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下腹痛可能就是闌尾炎、腸道發炎、潰瘍等疾病在作祟,但是不熟悉的腸胃道疾病遠比你知道的還要多,「大腸憩室炎」可能就是其中一種,學校時沒學過、職業時也沒碰過,偶爾在網路上看到相關新聞,才知道有這種疾病,醫學領域的知識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呢!
🏥 憩室是什麼
可以把人體的腸道想像成是一條管狀空腔,當從管內往管外輕輕壓一下,管子就會往外凸起,形成一個突起的小空間,這個直徑大約 0.3-0.4 公分的小空間,就好像一個個小袋子一樣,這就是憩室
當大腸內壓力比較高、腸壁肌肉退化的時候,容易在大腸腸壁上比較脆弱的點凸出去,就會形成憩室,基本上隨著年齡增加,大腸比較容易長出憩室,有專家認為大腸憩室算是一種人體老化的現象,只要形成憩室,大腸就再也回不去平滑的狀態了
▶ 統計顯示>40歲,只有兩成民眾會有大腸憩室,不過到了>65歲,一半以上的民眾都會有大腸憩室了
➪ 大腸憩室是大腸管內壓力升高+腸壁肌肉退化,腸黏膜被擠壓到腸壁肌肉層外,形成的袋狀突起
好發位置 升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都是大腸憩室症好發的位置
(大腸腸道示意圖)
危險因子 基因、老化、腹內壓力高(肥胖、慣性便祕等…)、纖維攝取量不足、運動量不足、吸菸、藥物(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等…
症狀 大部分的人沒有症狀,或是僅有輕微的腹脹、排便習慣不規則、腹部偶爾抽痛,很少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 大多數患者都是在做大腸鏡時,意外發現自己有憩室
🏥 憩室炎 顧名思義當憩室發炎或是感染時,就是憩室炎
症狀 嚴重腹痛、腹部壓痛、發燒、白血球上升,如果憩室破掉,發炎物質或細菌跑到腹腔內,可能會引起腹膜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不可以輕忽!
▶ 腹痛位置會根據腸道發炎的位置而不同,如果是乙狀結腸、降結腸的憩室發炎,會引起劇烈的左下腹和下腹疼痛(西方人比較多);如果是升結腸憩室發炎,會引起右下腹疼痛(東方人比較多),很容易誤認為急性闌尾炎
❏ 大腸憩室炎患者,主要是拉肚子還是便祕?
主要症狀是以腹痛、發燒為主,跟排便習慣(腹瀉、便祕)關聯性不大,不過慣性便秘的人會比較容易形成大腸憩室
🏥 治療、處置
簡單性憩室炎 症狀輕微、影像學檢查只有看到大腸壁增厚發炎的情形,沒有膿瘍或是穿孔的現象,大約八成的患者都是簡單性憩室炎
治療指引 只要讓腸道好好休息(流質飲食),必要時投予口服抗生素,幾天後症狀就會漸漸緩和;如果症狀稍微嚴重一點,可以考慮住院打點滴、禁食、注射抗生素等治療
▶ 抗生素:選擇可以同時對抗革蘭氏陰性菌、厭氧菌的廣效抗生素,例如 augmentin、metronidazole、ciprofloxacin
▶ 簡單性憩室炎很少需要進行外科手術
注意事項 不建議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NSAID)治療腹痛,可能會讓病情更嚴重;如果病患本身有服用阿斯匹靈治療慢性疾病,不需要刻意停藥
複雜性憩室炎 大約有兩成的患者運氣就沒有這麼好,除了大腸壁增厚發炎,可能伴隨著膿瘍、穿孔、廔管、阻塞、出血等情形;如果糞便從腸子破洞的地方跑到腹腔內,可能會形成腹膜炎,嚴重甚至會併發敗血症,死亡率大大提高!
治療指引 除了使用抗生素,還要搭配引流手術將膿瘍排除;如果症狀仍然沒有改善,可能需要進行外科手術,直接切除掉病變的大腸憩室炎腸段
--- 後續處理
症狀緩和後的4-6週,建議安排大腸鏡檢查,排除掉癌症或是其他的嚴重疾病
🏥 日常注意事項
飲食建議 大腸憩室炎痊癒後,患者可以跟正常人一樣,不需要特別限制飲食,不過如果調整成建議的飲食,或許能降低疾病的復發率
高纖維 降低便祕的機會,減少消化道內的壓力
攝取足夠水分 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的水,幫助軟化糞便、降低便祕的機會
避免因子 不要吞入無法消化的水果種子(西瓜籽、葡萄籽、芭樂籽)、蝦殼、軟骨等食物,避免這些物質卡在憩室內,增加摩擦發炎的機會 ➝ 沒有硬性規定不能吃,但是要謹慎的吃
益生菌 對於降低憩室炎的復發沒有效果
生活建議
▶ 肥胖者要減重,降低腹壓
▶ 維持運動習慣,幫助腸道蠕動
▶ 戒菸
🏥 相關問題
❏ 如果大腸鏡檢查出來有憩室,要積極處置嗎?
基本上有大腸憩室的人,可能這一生都不會有症狀,也不一定會惡化成憩室炎,原則上不會積極處理,而是等到出現症狀時才會去做處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