
三環抗憂鬱劑 三環抗憂鬱藥有潛在的心毒性,可以選擇心臟副作用比較少的doxepin;如果近期發生過心肌梗塞的患者,禁止使用三環抗憂鬱劑、曾經有心臟傳導障礙、心律不整、心衰竭的患者要謹慎使用
▶ doxepin 30 mg/cap:治療神經痛的建議劑量1-2 cap,一天一次
副作用 口乾、嗜睡、潮紅、尿滯留、便秘、瞻望、心毒性等,老人發生副作用的機率比較高,不建議老年人使用三環抗憂鬱劑
抗癲癇藥物
pregabalin lyrica 50、75 mg/cap,利瑞卡膠囊
機轉 GABA 類似物,結合在鈣離子通道上的α2-δ部位,抑制興奮性神經傳遞物質的釋出,大約4-5成的病人可以減低至少50%的疼痛感
核准適應症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的神經性疼痛、成人局部癲癇輔助治療、纖維肌痛(fibromyalgia)
服用劑量、方式 ccr>60 ml/min:起始劑量 75 mg BID(或是50 mg TID),最大劑量可以增加到 150 mg BID (或是100 mg TID)
▶ 依照腎功能調整劑量
▶ 服用整顆膠囊,不可以嚼碎、磨粉
副作用 暈眩、嗜睡、周邊水腫、體重增加,視覺模糊、噁心等,可以採取逐漸增加劑量的方式減緩副作用
注意事項
▶ 服用藥物一段時間後,不可以突然停藥,避免戒斷症狀,或是增加癲癇發生的頻率
▶ 動物實驗有致畸胎性,建議服藥期間要做好避孕措施
gabapentin neurontin 300 mg/cap,鎮頑癲
核准適應症 治療成人和>3歲兒童局部癲癇發作輔助療法、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在治療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上還是有爭議
劑量 起始劑量300-600 mg TID,臨床反應最高劑量可以調整到 3600 mg/day
副作用 嗜睡、頭暈、步態不穩
valproic acid deparkin 200、250、500 mg/tab,帝拔癲
地位 500-1200 mg/day 可以緩解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
副作用 掉髮、體重變化、腸胃道副作用、頭暈、頭痛、眼球震顫、嗜睡、複視、致畸胎等
carbamazepine tegertol 200 mg/tab
第一個使用在治療神經性疼痛的抗癲癇藥物,但是藥物交互作用和重大副作用(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的關係,目前很少使用了
鴉片類 不建議用來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但是可以當作銜接治療的角色
局部作用藥物 相較於口服藥,全身性副作用比較少
辣椒素
遠疼貼布 lidopat patch,5% lidocaine
用法用量 每次使用不可以超過12小時,移除貼片後至少要隔12小時才可以繼續使用,每天最多貼三片(如果一天貼超過兩片時,要在病歷上記載理由)
▶ 非持續釋放型貼片,可以用剪刀裁減為更小片,貼在疼痛部位,避免大面積使用
⚡ 藥物補充 大部分藥物在治療1-2週後,疼痛才開始會有減緩的感覺,當病人一開始使用藥物時,會覺得沒效而感到沮喪,因此可以在藥物作用前,先使用鴉片類藥物來控制疼痛:bridge therapy
▶ 如果疼痛感無法降低到原來的30%,考慮替換其他藥物
劑量調整
▶ 採取逐漸增加劑量的方式,降低藥物的副作用
▶ 如果無法忍受副作用,但是藥物止痛的效果又不錯,可以先降低劑量觀察病人的反應,等到產生耐受性後再慢慢增加劑量
藥物代謝
▶ 腎臟排除:pregabalin、gabapentin、tramadol、lidocaine,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需要藥物調整劑量
▶ 慢性肝病、肝硬化、酗酒者,服用千憂解(duloxetine)可能會增加黃疸、肝指數上升的風險;vanlafaxine、topiramate、TCA,肝功能不佳時謹慎使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