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0316751_l-678x381.jpg

地球一年比一年熱、熱的時間一年比一年長(冬至氣溫飆高)、開始熱的時間甚至一年比一年早(春天就必須開冷氣睡覺了),台灣四面環海、濕度很高,炎炎夏日中常常有許多人發生熱傷害 ➝ 身體在炎熱環境下無法有效調節體溫,出現不適的症狀

熱傷害除了常常聽到的熱中暑,還有熱衰竭、熱性痙攣,很多人除了把三種熱傷害搞混之外,正確的處理步驟可能也懵懵懂懂的,小編整理了熱傷害的定義、治療、預防、迷思等資訊,希望讀者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常見卻又陌生的熱傷害,當親朋好友有類似症狀發生時,才不會手忙腳亂或是做出錯誤的處理!

 

☀ 身體機制   

人體平常靠著代謝、利用環境的熱能來維持或是提高體內溫度,當大腦感應到體溫過高時,自主神經會發出訊號,藉著擴張血管、加速血液流動、促進汗腺分泌汗液等機制,排出多餘的熱量,讓身體維持在攝氏37度左右

除了人體的蒸發散熱,也可以利用外在的空氣對流(吹風、吹電風扇)、冰敷、待在陰涼處等方法幫助散熱

 

1376273798-660655308.jpg

➝ 騎機車等紅燈時的小確幸,可以躲在陰涼處避免熱輻射!

 

--- 如果天氣真的太熱,身體又無法有效散熱、調節體溫,可能就會造成熱傷害

 

☀ 熱傷害危險族群  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熱傷害,如果身旁有這些族群,在炎炎夏日時要多留意,並且學習緊急處理步驟,備而不用這項技能

 

嬰幼兒、年長者   身體調節體溫的機能尚未成熟或是已經退化了

慢性病患  身體循環功能比較差,不容易排汗

服用特定藥物  

► 抗乙醯膽鹼、抗組織胺、部分抗憂鬱藥物可能會抑制排汗

► 利尿劑會排出身體內的水分、造成電解質失衡

BMI>27  皮下脂肪多,不容易散熱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行軍軍人  長期處在高溫炎熱的環境下,明顯就是危險族群呀!

 

☀ 熱衰竭  heat exhaustion,身體處於高溫悶熱的環境,流失過多的汗液和電解質造成的熱傷害,我們可以將熱衰竭視為中暑的前兆

 

一般症狀  疲勞、無力虛弱、頭暈、噁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摸起來濕濕冷冷的;當體液流失過多時,身體的循環系統會開始衰竭,出現臉色蒼白、脈搏無力、血壓低、心跳加速等症狀

 核心體溫(肛溫)會微幅升高,但是不會>攝氏40

正確處置  因為熱衰竭視為中暑的前兆,採取中暑急救步驟來處理熱衰竭是沒問題的,在熱中暑的篇幅中會一併介紹

 

☀ 熱中暑  heat stroke,熱衰竭患者的體溫正常或是微幅上升,但是不會失控飆高到攝氏40度以上,雖然人體會感覺不舒服,不過還是可以流汗,大腦此時還沒有受到傷害,意識不會受到影響;不過如果症狀持續惡化,人體無法調控體溫時,就可能會進展到熱中暑了!

 

症狀  除了噁心、嘔吐、頭痛、虛弱無力、心跳加速、脈博強而有力、肌肉痙攣等症狀,熱中暑還會出現三大嚴重症狀,可以用來判斷患者的熱傷害是進行到什麼階段,如果有這三種症狀,馬上邊降溫邊送醫了!

 因為無法調節體溫,核心體溫超過攝氏40.6

 中樞神經異常:意識混亂、意識不清楚、說話語無倫次、情緒不穩定等 ➝ 可以自己走進來看急診的熱傷害病患,應該還不到熱中暑的階段

 皮膚無法排出汗液,呈現紅通通、乾燥、溫熱的膚況

 

中暑原因

傳統型  罹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體溫調節的能力就比較差,無法排出熱能而中暑,或是服用可能會抑制排汗的藥物(抗膽鹼藥物),服用影響心血管系統對體溫調節的藥物(抗交感神經藥物)  調節體溫、散熱的機制

運動型  人體散熱機制正常,不過長時間處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下運動或是勞動,產生的熱量大於身體排熱的負荷量而造成熱中暑,通常發生在健康的年輕人身上  調節體溫、散熱的機制正常,不過身體產生的熱量超過身體可以排出的熱量

 

photo.jpg

(當過兵的讀者一定會知道的中暑小卡)

➝ 國軍弟兄因為全副武裝,在太陽底下活動或訓練,是熱傷害的危險族群,軍方頒發給每位官兵中暑和喝水小卡,提醒多多補充水分,不要讓熱傷害找上門

 

正確處置  如果出現熱衰竭或是熱中暑等症狀,建議直接送醫(熱中暑,送醫時間跟死亡率呈現正比),在送醫前或是就醫途中,盡可能幫助患者降溫,減輕患者不舒服的症狀、增加獲救的機會

 

Jsu7FN-0.jpg

➝ 急救五步驟:移動、脫衣、散熱、(視情況)補水、送醫

 

移動  將患者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將身體躺平並且墊高頭部(熱衰竭患者要墊高腳部,幫助血液循環)

▶ 失去意識的患者,保持呼吸道的暢通

脫衣  脫掉患者身上的衣服和配件,男性患者可以脫到剩下一件內褲沒關係

散熱  散熱步驟要持續做、不停的做,直到患者送醫為止

▶ 持續在患者身上灑水降溫

▶ 用濕冷的毛巾擦拭患者的身體,濕毛巾每幾分鐘要替換一次替患者搧風

▶ 把冰袋或是冰毛巾放在大動脈通過的地方,例如頸部、腋窩、鼠蹊部

 

3.png

 

補水  如果還有意識的患者,可以補充水分或是電解液;如果已經失去意識,或是嚴重噁心、嘔吐的患者,就不要強迫餵水或是任何液體,避免嗆傷或是吸入性肺炎

送醫  比較嚴重的熱衰竭或是所有熱中暑患者,都一定要就醫急救,前面的處理步驟都是為了替患者「借時間」

 

錯誤處置

▶ 倒大量的冰水在患者身上,過冰的水會收縮血管,散熱反而不容易

▶ 擦酒精散熱:如果在體表擦拭酒精,水分蒸散時雖然會有暫時的涼感,但是會造成皮膚表層血管急速收縮,反而不容易散熱

▶ 服用退燒藥:退燒藥的退熱機轉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和釋放,阻斷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產生熱源,但是熱傷害是因為身體處於高熱環境下,散熱不易所引起的,退燒藥無法緩解熱傷害造成的體溫升高

 

--- 熱衰竭熱中暑的比較

 

2.png

 

 

☀ 日常預防  夏天除了要注意防曬,還要避免過多的熱量堆積在體內、或是散熱不良的問題,尤其熱傷害的高危險族群,更需要注意日常的預防

 

完全防曬  可以參考抵抗紫外線的武器這篇文章,簡單說就是避免在紫外線最強的時後出門、利用防曬用品(陽傘、帽子等)

▶ 運動選在清晨或是傍晚的時段;不要長時間待在戶外運動,適時躲到陰涼處休息

▶ 參考氣象預報中的體感溫度,因為體感溫度跟環境溫度會有一點落差,風力、濕度等因素都會影響體感溫度,尤其當濕度過高時(>75%),身體很難透過蒸發來散熱時,更容易發生熱傷害

 

11.png

(環境溫度跟體感溫度通常都有落差)
 

補充水分  不管有沒有活動,隨時要補充水分,不要覺得口渴時再喝,建議一天至少喝2000 cc的開水,如果大量流汗或是有運動,要補充更多的水分

正確喝水

▶ 不要一次喝大量的水,細胞會無法完全利用,一次喝水量不超過200 cc,一小時內也不要超過1000 cc

▶ 如果要進行戶外活動,運動前就要先補充水分,運動期間跟運動後當然也要喝水囉!

▶ 酒精、咖啡、含糖飲料、湯都不能當成水分,越喝會越渴,身體會更缺水

 

保持良好習慣

▶ 食:適量吃一些會消暑的食物,例如涼性水果(西瓜、哈密瓜)、涼性蔬菜(絲瓜、蘿蔔、冬瓜)、綠豆、薏仁、仙草等

▶ 衣:穿著透氣、寬鬆、淺色的衣服,幫助身體散熱

▶ 住:室內保持通風的環境,可以適度的開冷氣降溫

▶ 行:隨身攜帶水壺補充水分;隨身攜帶毛巾,沾濕擦拭身體幫助散熱

▶ 育:如果有服用影響排汗機制的藥物,更需要認識熱傷害的預防和處置

▶ 其他:保持良好的作息,不要過度勞累,人在疲累時,身體的調節機制會比較差

 

☀ 中暑迷思

 

❏ 待在冷氣房就不會中暑?  很多人認為只有待在艷陽高照的環境下才會中暑,這是錯誤的觀念

當你從炎熱的戶外進入冷氣房時,擴張的血管會急速收縮,造成熱量積在體內,如果水分補充不足+在室內缺乏運動,不流汗不排尿的結果,會造成身體散熱不良,也會出現類似中暑的症狀,例如疲倦、沒有食慾、頭暈、頭重腳輕等 ➝ 中醫的陰暑

 

❏ 炎炎夏日,大口吃冰喝冷飲好消暑?

如果一次吃下太多冰冷的食物,會影響體內循環,反而會散熱不良,建議改喝開水,或是吃涼性蔬果或是食物幫助消暑,例如西瓜、綠豆薏仁、冬瓜等

 

❏ 剛從室外回來,馬上沖冷水澡降溫?

毛細孔擴張的情況下直接沖冷水澡,寒氣會直接進入身體,身體容易感到不適;建議先把汗水擦乾,讓毛細孔稍微收縮後,慢慢的潑冷水到身上,等到身體適應水溫後才可以開始洗冷水澡

 

--- 其他熱傷害

 

☀ 熱性痙攣  heat cramp,在高熱、高濕度、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下運動或是工作,體液流失過多而導致痙攣的現象,不少運動員或是年輕人都有過會這種情形

 

下載.jpg

 

症狀  肌肉會突然出現劇痛、抽筋,肌肉這時候摸起來硬硬腫腫的,好像硬塊一樣,通常發生在四肢、背部、腹部的肌肉,如果發生在腹部,會很像急性腹痛

正確處置

▶ 患者馬上停止任何活動,移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可以解開衣扣、腰帶、上衣幫助身體散熱

▶ 補充水分或是電解水,如果身邊沒有電解水,也可以喝鹽水

▶ 舒緩、伸展、按摩痙攣的肌肉部位

▶ 症狀緩解後當天就要好好休息,不要再進行任何運動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