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age.jpg

立體主義是真正進入現代繪畫的一個畫派,起源於20世紀初,時間點大約落在1906-1914年,雖然被稱為立體主義,但是它的繪畫風格其實最不立體,這是什麼意思呢?

 

🔎 時代背景  立體派畫家覺得後印象派的畫風太嚴肅拘謹、平淡乏味,對後印象派產生的反動

 

▶ 畢卡索某一次參觀博物院的時候,被非洲民族的雕刻面具深深的吸引,喜歡上反寫實的表現形式

 

未命名.png 

(黑人雕刻面具)

➝ 黑人雕刻的面具造型簡單大膽,強調特徵的造型,深受畢卡索的喜愛

 

▶ 布拉克受到塞尚晚期繪畫理念的啟發:使用圓柱體、圓錐體、球體來表現自然

 

cezanne-10x.jpg

(聖維克多山,塞尚)

➝ 塞尚晚期的作品,景物的描繪都很簡約,房子、樹木、山鑾都變成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幾何色塊,拼湊在一幅畫中

 

名字起源  1908年,當時一位評論家看到了布拉克在畫廊展出一件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隨後在雜誌上評論:「布拉克先生將每件事物都還原了,作品由一堆立方體組成」,立體主義這個名詞才漸漸被廣泛的使用

 

下載.jpg

Houses at L'Estaque,埃斯塔克的房子)

➝ 可以看出一塊塊的立方體堆砌在一起,構成一座房子

 

🔎 立體畫派分期

 

早期立體派  深受後印象派畫家塞尚和非洲雕刻的影響,畫風逐漸拋棄了透視法,漸漸轉而使用多視點,而且畫中主題大多使用幾何圖形表現

▶ 主題使用圓柱體、圓錐體、立方體等幾何圖案構成

▶ 這個時期還是使用單一個透視點

▶ 作品仍然有光線存在,可以觀察到顏色深淺、陰影

 

300px-Chicks-from-avignon.jpg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畢卡索在西班牙的妓院裡畫這幅作品,可以看到裸女的部分身體是用幾何圖形構成的,畫面看不見透視法,感覺像是一大塊色塊平塗上去,不過還隱約看的到一點點立體的感覺,越後期的作品就會越感受不到立體感囉!

作品名稱不是畢卡索本人取的,【我的妓院】、【亞維農的妓院】都是早期的名字,是後來作品在沙龍展出時,被沙龍展主辦人改名,減少對大眾的衝擊,不過畢卡索不太喜歡這個名稱

 

下載.jpg  

埃斯塔克的房子布拉克

 

file1.jpg 

Morning in the Village after Snowstorm,梅爾魏契)

➝ 所有人物、樹木、景物全部由幾何圖形表現,不過可以從顏色的深淺,看出仍然有光線明暗的存在

 

分析立體派  打破傳統繪畫中單一視點作畫的規則,把物體實際存在的所有面向,不管是上方、左方、右方、下方、後方、斜方,不同的視點都要表現,然後安排在一個畫中

▶ 把畫中對象解體、拆解後,再利用畫家的觀念重組這幅畫,可以看到畫中的主題,表現出多方位的角度

- 未來主義是物體在畫家面前移動、立體主義是畫家在物體面前移動

- 畫家將主題拆解後,再將分離的元素重組,還有觀賞者的眼睛看到重組的各個元素後,用自己的大腦分析後去完整一個主體 ➝ 作畫和看畫不只有感性,還有知性(理智+悟性)的成分

▶ 喜歡單一色調作畫,認為繽紛的色彩會擾亂空間

 

015-1Picasso-1937-Potrait-de-Dora-Maar-92x65-Musee-Picasso-Paris.jpg

(坐著的朵拉,畢卡索)

➝ 畢卡索開始使用多視點的畫法,可以看到模特兒的眼睛有從側面觀察的,也有從正面描繪的,畫家在模特兒面前移動時看到的不同角度,畫在同一幅畫中,這就是立體派最大的特色!

 

4b3a33d194b24.jpg

➝ 五官都是由不同的視點所觀察到的角度,然後表現在同一張臉中

 

▶ 後期幾乎完全看不出三度空間,變成二度平面了,才有了立體主義最沒有立體概念的這句話

 

f_3575089_1.jpg 

(布拉克的風景畫)

 

images.jpg 

(布拉克的風景畫)

➝ 上圖是布拉克早期的風景畫,下圖是晚期的風景畫,可以看到早期還勉強看得出縱橫深淺的立體感,到了後期整個消失變成平面

 

▶ 將主題拆解分解到最後,幾乎看不到形體了,畫風漸漸走向抽象

 

picasso10.jpg

(彈曼陀鈴的少女,畢卡索)

➝ 這幅畫還勉強看得出來物體的形象

 

ManWithAGuitar.jpg 

(拿著吉他的男子,布拉克)

➝ 如果不看標題,根本很難看的出在畫什麼,基本的形體已經崩散了

 

picasso11.jpg

➝ 這幅畫就算有標題,也很難看得出來是什麼吧?

 

綜合立體派   因為分析立體主義到了後期幾乎看不見形體,就算給作品上標題也沒有意義,畢卡索和布拉克兩人不再從解剖或是分析對象著手,決定用實物去連結作品,也就是拼貼,使用拼貼的手法讓藝術家接近真實

拼貼  一件藝術品中,使用兩種以上的媒材

▶ 藝術品中有兩種以上的媒材和素材

▶ 可以使用現成品當作素材:樹皮、報紙、木板、麻繩、藤等…

▶ 拼貼混淆了繪畫和雕刻的分界

 

491802442_m.jpg  

(布拉克的拼貼作品)

 

1231512430-173225293.jpg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畢卡索)

 

picasso-1912x.jpg 

(藤椅與靜物,畢卡索)

➝ 用麻繩當作畫框、藤編貼紙當作素材等…

 

🔎 後續發展

因為畫家個性的不同產生分歧,逐漸分成兩大派,「寫實主義的立體主義」和「立體派的抽象藝術」,甚至還有許多分歧的小派別也發展出來,例如歐飛爾派、機械派等,這些都影響後來許多畫派的發展,未來主義、抽象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都深受立體主義影響

1914年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畢卡索與布拉克二人各奔東西,畢卡索發展出多變的繪畫風格,布拉克繼續保持著一定程度的立體主義風格

 

歐飛爾派     代表人物 ➝ 德洛涅

▶ 完全由想像和本能去創作藝術,跟實際的自然現象沒有關係

▶ 利用抽象形體和繽紛的色彩,表現出律動的感覺,是音樂結合繪畫的先鋒

 

file1.jpg

➝ 彎彎曲曲的巴黎鐵塔是德洛涅喜歡的題材

 

下載.jpg

➝ 繽紛的顏色表現出律動感,跟自然實體毫無關聯,單憑作家的想像構圖,這就是歐飛爾派

 

🔎 畢卡索的繪畫分期  

 

藍色時期    1901-1904

畢卡索在西班牙期間,畫賣的不好,經濟拮据到只能將他的作品燒掉,在寒冷的冬天取暖,同時受到好友卡薩吉馬斯自殺影響,使得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採用藍色、藍綠色的陰冷色調,很少使用溫暖的顏色

題材也大多不快樂,有貧苦的家庭、乞丐、娼妓、身體殘疾等…

 

1193081856.jpg

(悲劇)

 

m-畢卡索500.jpg

(生命)

➝ 藍色時期最大幅的油畫之一

 

下載.jpg

(儉樸的一餐,The Frugal Repast)

➝ 主題是一對看不見的男人與看得見的女人,身形都很消瘦,坐在一張老舊的桌子前,「失明」這個題材是藍色時期常出現的

 

玫瑰時期(粉紅色時期)  1904-1907

1904年,畢卡索遇見了替藝術家工作的模特兒(Fernande Olivier),兩人墜入愛河,開創了畢卡索的玫瑰時期,因為戀愛時很甜蜜,作品大量的使用鮮明、暖色系(橘色、粉紅色),這個時期畢卡索常常跑去馬戲團看表演,也有不少馬戲團的雜耍者、小丑、觀眾為題材的作品

 

m-畢卡索503.jpg

(雜技藝人一家)

 

m-畢卡索606.jpg

拿著菸斗的男孩畢卡索

➝ 畢卡索畫這幅畫的時候居住在巴黎蒙馬特區的洗濯船,不少當地人從事娛樂業為生,例如小丑、雜技演員,玫瑰時期的作品大多使用當地人當作模特兒,畢卡索對這個男孩的評價是「當地人,演員,女士,紳士,流氓…他站在這裡,有時候整天都是。他看著我工作,他喜歡這樣」;2004年,這幅畫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一億多的美金天價成交,打破了當時繪畫拍賣金額的記錄

 

立體派時期   1907-1916

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段時間畢卡索的作品量明顯減少,而且變的很嚴肅

 

古典時期   1917-1924

1917年,畢卡索被朋友說服去義大利羅馬擔任舞台和服裝設計,工作之餘認識了一位演員,兩人隔年在巴黎舉行了婚禮,過兩年畢卡索的兒子就誕生了,取名為小保羅,這時候畢卡索的作品題材充滿了親情、愛情、母性光輝等,風格表現出一種典雅的感覺,這個時期是畢卡索的古典時期

不少作品還是帶一點立體主義的風格,畢卡索說過:「每次我有東西想要說時,就以我覺得最好的方法來說它;不同主題需要不同的方法,這與演化或是進步無關,而是想要表達的思想與表達的方法之間的協調」

▶ 畢卡索「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中,人物通常沒有個人特色,反而有共同的形象,不管描繪的男性、女性、神話人物,五官都相當類似,呈現出平靜的表情

 

010-1-Picasso-1917-Portrait-d-Olga-dans-fauteuil-130x88.8-Musee-Picasso-Paris.jpg

柯克洛娃)

➝ 畢卡索在羅馬相識的舞者,兩人後來還結婚了

 

013-1-Picasso-1923-La-flute-de-pan-205x174-Musee-Picasso-Paris.jpg

(吹排笛的男孩)

 

21.jpg

(讀信)

 

蛻變時期  1925-1936

1925年後,畢卡索開始嘗試多種風格來作畫,特別強調曲線或是雕刻的質感,這個時期的作品可以看到扭曲變形的線條,常常讓人懷疑美感

 

m-畢卡索505.jpg

(嬰兒)

➝ 嬰兒扭曲的臉部是為了要保持平衡感、抽象彎曲的腳步線條,表現出學步時的步履蹣跚

 

m-畢卡索601.jpg

(夢)

 

二次戰爭後期  1937-1953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對畢卡索的故鄉西班牙的格爾尼卡城,進行人類史上第一次地毯式的轟炸,整座城市完全被摧毀,死傷慘重,消息傳到巴黎後,畢卡索立刻用畫筆當作武器投入戰爭中

德軍佔領巴黎的期間,畢卡索閉關在畫室裡專心作畫,當年冬天因為天氣嚴寒,德國大使送他燃料卻被他拒絕,並且回答:「西班牙人是永遠不會感到冷的」;臨走前大使看到【格爾尼卡】,就詢問畢卡索「這是你畫的?」,畢卡索回答:「不,是你們畫的!」

 

PicassoGuernica.jpg

(格爾尼卡)

➝ 這幅畫只有使用黑色、白色、灰色油漆,可以在畫中看到死去的馬、拿著燈的婦女、著火的房子、尖叫的女人、一隻公牛、一位婦女和她死去的兒子;作品充滿憤怒、哀傷、死寂的氣氛,表現出對戰爭的一種抗議,這不是單純一幅畫,是一幅紀錄歷史的繪畫

 

晚年時期

1944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畢卡索加入了法國共產黨,1950年共產黨在巴黎召開世界和平大會,畢卡索揮筆畫了一隻啣著橄欖枝的飛鴿,象徵著和平,作為對和平大會的紀念

晚年的畢卡索也對雕塑、陶器、瓷器深感興趣,開始投入這個領域,許多瓷器從他手中被製造出來

 

下載.jpg

(畢卡索,和平鴿)

➝ 智利的著名詩人聶魯達,把它叫做和平鴿,從此之後鴿子才被正式公認為是和平的象徵

 

畢卡索.pn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畢卡索 布拉克 和平鴿
    全站熱搜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