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獺(ㄊㄚˋ)一種常常聽到但是又不是很熟悉的動物,外觀看起來很像一隻大老鼠,水獺有一個俗名「水狗」,過去的人們更認為牠像生活在水裡面的狗
水獺可愛的外觀引起了飼養水獺的風潮,水獺寶寶長的很萌,但是畢竟牠是食肉動物,長大後難保野性發作時會不會造成破壞或是傷害,而且把牠關在一個小空間或小浴缸(水獺的活動範圍很大),這樣子對牠真的好嗎?
有些國家明文規定部分種類的水獺是禁止飼養和交易,雖然養水獺看起來很酷,但是愛牠就不要剝奪牠們生活在野外的權利,也可以避免觸碰到我們不熟悉的法律
(水獺寶寶真的很可愛,但是把這種可愛留給大自然就好了!)
水獺是食肉目、鼬科、水獺亞科下的動物通稱,下面共有7屬13個物種,礙於篇幅的關係,小編只介紹歐亞水獺、海獺兩種水獺,對於其他種類的水獺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上網研究
🐹 特徵、外觀
▶ 體背的毛色比較深且帶有光澤、腹部毛色則比較淡
▶ 體長大約70-80公分,大約一隻哈巴狗的大小;南美洲的巨獺和生活在海洋的海獺,體型幾乎是一般水獺的兩倍大
▶ 身形是細長的圓筒流線型、四肢比較短、趾間長有蹼,是水陸兩棲的哺乳動物,水獺是游泳和潛水高手,透過圓瓣把鼻孔和耳朵緊閉起來防止水侵入,能潛水6-8分鐘、可以潛入十多公尺的深度;因為脊椎骨很軟,在水中很靈活且快速的改變前進方向 ➝ 水中的高級獵人
⊙ 四肢比較短,在陸地上移動時肚皮會貼著地面,沒有在水中那麼敏捷
(水性很強的北美水獺)
(水獺的尾巴細長,是用來辨識物種的特徵)
▶ 毛:水獺有雙層短、密的細軟絨毛(密度高達1000根/平方毫米),有保暖和乾燥的效果,就算外層的毛浸水沾濕後,內層的毛還是可以保持乾燥;雙層毛可以將空氣包住,增加浮力,尤其水獺寶寶皮毛中的空氣更多,可以保護牠不會沉入水中
🐹 生活習性
食性 水獺是肉食性動物,主要吃魚類,也有獵殺蛙類、甲殼類、水禽、小型哺乳類的紀錄
(嗜吃魚的水獺)
(性格兇猛的水獺,有圍攻和攻擊鱷魚的紀錄)
▶ 水獺在水中的視覺很敏銳、身體結構造就牠成為游泳和潛水高手、柔軟的脊椎骨還可以提供靈活度(快速轉身、變換方向),這些特性讓水獺看上的獵物都難逃水獺之口
▶ 如果在光線不明、水質混濁的水中捕獵,視覺派不上用場的情況,水獺會改用鼻子周圍長長的觸鬚偵測,如果觸鬚直接感覺到獵物,和下顎連結直接反射獵食,不需要經過大腦來傳遞訊號
▶ 水獺在水中吐出泡泡搜集氣味,再將泡泡吸回嘴裡,辨識是不是食物 ➝ 水獺在水中的嗅覺
(吐泡泡的水獺,其實在「聞」食物)
棲所、巢穴 水陸兩棲的哺乳動物,水獺會在水域(河、溪、湖泊、海洋)中找尋食物,巢穴通常不會離水域太遠,通常是河岸旁的洞穴或是樹洞,有時候甚至要從水中進入,才可以抵達巢穴
🐹 物種簡介 著墨介紹物種的特性,外觀辨識太困難了,留給生物學家去煩惱就好!
歐亞水獺 水獺屬下的物種,歐亞水獺甚至可以直接稱為「水獺」,分布橫跨歐、亞、非洲,是分布區域最廣的水獺
❏ 台灣本島已經多年沒有在野外發現的紀錄,只有金門地區有少數個體出現,為什麼只有金門有機會看到野生的歐亞水獺呢?
環境因素:金門地區的溪流、池塘、溝渠、水庫、海岸水域間或多或少有連接,綿密的水域網有助於水獺的活動;金門附近水域的魚類資源也很豐富,替水獺提供充足的食物;加上金門仍然有許多植被茂盛的野地,可以提供水獺棲所
特性
▶ 歐亞水獺是獨居動物,各自有各自的領地範圍,通常雄獺和雌獺(必帶幾隻幼獺)的領地會重疊
▶ 整年都可以繁殖交配,懷孕期大約兩個月,每胎會生下1-4隻幼獺,幼獺是晚熟型,剛生下來眼睛張不開、沒有牙齒、毫無行動力,完全依賴母親照顧,1-2個月後眼睛才會慢慢張開、長出牙齒、學習生活技能等…
海獺 海獺屬下的物種,是水獺或是食肉目動物中最能適應海中生活的物種,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水裡,很少到陸地或是浮冰上,覓食、生產、育幼等行為完完全全都在水中進行
▶ 海獺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仰躺在水面上整理皮毛,保持皮毛的防水性和清潔,不然就是潛入海床中覓食
➝ 海獺的體型和水獺相比算是巨人等級,體長大約1.4公尺,連出生的小海獺體長都有60公分;海獺的後腳演化成鳍狀
分布範圍 海獺分布在北太平洋的近岸水域中,日本的北部海域、堪察加半島沿岸、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灣南岸、加州海岸附近都有他們的蹤跡
(紅色是海獺的分布區域)
工具覓食 主要吃海洋中的甲殼類、軟體動物、無脊椎動物,但是海獺最喜歡吃帶殼的海產,捕捉到獵物後,海獺通常也會攜帶石頭到海面,將石頭放在胸腹部,雙手拿著帶殼獵物,將石頭當作砧板敲開海膽與貝類的硬殼 ➝ 使用工具進食
如果每次都要到海床中撿石頭打開食物,就太沒有經濟效益了,海獺其實有一個小秘密,在前肢腋下有一個皮囊,可以用來貯藏食物和石頭,當要打開殼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從「儲藏室」拿出石頭!
(海獺最有名的生活習性)
➝ 使用工具敲開獵物的硬殼,除了常見的石頭,岸邊的船隻或是岩礁都可以是海獺的工具
(海獺最愛的食物)
特殊行為
▶ 海獺有時候會將雙手矇住眼睛、矇住耳朵、摸臉頰等動作,這些並不是要賣萌,是因為水獺長時間待在海底,手掌(和鼻尖)是全身唯二沒有長毛的部位,水泡久了會覺得冷,摸一下有毛的地方來調節體溫
(我沒有裝可愛,我只是有點冷)
▶ 水族館的海獺睡覺時會手牽著手,就好像熱戀中的情侶一樣,這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其他更務實的理由 ➝ 避免漂走
➝ 野生海獺會纏著昆布睡覺,昆布會連著海底固定,可以避免海獺睡覺時,隨著海流而漂走
➝ 水族館中的海獺因為沒有昆布等植物可以纏繞,只好緊緊抓住同伴的手,避免漂走
▶ 水獺寶寶剛出生的前幾個月,還不是很熟稔水性,平常休息的時候會讓寶寶趴在海獺媽媽的身上,可是要潛海覓食的時候,就要放手讓海獺寳寳自力更生漂浮在海面上
(海獺母子的溫馨互動)
🐹 分辨水獺、河狸
分類學 水獺是食肉目、鼬科、水獺亞科的動物,下面有7屬13個物種;河狸是齧齒目、河狸科的動物,世界上僅存美洲河狸、歐亞河狸兩種
▶ 美洲河狸分佈在北美洲、歐亞河狸廣泛分佈在歐亞大陸
體型、外觀
▶ 水獺頭部小、身體流線型,在水中很會游泳;尾巴細長,這是分辨水獺、河狸最簡單的方法
(我是水獺)
▶ 河狸的頭比較圓鈍,體型比較大一點;尾巴圓扁寬大,水中游泳時就是靠這條尾巴平衡,像划槳一樣左右擺盪,水中時速約7公里/小時(水獺約10公里/小時,比較快)
⊙ 河狸是僅次水豚的第二大齧齒動物
(我是河狸,尾巴的特徵超級好認!)
築巢方式
▶ 水獺會在水域附近的岸邊找尋天然的洞窟,再鋪上樹葉或是樹枝就是一個巢穴了
▶ 河狸被稱為「自然界的水壩工程師」,會在溪流、河流中使用樹枝、草、石頭、泥巴建造一座水壩,只需要一個晚上就可以蓋出一座水壩了,如果河狸持續存在,水壩的規模就會越來越大,甚至沿著河建造一系列的水壩
(河狸的天然傑作)
食性
▶ 水獺是食肉目,當然是吃肉的動物,水中生物舉凡魚、蝦、蟹、蛙、昆蟲、小型水鳥或是哺乳動物,都是牠們的食物
▶ 河狸是齧齒類動物,特殊的門牙構造讓牠們方便啃食植物的樹皮和樹葉,河狸平常需要不斷啃咬木頭來防止門牙變的過長
(河狸是吃素的動物)
寳寳狀況
▶ 水獺寶寶剛出生時眼睛還沒張開、牙齒還沒發育、無法行動,要等待1-2個月的時間,眼睛才會張開,身體才會開始發育,甚至要到半年左右的時間,行動才可以自如 ➝ 晚熟型
▶ 河狸寳寳剛生出來的時候,眼睛就已經張開,也可以跟在媽媽身邊游泳了 ➝ 早熟型
(河狸寳寳剛出生就可以跟在媽媽身邊游泳了)
--- 簡單表格整理,一眼看懂歐亞水獺跟河狸的差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