鴯鶓(ㄦˊ ㄇㄧㄠˊ)體型在鳥類中僅次於鴕鳥,也跟鴕鳥一樣不會飛,長相跟鴕鳥有幾分神似,不過在生物分類學上,兩者都是鳥綱,但是鴕鳥是「鴕鳥目」,鴯鶓是「鶴鴕目」,血緣上算是很遠的遠房親戚,全世界目前只有一種鴯鶓,牠分布在澳洲,所以也稱為澳洲鴕鳥
➝ 澳洲國徽上有袋鼠跟鴯鶓,原來鴯鶓在澳洲的存在感大於無尾熊…
🐧 外觀、特徵 體色通常都是啡啡色,身高約1.5-2公尺,是體型第二大的鳥類,僅次於非洲鴕鳥(約2.5公尺),大於美洲鴕鳥(約1.5公尺),雄鴯苗體型通常比雌鴯鶓小
❏ 如何分辨非洲鴕鳥跟鴯鶓呢?
▶ 體型:鴕鳥跟鴯鶓站在一起,大小立判!
▶ 腳趾:鴯鶓三趾、鴕鳥兩趾
▶ 脖子羽毛:鴯鶓的長脖子下覆蓋著明顯的羽毛,非洲鴕鳥的脖子下顯的比較光禿
(上鴕鳥、下鴯鶓)
▶ 鴯鶓的眼睛比非洲鴕鳥小,另外鴯鶓的瞳孔是橘黃色
(上鴯鶓、下鴕鳥)
🐧 習性
食性 雜食性動物,會吃穀物、花草、果實、嫩芽、昆蟲等食物,跟雞一樣會吞下小沙粒磨碎食物、幫助消化,因為喜歡吃農作物的特性,還曾經在1932年爆發了鴯鶓戰爭
鴯鶓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來到西澳的老兵和農民為了生存,種起了小麥等農作物,不過當時多達兩萬多頭的野生鴯鶓,入侵了這些農民的耕地,吃光了穀物、踐踏了麥田、留下大量的糞便、撞壞了圍欄等,讓這些人的生活雪上加霜,於是集體向政府反應,政府派遣了軍隊要撲殺這些鴯鶓
沒想到只要一射擊,鴯鶓就會四處奔散,打中一發的鴯鶓還可以繼續跑,奔跑的速度軍隊又趕不上,耗掉的子彈數量和殲滅的鴯鶓數量根本不成正比,大約十發子彈可以殺死一隻鴯鶓,當時兩次的殲滅行動只殺死了約5%的鴯鶓,這場澳洲軍隊和鴯鶓的戰爭,鴯鶓算是獲得了勝利
(捕獵到的鴯鶓)
➝ 後來政府拒絕用軍事行動撲殺鴯鶓,改用獎金制度來捕獵鴯鶓,成效比較好!
行動 鴯鶓屬於「機會主義鳥」,哪裡有水草就往哪裡遷徙,通常會選擇人口稀少的地方棲息,不過不會是熱帶雨林或沙漠;鴯鶓是獨居生物,通常獨自行動找尋食物,可能有時候會看到一群鴯鶓一起活動,其實只是剛好各自在找尋食物的路上巧遇罷了
喜愛 鴯鶓喜歡水,經常站在雨中不動,讓雨水淋濕身上的羽毛,如果碰到積水或河流,會坐臥在水中,享受浸濕的感覺
▶ 澳洲的民間傳說,鴯鶓有預知哪裡會下雨的能力,會不遠千里的到達下雨的地方
🐧 繁殖、孵蛋
鴯鶓在夏天繁殖下一代,會用樹枝、樹葉、雜草在地面上搭建巢穴,鴯鶓們約1-2天交配一次,之後生下深綠色的蛋
▶ 台灣動物園的鴯鶓會在冬天繁殖、孵蛋(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
(鴯鶓蛋)
➝ 鴯鶓蛋殼是深綠色,蛋殼厚,每一個有半公斤這麼重
(孵蛋中的鴯鶓爸爸)
➝ 生下大約七個蛋之後,由鴯鶓爸爸負責孵蛋,這時候鴯鶓爸爸進入不吃不喝的階段,安安靜靜的坐在蛋上面,完全不會離開鳥巢,每天只有需要翻轉蛋的時候,才會站起來動一動(一天大約十次),大約八週的孵蛋期間,鴯鶓爸爸只靠體內儲存的脂肪維生,每天只有喝一點點露水
❏ 鴯鶓媽媽跑去哪裡了?
鴯鶓爸爸開始孵蛋後,鴯鶓媽媽可能會跑去跟其他雄鳥交配,並且繼續下蛋,通常雌鴯鶓會產下8-10枚的蛋,有時候甚至超過十幾顆,一窩雛鳥中,可能有一半是雌鳥背著丈夫生下的「私生子」
(偉大的鴯鶓爸爸)
➝ 獨自孵蛋的鴯鶓爸爸除了幫忙孵「私生子」,通常會收養流浪的雛鳥,只要這些雛鳥大小不要超過自己的孩子
雛鳥破殼後沒幾天就可以離開巢穴,父親會繼續扶養幼鳥一段時間(好鳥爸再次認證),大約一年後這些小鴯鶓會長成大鳥
(鴯鶓的雛鳥)
➝ 鴯鶓雛鳥的身上有縱向條紋,在環境中有偽裝的效果,這些條紋大約三個月後就會漸漸淡化消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