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娩症候群 couvade syndrome ➝ 當妻子懷孕的時候,丈夫也會出現孕吐、腰痛、體重上升、噁心、焦慮、失眠等和妻子肉體或心理類似的假性懷孕症狀
雖然會有一些假性懷孕的生理和心理症狀,基本上不會嚴重到需要就醫的地步,女性因為害喜症狀而就醫的比例已經很少了,何況是男性呢?不過要注意的是夫妻倆要溝通,不要讓妻子認為丈夫是為了偷懶而找的藉口,也趁機讓男性知道女人懷孕時的辛苦
➝ 比較常出現在懷孕前三個月和後三個月
古代類似習俗
► 亞馬遜土著維托托族的男性,在孩子出生前都不可以吃肉,手也不可以碰到打獵相關的器具(茅、弓、箭),這一切都是為了妻子生產所做的準備
► 古時韓國鄉下有「屋頂滾落」的風俗習慣,當妻子陣痛的時候,丈夫要爬到屋頂上慘叫,一種陪同的心態,當孩子生出來的時候,丈夫要故意從屋頂滾落下來(體驗痛的感覺嗎?)
可能原因
► 懷孕時準媽媽會把重心放在胎兒身上,被失寵的準爸爸會跟尚未出生的胎兒產生了一種競爭心態,對胎動會非常敏感
► 有時候男人會羨慕女人可以懷孕這件事情,覺得女人擁有特權,對懷孕產生一種期待或羨慕的心態
► 感覺到父親的角色被邊緣化,產生焦慮和失落感,希望自己能被認定是妻子腹中胎兒的父親 ➝ 在母系社會、入贅普遍的社會,患有擬娩症候群的男人比率會比較高
生化數值 患有擬娩症候群的男性,血中泌乳激素(prolactin)的濃度會變高,睪固酮濃度則是會降低
💬 學者症候群 自閉症或是智能障礙者中,部分患者表現出對心算、默背、音樂、繪畫、機械等特殊領域,有超乎常人的能力
原因
胎兒左腦比右腦晚發育,左腦成長時如果暴露在睪固酮的環境下,會造成損傷,有可能促進右腦功能增強的情形 ➝ 可能先天就有學者症候群
出生後因為強烈的衝擊或是疾病引起癡呆,造成左腦損傷 → 可能後天產生學者症候群
著名例子
萊斯理·蘭姆克 維基百科的生平介紹
是一位盲人,智能發展緩慢,到了十幾歲才學會走路,可是學習音樂的能力很強,只在電視聽過一遍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就可以絲毫不出錯的彈出這首完整的樂曲
金·匹克 維基百科的生平介紹
具有超強的記憶力,只要看過的書,內容可以倒背如流,被稱為活動的百科全書,腦中儲存的一萬多本書的內容,舉凡歷史、文學、地理、數字、體育、音樂、年代的題材
心算能力也是一流,只要告訴他你的生日,他可以算出你出生那天是星期幾,甚至告訴你退休那天是幾月幾號…
丹尼爾·譚米特 維基百科的生平介紹
唯一一位可以正常交流而且把腦中處理訊息的過程表達出來的學者症候群患者,有腦人(brain man)之稱
可以背誦圓周率到小數點後22514位;驚人的語言學習天賦,曾經一週內學會冰島語,在自傳《星期三是藍色的》中提及到自己會十種語言,有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芬蘭語、立陶宛語、羅馬尼亞語、冰島語、威爾斯語、世界語
先導知識 大腦左半球的威氏區(wenicke's area)和布氏區(broca's area)中有大量神經纖維連結,威氏區負責分析、處理、了解訊息,當處理完成之後會傳達到布氏區,這裡負責將接收到的知覺訊息轉化成運動訊息而傳出去
💬 威尼克失語症 wenicke's aphasia ➝ 也叫作「感覺性失語症」、「接受型失語症」,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流暢的說話,文法好像都正確,但是實際上都是沒有意義的內容,本身也無法理解其他人說話的內容
當威氏區受到損傷時,就無法理解訊息的內容、無法組織有邏輯的訊息,但是可以正常的說話 ➝ 不知所云
和威尼克失語症的人(B)談話內容可能是
A:「你知道要怎麼去火車站嗎?」
B :「往前面的天空有一排蛋糕,很好笑但是我無法繼續往後跳,看到紅色的西遊記」????
嚴重情況會產生語言錯亂,使用很多新發明的辭彙
B:「這就是阿災讀,可以看到西吾堡」????
💬 布洛卡失語症 Broca's aphasia ➝ 也叫作「表達型失語症」,可以理解語言,但是無法以口語的方式表達,常見斷斷續續、支離破碎的語言
當布氏區受到損傷時,可以理解訊息,但是無法用正確文法把話說清楚,不過可以用動作來傳達訊息,有時候書寫的能力也會受影響 ➝ 愛在心理口難開
和布洛卡失語症的人(B)談話內容可能是
A:「你昨天看的電影是誰主演的?」
B :「是..是..是..阿..阿阿...那...美國....國...的阿..女..」???
B 內心其實想的是「是美國的女明星,安海瑟威主演的」,只不過無法表達出來
💬 安慰劑效應 placebo effect ➝ 進行沒有效果的治療,但是患者卻相信有療效而症狀好轉的現象,也稱為「偽藥效果」
進行新藥物的臨床試驗時,會將服藥的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服用新開發的藥物(實驗組)、一組服用沒有藥效的錠劑(對照組),可是卻告知對照組服用的是新藥,這樣才可以比較出兩個組別的使用藥物效果,其中對照組服用的就是安慰劑
生活例子
病人:「醫生,我覺得肚子有點悶悶的、喉嚨有點癢癢乾乾的,晚上也睡不太好,可以幫我開好一點的藥物嗎?」
醫生:「好,開一顆這裡的病人都覺得不錯的特效藥,服用一顆後早點休息,明天就會好很多了」
--- 隔天
病人:「醫生,太謝謝你的,吃了藥睡一覺起來,精神好多了,身體也都舒服囉!」
醫生心想:「昨天給你的那顆藥,其實只是維他命C」
--- 結論
醫生開出的維他命C處方,就是利用安慰劑效應,讓病人錯覺吃下了美國仙丹,病情自行獲得好轉
💬 反安慰劑效應 nocebo effect ➝ 就算病人沒有病,或是已經接受有效的治療,但是因為對疾病或療效有負面預期,進而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導致疾病
生活例子
王先生到一家醫院做健康檢查,醫生看了X光報告後告知肺部疑似長了一塊腫瘤,而且體積非常大,可能是癌症末期,要做好心理準備,知道噩耗的王先生,生活開始受了影響,開始睡不好、吃不好、心情也憂鬱起來,過了好幾個月後,醫院打電話告知王先生當初拿錯報告,王先生的數值一切正常,可是再做一次的健康檢查,王先生的肺部真的長出一顆腫瘤了
➝ 王先生因為深信自己長了顆腫瘤,幾個月來沉浸在這股低氣壓中,最後真的讓身體發病,這就是反安慰劑效應的例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