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們一定希望自己的寶寶贏在起跑點,懷孕時就會東找西找孕期補品,希望可以提供肚子裡的胎兒足夠的營養素,這篇文章簡單整理懷孕時期需要補充什麼營養,如果有興趣深入了解的媽咪們,可以詢問專業的營養師或婦科的醫師們!
👧 葉酸 folic acid(維生素B9) ➡ 前期補充
生理功能 參與體內的細胞分裂、蛋白質(和 RNA、DNA)合成的重要成份,胎兒在母體內形成的初期,會經歷快速的細胞分裂期,所以需要補充葉酸,缺乏葉酸可能會造成新生兒神經管缺陷
服用劑量與時機 (非治療用)
台灣衛生署的葉酸成人建議攝取量是 0.4 mg,孕婦 0.6 mg,哺乳期 0.5 mg,最高劑量不建議超過 1 mg/day
因為神經管缺陷大多發生在受孕後的第15~28天,這時候大部分的媽媽都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了,所以建議有計劃要懷孕的育齡女性,應該在準備懷孕前就開始服用葉酸直至懷孕期,如果確定懷孕,劑量從0.4↑0.6 mg
❏ 需不需要繼續服用直到懷孕後期呢?
只要不超過衛生署建議的每日劑量,可以服用到懷孕後期甚至孕期結束也沒關係
❏ 補充葉酸,建議食補還是藥補?
天然食物中所含的葉酸比較不穩定,在遇到光線、熱、酸性環境中時容易失去活性,也會在儲存、加工、烹飪的過程中大量流失,所以補充葉酸時,選擇藥補會比食補更有效
交互作用
► 和制酸劑、(高劑量)阿斯匹靈、酒精、口服避孕藥(雌激素)避開服用
⊙ 避孕藥會抑制十二指腸黏膜的葉酸結合酶,影響葉酸吸收
► 葉酸在酸性環境中不穩定,服用維生素C後胃會形成比較酸的環境,兩者建議隔開一定的時間服用 ➡ 葉酸+維他命C的複方錠比較沒有這方面的交互作用
👧 鈣質 ➡ 中後期補充
生理功能 幫助胎兒的骨骼發展、預防妊娠型高血壓、緩解孕期時抽筋等...
劑量 建議攝取量1000~1200 mg/day;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為 600 IU/day(= 10 ug/day)
選擇考量點(鈣片)
懷孕有孕吐嗎?
懷孕初期比較會孕吐,鈣質補充建議從天然食物補充(牛奶、小魚乾),或是選擇非碳酸鈣的鈣片,因為碳酸鈣在解離的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會讓肚子容易脹氣而感到不舒服
如果孕吐很嚴重,可以選擇容易吞服的劑型或是顆粒大小
睡覺時會抽筋嗎?
✬ 體重增加,造成小腿負荷過重
► 選用耐壓的鞋子,避免久站
► 控制體重不要增加太多,懷孕週期中最合適的增加體重為10~12公斤,過胖或太瘦都不好
✬ 腿部血液循環不好,小腿細胞缺氧造成:因為懷孕時子宮脹大,壓迫下肢回流的靜脈與神經
► 睡覺前可以讓腳部泡熱水或是熱敷
► 睡覺時將腿微微墊高增加血液的回流量,減少小腿細胞缺氧的情形
► 保暖腿部,避免電風扇直吹或是可以穿上襪子
✬ 缺乏鈣或鎂等營養素:傳統觀念認為缺鈣是造成抽筋的主要原因,但是近年研究發現,補充鈣質不一定能夠緩解抽筋,所以抽筋時,先確定原因再補充鈣產品,避免過度補鈣造成便秘和脹氣等...
是否有便秘的問題? 懷孕期間活動量少、子宮擴大壓迫到直腸、腹壁肌肉張力減弱等原因都會造成便祕
如果有便秘,建議不要選用碳酸鈣產品,碳酸根容易跟許多離子產生沉澱,比較容易造成便秘;如果要補充鈣質,建議多次少量攝取,單次鈣攝取量> 500 mg 可能會讓腸道蠕動變慢,也會迫使大腸吸收更多的水份而導致便秘
服用注意事項
► 不要與蔬果併用(至少隔兩小時):草酸和植酸會影響鈣質吸收
► 避免與高磷食物併用(但是適度的磷反而有幫助):會阻礙鈣質吸收
高磷食物 碳酸飲料、加工肉類、麥片、燕麥、糙米、蠶豆、豆腐皮、堅果、內臟、乳酪等...
(高磷食物表)
► 避免與茶或咖啡同時服用:咖啡因有微弱的利尿作用,可能加速鈣質的排泄速度;咖啡和茶所含的單寧酸與草酸,會和鈣質結合影響吸收
► 避免併用某些抗生素:四環黴素、quinolone
► 不建議和過量鐵元素併用:鐵鈣都是雙價離子,彼此會競爭吸收
含鐵量較高的食物 豬血、肝臟、瘦肉、黑芝麻、紫菜、柴魚片、穀類、紅豆等...
► 不建議和高油脂的食物併服:鈣容易與脂肪酸形成不溶性鈣鹽
► 不建議和高纖維食物併服:膳食纖維本身會妨礙鈣或鐵等礦物質的吸收
➪➪ 如果記不起來,至少記住鈣質不要和大量的蔬果、抗生素(四環黴素、quinolone)併服,用白開水吞服鈣片而不是茶或咖啡
👧 Omega 3 中後期到哺乳期補充
生理功能 DHA 俗稱「腦黃金」,是一種對人體非常重要的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研究證實孕婦增加 DHA 的攝取,對小孩的視力和智力發展有正向效果,而且缺乏 DHA 還會增加產後憂鬱症的機率,所以建議懷孕婦女或餵母乳的媽媽應該要補充 DHA
► 腦部的 omega-3 脂肪酸有 97% DHA、眼睛的 omega-3 脂肪酸有 93% DHA
劑量 建議懷孕後期三個月到生產後的六個月(哺乳期),每日補充大約 200~300 mg DHA
如何攝取 美國婦產科學會發表 DHA 攝取的飲食建議:每週要吃340公克以上的高DHA/低甲基汞的海鮮(蝦子、鮭魚、干貝、鱈魚、金槍魚、沙丁魚等...),如果本身不吃海鮮,可以考慮市售的營養補充品,每天至少補充 200 mg DHA
► 高甲基汞濃度海產:方頭魚、鯊魚、劍魚、鯖魚等...簡單說避免吃「活很多年的大型魚類」
交互作用
► 鈣片:油酸和鈣離子會產生皂化反應,使兩種補充劑的效果大打折扣
動物性 vs 植物性
► 目前市面上DHA的營養品有魚油和藻油,魚油組成是 DHA+EPA,EPA 會降低血栓素A2(thromboxane)的合成,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可能會影響生產過程中的凝血功能,因此懷孕後期(特別有凝血功能不全的孕婦)不建議繼續補充含有EPA的魚油
➡ 孕婦可以選擇補充從單細胞浮游藻類提煉的植物性藻油,組成只含 DHA,不會影響凝血功能,是比較安全的孕婦營養補充品,整個孕期到哺乳期都可以服用
觀念澄清 最後三個月的產檢,只要注意報告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數,就不用擔心凝血的問題,omega-3 不要超過 FDA 規定的「3 g/day」就可以了
► 動物性 DHA 可能會有重金屬殘留的疑慮
► 植物性的 DHA 含量通常比較低而且成本比較高
👧 鐵劑 ➡ 整個孕期都要補充,但是攝取劑量不一樣
劑量 孕婦本身紅血球製造增加,加上胎兒造血系統的發育,鐵質需求量至少增加兩倍以上 ➡ 生育年齡女性建議補充15 mg/day元素鐵,懷孕第三期的婦女提高到45 mg/day元素鐵
鐵劑分類(天然食物)
血紅素鐵 肉類和海鮮所含的鐵,血紅素鐵會維持螯合狀態(三價鐵)運送到小腸細胞後再釋放出人體可以吸收利用的二價鐵,比較不容易引起腸胃道刺激或是黑便的副作用,也不會因為食物存在而影響吸收率
非血紅素鐵 動植物都有,不過大部分存在於綠色蔬菜或是植物中,有二價鐵和三價鐵兩種型式
(藥物鐵) 市售藥物二價鐵常見的含鐵成分為 ferrous fumarate、ferrous gluconate、ferrous sulfate
擇鐵原則
► 血紅素鐵(動物性鐵質)是比較佳的攝取來源
► 由低劑量開始補充,慢慢增加劑量,減少腸道不適的副作用,如果無法忍受二價鐵的腸胃道副作用,可以選用三價鐵
► 搭配維他命C(酸性環境增加吸收率)、B2、B6 服用更佳
► 二價鐵避免併服高植酸食物、牛奶(鈣)、制酸劑(鈣、鎂離子)、quinolone、tetracycline ,以免影響吸收率
► 空腹服用效果比較佳,如果無法耐受腸胃道不適,可以選擇飯後和食物併服
⊙ 三價鐵比較沒有腸胃道副作用
交互作用
► 鈣:鈣會降低鐵的吸收,避免併服高鈣的食物
► 茶:單寧酸會抑制人體對鐵質的吸收
👧 益生菌
便秘 益生菌有潤腸效果,減少壞菌的繁殖 ➡ 建議搭配適度運動、喝足夠的水、攝取足夠的纖維質,輔助服用益生菌,效果會比較明顯
過敏 如果想要改善過敏體質或是預防生出來的寶寶有過敏體質,世界過敏組織根據目前的實證研究結果,歸納出一個結論
對於有高風險可能產下過敏兒的孕婦、新生兒有高風險產生過敏的哺乳媽媽、有高風險產生過敏的新生兒,建議使用益生菌作為預防;高風險是指父母或是其他兄弟姊妹有過敏性鼻炎、濕疹或有食物過敏的過敏史,雖然目前證據都不足以證明益生菌可以預防任何一種過敏的發生,但權衡之下益生菌對於新生兒濕疹的預防還是有益處,因此仍然建議使用
➡ 過敏是身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準媽媽必須先強化自己的腸胃系統,才能促進胎兒的免疫系統正常發育,雖然補充益生菌不見得就不會生出過敏寶寶,但是可以幫助改善孕婦的體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