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鳥類,回憶起小時候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麻雀,發出唧唧的叫聲,在住家附近跳躍、飛翔;麻雀是一種親近人類的物種,在人比較多的環境活動,因為非常近人,有人還將牠們稱為「會飛的老鼠」
--- 省思
「小孩追逐著麻雀玩」、「電線桿上麻雀成群排隊,等著吃農田收割後的殘穀」,這些畫面可能成為回憶了,台灣目前麻雀的數量正在年年下降,原因可能跟大量使用農藥、外來種「八哥」數量的增加、棲息地減少息息相關…
▶ 為了增加農作物產量,大量使用農藥,可能導致麻雀誤吃農藥汙染的作物和昆蟲而被毒死
▶ 外來種八哥的體型比較大,侵略性和領域性也比較強,兩種鳥類的巢位和棲息地又相互重疊,八哥會驅趕比較弱勢的麻雀,甚至會掠食麻雀的雛鳥或鳥卵
▶ 鄉村農田的消失,迫使麻雀往都市遷移,以往仰賴鄉村的稻穀、種子、昆蟲維生,這些食物來源在大都市並不常見,都市中生活的麻雀會改變飲食習慣,找尋人類殘餘的食物或是仰賴人類的餵食,但是都市化繼續高度發展下,麻雀生存的空間又被壓迫了
➝ 印度的自然永續協會從2011年起,推動每年的3/20為世界麻雀日,提倡保育與關心身旁常見的鳥類
🐤 外觀特徵
➝ 麻雀的體形比較小,大約只有14公分左右,體形短圓,具有典型的食穀鳥特徵(鳥喙短小粗壯,呈現三角圓錐形);雄鳥雌鳥的外觀沒有差異,頭頂和頸部是栗色、臉部白色、左右的臉頰中央各有一塊黑色色塊,這是鑑別麻雀的關鍵!
有研究指出,鳥群中地位比較高的麻雀,喉部的黑色區域會比較大,顏色也會越飽滿
🐤 分佈區域
➝ 廣泛的分布在歐亞大陸的歐洲、東南亞、中東、東亞等地區(台灣常見的麻雀,在美洲、非洲、澳洲、南極洲其實是看不到的),通常棲息在人類活動的區域附近,鄉村間、田野中、村落、甚至城鎮中都有牠們的蹤跡,不過大多會在平原、丘陵地區活動,山區比較難看見麻雀
🐤 食性 雜食性鳥類,食性會隨著季節變化
(吃蟲的麻雀)
➝ 春夏季是麻雀的繁殖季節,為了哺育雛鳥,加上這個季節的昆蟲活動頻繁,麻雀會吃各種昆蟲
(準備吃稻穀的麻雀)
➝ 秋冬季節昆蟲變少了,農作物也開始收割,麻雀會改吃穀類、植物的果實和種子
➝ 適應城市生活的麻雀,會改吃人類剩下的廚餘和食物,麻雀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季節上的食性差異就漸漸淡化了
🐤 繁殖
春夏是麻雀的繁殖季節,大約每年的3-4月開始,雄雌鳥會共同築巢,大多用枯枝、草莖、碎布等東西搭建,每窩可以產下4-6枚卵,親鳥輪流孵化,過了12天雛鳥就會破殼而出,親鳥會捕捉大量昆蟲來餵養雛鳥,經過了兩個多禮拜飼養,幼鳥就可以離巢飛走囉!
➝ 巢穴通常會選擇在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房屋屋瓦下、牆壁窟窿中、甚至室外的冷氣機中、煙囪中、熱水器排氣管中,都有麻雀築巢的例子,這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程度的麻煩
麻雀的繁殖能力很強,一對親鳥一年可以繁殖2-4窩,每個窩平均可以生出五隻雛鳥,一年就有20隻幼鳥,明年這些幼鳥性成熟後又可以繁殖,麻雀的數量很多,尚未列入瀕危名單,不過近年來部分地區的麻雀數量逐年下降,甚至某些區域已經完全消失了!
🐤 替麻雀平反
自古以來人們認為麻雀愛吃稻穀等農作物和果實,被視為害鳥,農田中的稻草人就是為了趕走麻雀而擺設的,以下兩則故事,闡述了麻雀不分青紅皂白的被大肆殺戮的黑暗史…
▶ 明代福王朱常洵受封於洛陽,府第常常有成群結隊的麻雀築巢於屋簷下,每天清晨鳴噪不停,搞的福王睡不好回籠覺。福王令家丁結網,於每天早晨、黃昏各補一次,「日殺百計」。有一管家獻媚說『王爺,油炸此鳥最飽口服。』主子一來二去吃了上癮,捕麻雀的家丁越來越多,年餘,古城遠近的麻雀難覓蹤影了
▶ 兩百多年前普魯士國王菲特裂二世種植滿園的櫻桃樹自賞。當櫻桃成熟季節,小麻雀時常成群結隊的到園中啄食,雖然吃的少,卻把成熟的果實弄的滿地都是,這讓菲特裂二世非常生氣,命令臣民趕盡殺絕這些小飛賊,不久宮廷又出賞錢,捕殺一隻麻雀者,獎錢六芬尼。於是舉國出動,不到一兩年的時間,普魯士麻雀絕跡了。國王以為櫻桃樹從此會碩果纍纍,但是不久後害蟲猖獗,臣僕們從早到晚捉蟲,櫻桃樹還是被吞食淨光,面對滿園殘枝落葉,國王嚐到捕殺麻雀的惡果,不得不頒布禁令告誡,不可以再殺鳥了,利於生態平衡
近代中國曾經主觀經驗認為麻雀以穀物為食,會影響農業生產,所以將麻雀定為四害:「老鼠、蚊子、蒼蠅、麻雀」,為了除四害,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打麻雀運動
(打麻雀運動的宣傳海報)
➝ 從四川省開始進行,光是1958/3/20-3/22,四川省就滅雀1500萬隻,毀雀巢八萬個,掏雀蛋35萬個,之後天津、哈爾濱、杭州、長春、鎮江和、北京等城市開始紛紛效法,截至當年的11月上旬,全國各地不完全的統計共捕殺麻雀19.6億隻(這是什麼天文數字!)
因為大量麻雀在內的雀形目小型鳥類幾乎消失,隔年農田中的害蟲沒有天敵,導致糧食嚴重歉收,造成上千萬人因為饑荒而餓死,不久後很多鳥類學者通過野外研究,證實麻雀食譜中,穀物佔的比重不到一半,不久後毛澤東將四害中的麻雀除名,代之以臭蟲,因此新四害為「老鼠、蚊子、蒼蠅、臭蟲」
➪ 雖然麻雀在秋冬時期會吃農作物,但是繁殖期的時候會捕捉昆蟲來餵養雛鳥,可以消滅大量的害蟲,而且只要氣候適宜,麻雀一年內可以繁殖數窩,為了哺育更多雛鳥,勢必有更多的害蟲會被親鳥消滅,整體來看麻雀消滅掉的害蟲遠比吃掉的穀物還多;秋冬季節除了穀物,麻雀也會吃雜草種子幫忙除莠;大城市中鳥類很少,麻雀這時候可以幫忙消滅公園、人行道中的害蟲,幫助城市綠化
看完文章,希望讀者可以別再誤會麻雀,麻雀已經蒙受冤屈好久,從今天開始,讓我們替麻雀平反吧!
🐤 相似物種 ➝ 山麻雀 和我們認知的麻雀不一樣,山麻雀主要出現在山區,在台灣集中分布在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的山區,近年來數量急速下降,剩下不到一千隻,是台灣稀有的留鳥
特徵、外觀
(山麻雀雄鳥)
➝ 雌雄異型,雄鳥的頭頂到背部是栗紅色,喉部的位置有一條黑線(可以想像成人類男性的喉結)
(山麻雀雌鳥)
➝ 雌雄異型,雌鳥的頭頂到背部為褐色,眉部具有明顯的淡黃色斑線,喉部位置沒有黑線
繁殖
➝ 山麻雀喜歡選擇在已經存在的孔洞築巢,地方非常多元,有天然樹洞、其他鳥類(啄木鳥)啄出的樹洞、人工鳥巢、電線桿孔洞、水庫泄洪道牆上的排水孔等,利用枯葉乾草和細枝搭建巢穴
通常由雌鳥孵蛋,約12-14天雛鳥就會破殼而出,再過12-14天雛鳥才會離巢,離巢後的幼鳥仍然需要親鳥餵食幾天,才可以從親鳥身上學會生活技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