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png

從小到大,大家應該多少都有聽過疝氣(hernia這個名詞,也會有疝氣是男性特有的疾病、疝氣可以用手推回去等觀念,不過這些觀念正確嗎?

疝氣的標準定義為「內臟由正常體腔穿出或是脫出的疾病,身體上的各個部位、任何年齡、任何性別都可能會發生」,疝氣又俗稱「墜腸」或是「脫腸」;雖然每個部位都可能會疝氣,不過最容易發生在腹部的區塊,當腹壓過高,腹部組織又比較脆弱時,疝氣就會跑出來了!

► 腹部脆弱:年紀大(腹部組織脆弱無力),、腹部受傷、腹部動過手術、運動量少或營養失衡(腹肌太弱)等

► 腹壓高:懷孕、疾病(腹水、氣喘、慢性阻塞肺病)、便祕➝用力解便、重量訓練➝腹壓高的運動、老菸槍➝用力咳痰或咳嗽、肥胖者、搬重物等…

 

🏥 疝氣類型

 

腹股溝疝氣  這是最常見的疝氣類型,因為腹股溝是腹壁轉折的地方,本身比較薄弱,只要腹壓比較大時,腹內器官就會從鼠蹊部向外突出,好發在男性身上

直接型  腹內器官或組織,經由鼠蹊部肌肉和筋膜的弱點或破洞,直接突出到腹壁外,通常不會進入陰囊,好發在成人身上

間接型  原本胚胎發育時,位在腹腔的睪丸會慢慢下降到陰囊,身體原本就有通道會讓睪丸從腹腔內走到腹腔外,如果通道在出生後沒有關閉完全,腹內器官或組織會經由這個路徑,突出到腹股溝後,再下降到陰囊內,好發在幼兒身上

 

未命名.png

 

股疝氣  發生在鼠蹊部的另一種類型的疝氣,好發在女性,病灶通常比較小、也沒有什麼症狀,不過建議還是要處置

 

未命名.png

 

腹部疝氣  發生在胸劍突和恥骨中線的中間部位,當患者從躺臥姿勢起身、咳嗽、腹部用力時,會發覺肚子特別鼓起

 

未命名.png

 

切口疝氣  如果腹部曾經動過手術,縫合處的肌膜脆弱,就容易在開刀疤痕處發生切口疝氣,造成腹腔內器官的移位;腹部切口疝氣可能發生在術後的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後,如果發現要盡快就醫處置

► 腹部手術後一個月內,不要進行激烈運動

 

未命名.png

 

臍疝氣  腹部是左右兩塊腹肌於人體中線結合在一起的,因此正中線的肌肉筋膜會比較薄,肚臍也是胎兒時期吸收母體養分的通道,雖然隨著生長閉合,仍然比一般的肌肉層還要薄、脆弱,只要腹壓過大時,器官容易從肚臍突出來

► 高危險族群:剛出生的嬰兒或是34歲的幼兒、肥胖者、長期腹壓高(肝硬化、腹水)、孕婦等

 

未命名.png

 

橫隔膜疝氣(裂孔疝氣)  橫膈膜是把胸腔、腹腔隔開的器官,不過胸腹腔間並非完全閉死的(例如食道),因此有些地方的橫隔膜本來就比較脆弱,只要受到外力傷害,就可能發生橫膈膜疝氣,腹腔內器官會往上頂到胸腔,患者可能會出現胸痛、呼吸困難、進食困難等症狀,建議盡快就醫處置

 

➪ 並非所有類型的疝氣都會產生症狀,患者可能會主述患處輕微隆起、患處墜痛感、腹壓增加時(提重物、打噴體、用力解便、咳嗽),隆起處會膨大或是不舒服,躺下時隆起處可能會消除,有些仍然無法復位

 

❏ 疝氣突起的腫塊跟腹腔腫瘤要怎麼區分?

當患者平躺或是腹壓降低時,疝氣突出來的器官會自動復位,或是推一下就能復位;腹腔腫瘤則會一直存在!

 

🏥 治療、處置   手術是各種類型疝氣的主流處置,效果好、併發症極少、復發率低、術後能快速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 手術是唯一能解決疝氣的方式,藥物、飲食控制、疝氣帶等方式都沒有效

 

手術方式  可以選擇傳統開刀手術、腹腔鏡手術,不管是哪一種手術,都是採取無張力式修補手術,在疝氣處(筋膜薄弱缺損)放入一張人工網膜,可以跟周圍組織產生沾黏和纖維化,加強硬度、補強弱點

雖然腹腔鏡手術有傷口小、術後恢復快等優點,如果患者只有單側疝氣,醫生還是會建議採取傳統開刀手術,因為腹腔鏡手術的開口路徑是腹部正中線(肌肉較薄、脆弱),考量到疝氣復發率有10%左右,一開始就採取腹腔鏡手術的話,會導致這條通道發生沾黏,當疝氣復發後必須再進行手術時,就會提高手術的困難度

 

併發症  

► (極少發生)全身性:肺炎、靜脈栓塞、小便困難

► 局部性:傷口局部出血、傷口發炎或積水、膀胱/睪丸/輸精管受傷等

 

術後注意事項

► 術後的前幾天,可以局部冰敷傷口,減輕傷口的紅、腫、痛

► 保持傷口的清潔和乾燥,按醫囑複診追蹤;如果術後有發高燒、傷口明顯的紅腫熱痛、傷口滲血或是滲出液等狀況,馬上回診檢查

► 術後一個月避免腹部過度用力的動作,例如大力咳嗽、用力解便、仰臥起坐、重量訓練、憋氣、長時間騎單車或是摩托車等,如果真的想咳嗽,記得要支撐傷口;術後三個月內要避免劇烈運動、提重物、進行吃力的工作

► 飲食上沒有限制,建議能多喝水、多吃蔬果,可以預防便祕,如果真的討厭喝水或吃蔬菜,可以適時服用軟便劑

 

❏ 只要確診疝氣,就要馬上開刀嗎?  

有些患者的疝氣只要躺平,突出的器官組織就消失了,或是用手輕推就能復位 ➝ 可復原性疝氣

因為突出的器官組織卡住,無論平躺或是用手推都無法復位 ➝ 難復原性疝氣、嵌頓型疝氣

 

如果屬於「可復原性疝氣」,因為沒有立即性的危險,的確可以先觀察,不一定要馬上動手術,不過部分患者會發展成「難回縮性疝氣」,器官組織卡住的時間一久,就會影響到血流的供應,移位的器官組織會缺血性壞死,這時候很容易產生併發症,必須馬上動手術治療!

基本上只要發生過12次,很難把脫出器官組織推回去的情形,就要考慮動手術了!

另外,發現嬰幼兒有腹股溝疝氣時,盡快安排手術,因為嬰幼兒脫出的器官容易卡住,加上嬰幼兒不會描述不適感,只會一直哭鬧,當家長發現時,疝氣可能已經造成器官缺血等併發症了!

 


 

最後看一眼疝氣的病灶圖…

 

未命名.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