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史楚普效應   stroop effect  ➝ 唸出單詞顏色的過程中,如果單詞的字面意義和字體顏色不符合的話,反應速度會下降

 

未命名.png

➝ 網路上常常會看到這種小測驗,請你唸出字體的顏色,這對有上過小學的你應該不困難吧!

 

--- 如果是唸出下圖字體的顏色呢?

 

未命名.png

➝ 有沒有覺得稍微吃力一點,頭腦需要思考一下呢,其實這就是「史楚普效應」

 

原因  訊息如果重複的刺激腦袋,長久下來腦袋會對訊息熟悉,產生像反射動作的回饋,例如對紅色的「紅」單詞唸出紅色;一旦將「紅」單詞的顏色改成紫色,要你快速唸出「紅」單詞的顏色,因為腦袋要花時間去處理這個衝突的訊息,反應速度會變慢

生活例子

 如果將男廁女廁的標誌顏色互換(男廁改紅色、女廁改藍色),會對部分的人造成混淆

 經血是紅色的,衛生棉廣告上卻用藍色顏料代替

▶ 著名的番茄醬公司「heinz ketchup」,打破番茄醬是紅色的觀念,在西元2000年推出綠色的番茄醬產品

Green-pink-and-purple-ketchup_news_large.jpg

➝ 綠色包裝和字體的番茄醬,是不是很衝突,不過沒多久就停產了!

 

💬 鏡中自我理論   從別人的角度看自己,或是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逐漸發展出自我的形象

 

未命名1.png

➝ 當別人給予自己的行為正面的看法時,就會肯定自身的形象,如果別人對自己的行為有負面看法時,就會懷疑自己或是檢討自己,我們會變成過度在意他人的意見或看法,形成了「社會自我

 

兒童社會化  美國社會學家提出,我們在孩童時期會經歷三個階段,透過模仿學習的過程中,漸漸形成「自我」的概念

模仿階段(三歲前)  完全不了解這個行為有什麼意義,單純模仿大人的行為 ➝ 看到大人吸菸,不懂這個行為,可是卻咬著鉛筆模仿抽菸的動作

▶ 模仿對象通常都是兒童身邊親近的人:父母、手足、家人等…

遊戲階段(三-八歲)  透過遊戲模仿他人行為 ➝ 扮家家酒,在遊戲中扮演生活中大人的角色,學習模仿該角色的行為

團體遊戲階段  觀察別人的角色和看法,學習用別人的角度看待自己 ➝ 參加比賽希望獲得他人對自己表現的肯定

 

例子

 搭乘大眾交通運輸的時候,客滿情況下有一位老人家上車,撇開基於本身的善心讓位的情況,就算你很累,但是覺得如果不起身讓位,會被車上其他乘客指指點點,因為別人對你的評價或看法影響了你,而選擇讓位

 同性戀人走在街上不敢牽手或擁抱,害怕社會大眾對同性戀的觀感不佳,選擇和伴侶有距離的交流

 網路常見的搞笑組圖

online.jpg

➝ 當家人覺得我們當兵是保家魏國,我們會有榮譽感;朋友覺得當兵很像進入監獄一樣,我們也會覺得不自由,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會影響自我的評價

 

👆 波波玩偶實驗   bobo doll experiment,又叫作觀察學習 ➝ 實驗證明人不僅可以透過直接的經驗和獎賞來學習,也可以觀察他人表現的行為和結果,藉此模仿學習

波波玩偶實驗的視頻

 

2.png

 

實驗一 

安排兒童進入實驗室

實驗室中有一位大人(實驗研究員),兒童有自己玩樂的區域,大人有大人玩樂的區域,兩邊都有放置玩具

將波波玩偶放到大人玩樂的區域,這是一個底部有重量的吹氣人偶,不管怎樣打怎樣往下壓,波波玩偶都會彈回來,然後讓兒童看大人拿槌子打波波玩偶十分鐘

將兒童帶到其他房間,房間內有兒童用槌子和波波人偶,然後觀察兒童的行為

實驗結果:兒童會像大人一樣,拿槌子打波波玩偶(模仿行為和學習),尤其大人和兒童同性別,兒童的攻擊行為更明顯

 

實驗二  讓兒童管看影片,總共有三種影片內容

1、對捶打波波玩偶的大人,給予讚美和禮物:看到影片的兒童,展現出最強攻擊性的行為

2、對捶打波波玩偶的大人,給予責備和處罰:看到影片的兒童,展現出較弱攻擊性的行為

3、對捶打波波玩偶的大人,沒有給予任何的責備或處罰: 看到影片的兒童,展現出中等程度的攻擊性行為

➝ 兒童藉由觀察他人的行為所得到的結果,會決定自己表現的行為

 

❏ 如果兒童暴露在電影或電視中腥羶色的暴力、血腥場景,會不會對兒童產生潛在影響?  看小孩個性

正反兩方的說法都有,有些小孩看到暴力的畫面,潛移默化中可能會學習,當情緒控管不佳的時候,可能會將看過的暴力行為表現出來;但是也有小孩看了暴力畫面之後,會反思這個行為對別人的傷害,並且告誡自己不可以成為那樣的施暴者;有的小孩也會把現實和媒體行為分很開,暴力場景不會影響到往後的行為模式

這一切都要看小孩子的個性,如果容易受到外在影響而影響行為,建議家長可以將電視節目設定分級制度,或是教導小孩子正確的觀念,告誡他們媒體文化裡的暴力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不可以模仿也不可以這麼做!

 

生活例子  不要在小孩子面前做一些負面行為:吸菸、家暴、大聲咆哮、隨地丟垃圾等,小孩看在眼裡可能會學習和模仿大人的行為,尤其在小孩的模仿階段(2-3歲),他們不懂這個行為的意義,只會一昧的模仿

影片訴說了,母親對於家中聘請外勞的態度和說話方式,會影響了女兒的人格發展

同樣的微電影,但是有中文字幕

 

 

 👆 孟喬森症候群   munchausen syndrome  ➝ 為了博取他人的同情心或是關心,假裝自己有病或是表現出與虛構情況相符合的行為

 

144232ank95qpfhpqz29t8.jpg

➝ 孟喬森症候群的來源是18世紀的故事,一位德國將軍孟喬森男爵虛構了許多自己的冒險故事,欺騙普羅大眾,獲得大眾的熱烈歡迎

會有孟喬森症候群的患者可能是小時後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或是曾經受到強烈的剝奪感,為了要得到他人的關愛,產生自殘或是說謊的行為,甚至為了讓謊言成真而傷害了自己

 

症狀  

▶ 患者會跟周圍的人說自己有疾病或是殘疾,並且模仿疾病的症狀,後來診斷後都會發現患者其實沒有這種疾病;患者可能會竄改醫師的診斷報告,符合自己虛構出的病情,患者對虛構的疾病非常了解和熟悉,有幾乎專業的醫學知識

 對於治療(吃藥、打針、手術、住院)不會害怕或反感,可能還會很開心,但是如果要進行進一步的診斷檢查,又會非常排斥(因為怕被識破)

 嚴重的患者會傷害自己,以符合自己虛構出的疾病,例如謊稱自己不良於行,會故意扭傷腳踝或是摔斷腿

 

生活例子

 假裝身體不舒服,獲得父母同情,剛好又可以躲過考試

 

代理孟喬森症候群   不同於孟喬森症候群是虛構自己的症狀,代理孟喬森症候群會虛構他人(子女、晚輩、弟妹等)的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傷害他人,以符合自己虛構的症狀

刑事案件中的死亡天使 ➝ 報導中的護士對於孩童的照護表現出盡責和專業的態度,但是私下傷害了這些孩童,藉由照顧和工作表現,展現出自己的盡心盡力,獲得他人的贊同和許可

 

 為了表現自己的母愛,在孩子的食物和水中添加物質,病情加重後再表現出無微不至的照顧

 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

 網路騙局:黛比以一位母親的身份,分享了自己的女兒凱西治療白血病的心路歷程,兩年來對抗病魔的事蹟感動了無數網友,可惜凱西終究對抗病魔失敗而離開人世,許多人想參加葬禮或是獻禮致意,但是黛比不願透露任何細節,後來紐約時報揭發了真相,原來根本沒有凱西這個人,是黛比想要奪取眾人的注意和同情,虛構出的人物、捏造出的騙局

 

👆 乖孩子症候群   good boy syndrome,又稱作「好孩子情結」 ➝ 為了得到稱讚會過度努力,壓抑自己的情感或是慾望,就算已經長大成人,還是無法坦率表達自己的感情

 

20974680.jpg

孩子在幼年時期,擔心被主要照顧者(父母、祖父母)拋棄的情況,心理學上稱為「遺棄恐懼」,為了在這種恐懼中生存,孩童會產生防禦機制,認為如果自己不乖或不聽話,父母會不愛他甚至拋棄他,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愛和認同,會努力扮演好乖孩子的角色,情況嚴重的個案就算長大成人,獲得他人關愛和讚同的想法依然存在,過度壓抑或是犧牲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長久下來會對身心造成負面的影響

 

可能的症狀

 隨持保持開朗,壓抑住自己的負面情緒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求,為了處理別人的請求延遲處理自己的事情:大學生為了幫組員寫報告,而沒有準備明天的微積分考試

 不是自己的錯誤也會先道歉,避免發生衝突:路人走路滑手機時撞翻你的東西,第一時間你卻選擇跟對方道歉,避免之後的糾紛和衝突

 很努力很努力的去遵守規則,無法不接受命令和規定:這群人絕對不會紅燈右轉和踐踏草皮

 

➪ 當孩子有表現出乖孩子症候群的時候,建議父母可以接受和認同孩子,適時幫助孩子發洩負面的情緒;不少父母喜歡跟孩子說:『如果怎樣怎樣,爸爸媽媽會討厭你、不要你這個壞小孩囉!』,教導孩子偶爾用這招可以,但是不可以當做常規的手段,久而久之孩子會信以為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緒或想法,過度努力的扮演你心目中乖寶寶的形象

 

👆 伊底帕斯情結    Oedipus complex,又稱作「戀母情結」 ➝ 兒子對父親抱持著敵對態度,對母親產生好感,無意識的對母親產生愛戀的複合情感

 

49f7fa47717b7.jpg

佛洛伊德指出男童在4-6歲的性器期phallic stage)時,會把父親視為競爭對手而傾向愛戀母親;到了6-12歲的潛伏期(latency stage),會從對自己身體和父母的感情,轉移到周圍的事情上,戀母情結這個時候也被轉移了

因為男童為了獲得母親的愛,希望可以和父親平起平坐,但是父親的身材比自己高大,讓男童有自卑感和挫敗感,孩子只能選擇讓步,放棄佔有母親並且接受父親的存在,就是這樣的妥協心態,男童漸漸克服戀母情結,獲得父母和社會的認同

 

希臘神話故事   底比斯國王的兒子伊底帕斯出生後,神諭說兒子長大會威脅國王的性命,國王於是命令牧羊人把自己的兒子殺死,但是心生憐憫的牧羊人不忍殺死嬰兒,只有將嬰兒遺棄在樹上,不久後被農夫發現,將嬰兒交給地主照顧,夫妻倆收養這位嬰兒並取名為「伊底帕斯(腫脹的腳)

數年過後,國王和伊底帕斯相遇,伊底帕斯在不知情的情況殺死自己的父親,並且取了皇后(親生母親)為妻,後來皇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自殺了,伊底帕斯也戳瞎的雙眼,給予自己比死還要痛苦的懲罰

 

厄勒克特拉情結  electra complex,又稱為「戀父情結」,不過佛洛伊德認為男女都可以適用伊底帕斯情結,不需要多餘的名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