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巢是鳥類生兒育女的場所 ➝ 麻雀會啣著細草,鑽入樹洞或壁孔中構築巢穴;金絲燕會分泌唾液在屋簷下建窩;鴛鴦會選擇天然的樹洞當作巢穴等,大部分的鳥類都會築巢,這是一種本能,這篇文章要介紹一些鳥巢特殊的鳥類,一起來觀賞鳥兒的鬼斧神功吧!
🐤 織布鳥 和麻雀、文鳥一樣屬於文鳥科,體型嬌小,大約只有14公分,因為構築巢穴的能力,被稱為「鳥類的建築師」
(黑頭織布鳥)
➝ 織布鳥的鳥巢形狀很像蒸餾瓶或是梨子,懸掛在樹枝上,被稱為「吊巢」
構巢過程 織布鳥構築巢穴的影片
➝ 首先織布鳥會先選好要築巢的樹枝
↡
➝ 飛去尋找鳥巢的材料,通常是植莖、植根、植葉,織布鳥會用鳥喙將植物纖維撕下來
↡
➝ 定位好要開始築巢的位置
↡
➝ 鳥嘴和鳥腳併用,開始構築鳥巢,這張圖是在作實心的「巢頸」,巢頸是連接樹枝和鳥巢的部位
↡
➝ 巢頸做完後開始下向作「巢室」
↡
➝ 巢室開始有雛形囉
↡
➝ 漸漸擴大巢室,形成一個中空的巢室,巢頂會密封起來,可以遮風避雨、避免陽光直射;鳥巢底部會留下一個開口,巢室內會有一些泥團,增加巢穴的重量,避免被大風吹走
求偶行為
➝ 雄織布鳥構築好鳥巢後,會在鳥巢旁跳起求偶舞,希望可以吸引異性的注意;如果過了一段時間,沒有雌鳥有興趣的話,雄鳥會把鳥巢打掉重練,在原地構築一個更精細、更雄偉的鳥巢,希望可以得到雌鳥的青睞
➝ 如果雌鳥看上這棟鳥巢,會跟雄鳥一起佈置鳥巢,織布鳥並不是雌雄同居,雄鳥一開始構築的鳥巢是給雌鳥住的,之後會跟雌鳥一起修築自己的巢穴
➝ 織布鳥喜歡結群繁殖,常常一顆樹上吊掛著數十個鳥巢,雖然彼此的家相近,但是牠們從來不會飛錯地方
🐤 縫葉鶯 鳥類的裁縫大師
(長尾縫葉鶯)
➝ 常見的縫葉鶯物種,又稱為裁縫鳥,身上披著橄欖色羽毛,頭部戴著棕色的帽子
➝ 雌縫葉鶯選擇大型葉片(香蕉、芭蕉)為材料,用鋒利的鳥嘴在葉緣啄出一排排的小孔,再用植物纖維、蜘蛛絲、野蠶絲當做「線」,把自己的鳥嘴當做「針」,一針一針的把葉片縫起來,將葉片縫成口袋的形狀,用樹枝或雜草當做巢穴的底部,最後墊上細草、植物纖維、棉絮、羽毛等柔軟材料,佈置成舒適的家
▶ 築巢時會保持一定的傾斜度,避免雨水流進巢中堆積
▶ 避免葉柄乾枯導致鳥巢脫落,會用植物纖維把葉柄牢牢地繫在樹枝上
➝ 來看看可愛的縫葉鶯雛鳥吧!
🐤 營塚鳥 營塚鳥是一群鳥類的俗稱,這群鳥稱為塚雉,外觀長的像雞,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島嶼、澳洲、新幾內亞、印尼部分群島等
▶ 營塚鳥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營巢特色
(示意圖)
每年秋天進入繁殖季節時,雄稚塚開始要興建孵卵的巢穴,用強壯的腳爪挖出一個深度一公尺、直徑2.5公尺的大坑,再把從四周收集到的灌木、雜草、樹葉填進坑內,填滿這個大坑還不夠,還要堆積到一定的高度才可以
冬天會下一點雨,樹枝和樹葉堆被雨水淋濕後,雄稚會在上面覆蓋一層沙土,底下的樹枝樹葉堆會開始發酵腐化,坑堆內的溫度會上升,這時候雌鳥會在這個天然的孵卵器中下蛋,每幾天產下一枚蛋,逐漸累積數十顆蛋,下完蛋後再繼續覆蓋沙土在蛋上
因為卵孵化需要恆溫,堆肥發酵產生的熱能無法一直維持一樣的溫度,雄鳥會守護在塚巢邊,擔任起「監督孵化」幼雛的工作,觀測塚內的溫度是否維持在攝氏30-34度,如果溫度太高,會把腐土堆掘開並攤在地面上,讓涼爽的晨風吹涼;如果溫度太低,會把太陽曬熱的沙土收集起來,堆積在卵旁邊加熱保溫
雄塚雉要辛苦製造塚巢和維持塚巢的溫度,雌鳥下完蛋後就不管所有的事情,把重責大任全部交給雄塚雉
➪ 雄塚雉負責造產房、孵蛋;雌塚雉只有負責下蛋
(塚稚的巢穴真的很像墳墓)
經過大約兩個月的孵化期,雛鳥會一一用腳破殼(破殼時間不一樣),大約每5-10分鐘才能往上鑽幾公分,還要休息一下才可以繼續向上鑽出,大約15個小時過後才可以鑽出地面,雛鳥剛破土的時候已經長滿了絨羽跟翼羽,沒多久可以睜開眼睛在地面上拍翅奔跑,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可以飛行了,很快的就會飛去樹叢中過著獨立的生活
雛鳥不會跟父母和其他雛鳥(手足)有任何交集,彼此形同陌路,不會從父母身上學到任何技能,但是隔年牠們卻會自己營塚!
➝ 從塚巢爬出來的雉雛
造塚為巢原因
▶ 認為土塚是牠們的記號,方便日後可以找到牠們產卵的地方
▶ 土種可以保護卵,不容易被水淹、可以保溫、避免人類和動物的破壞與踐踏等好處
常見塚雉
(蘇拉塚雉)
➝ 印尼的特有鳥類
(眼斑家雉)
➝ 主要分布在澳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