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冬前都要施打流感疫苗、免疫力不好的族群可以選擇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出生時都要施打三合一疫苗、老人家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能預防嚴重呼吸道感染、學生施打子宮頸疫苗來保護自己,這些常見疫苗,讓脆弱的人類們可以遠離疾病的摧殘
曾經是台灣國病的B型肝炎,因為B肝疫苗的問世,降低了帶原者的比例,那它的好兄弟A肝疫苗有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談論到A型肝炎時,讀者是不是有點陌生,好像只知道是透過食物傳染,對於A型肝炎的知識、相關疫苗很不熟,為了補足這個缺口,文章整理了許多有關A型肝炎、A型疫苗的資料,讀者可以檢視自己是不是需要接種A型疫苗的高危險族群呦!
💉 A型肝炎介紹 A型肝炎病毒造成的急性肝臟發炎,大部分<5歲的小孩感染後(成人感染後,多數都會出現症狀),只會出現輕微症狀或是沒有症狀,自然痊癒後會產生抗體,感染A型肝炎後,終生具有免疫力,也不會轉變為慢性肝炎,不過少部分患者會發展成猛爆性肝炎,致死率比較高,大多發生在老年人或是本身有慢性肝病的患者
症狀 感染A型肝炎後,可能會突然發燒、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嘔吐、腹痛、茶色尿,過了幾天可能會出現黃疸 ➝ 年紀越大、症狀越明顯
傳染途徑
▶ 食物傳染:主要吃(喝)到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通常發生在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台灣近年衛生環境改善許多,2013年的研究顯示<20歲的民眾,罹患A型肝炎的比例極低 ➝ 蔬果、貝類、冰、水最可能被汙染
▶ 人與人接觸傳染:性接觸、糞口傳染,例如處理感染者的尿布或是糞便後,沒有正確的洗手而造成感染
▶ 血液傳染(罕見):共用針具、輸血造成的感染
高危險族群 高危險族群建議施打A型肝炎疫苗預防感染
▶ 前往A型肝炎流行地區旅遊或是工作者:例如非洲、南美洲、中國大陸、東南亞、南亞地區等…
▶ 特殊職業:廚師、餐飲業相關人員、醫療照護者、幼保工作者…
▶ 疾病相關:患有慢性肝病、血友病、曾經肝臟移植的病人…
▶ 其他:靜脈藥癮者、男同性戀、雙性戀者
💉 預防A型肝炎
接種疫苗 這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下文會詳細介紹
養成好習慣
▶ 不可以生飲生食,尤其是生蠔、水產、貝類最容易被汙染
▶ 飯前、大便後、處理食物前,都要正確的洗手(濕搓沖捧擦),預防糞口途徑感染
▶ 安全性行為
💉 A型肝炎疫苗
公費施打對象 除了公費疫苗接種對象,只要沒有A型肝炎抗體或是高風險族群,都建議自費施打A肝疫苗
幼兒
▶ 戶籍地在30個山地鄉、9個鄰近山地鄉的平地鄉、金馬地區,在2016年(含)以前出生年滿一歲以上的學齡前幼兒
▶ 2017年(含)以後出生滿一歲以上的幼兒 ➝ 國內大多數的年輕族群沒有A肝抗體,加上民眾往來A肝盛行地區頻率增加,國內潛藏著爆發A肝流行的風險,決議2018年起實施,A肝疫苗納入幼兒的常規疫苗接種項目
高風險族群 有公費資格的高風險族群
▶ 急性A型肝炎確定病例的接觸者,例如家庭成員、同居者、性伴侶,於1972年以前出生且沒有A肝抗體者,或是1972年(含)以後出生滿一歲者,提供一劑公費A型肝炎疫苗接種,建議六個月後自行前往醫療院所,接受第二劑自費疫苗接種
▶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AIDS),於1977年以前出生且沒有A肝抗體者,或是1977年(含)以後出生滿一歲者,提供公費A型肝炎疫苗接種
施打部位 肌肉注射,<2歲可以打大腿前外側、>2歲可以打手臂三角肌
施打時程 滿一歲以上才可以施打,總共施打兩劑,兩劑間隔至少六個月
副作用 注射部位會有疼痛、紅腫、灼熱感,通常輕微而且迅速消失,部分患者會出現輕微發燒、疲倦等反應,通常幾天後就會恢復,如果症狀持續或是有其他不良反應,應該要就醫檢查
不建議施打 不建議施打A肝疫苗的族群
▶ <1歲的幼兒
▶ 曾經施打過A型肝炎疫苗而過敏者
▶ 對疫苗成分過敏者,例如neomycin、明礬、硫酸鋁鉀、2-phenoxyathanol
▶ 中重度急性病症患者(包含發燒) ➝ 建議康復後再接種
▶ 孕婦:目前A肝疫苗對孕婦的影響還不確定,孕婦非得需要時才接種
疫苗相關問題
❏ 如果前往高風險地區旅遊,如何安排施打A肝疫苗呢?
旅行前兩週施打第一劑疫苗,六個月後施打第二劑;施打完A型肝炎疫苗第一劑後,約95%成人產生抗體,施打第二劑後,100%的成人擁有抗體
❏ 如果無法施打或是未施打A型肝炎疫苗的民眾,前往高風險地區旅遊時該怎麼辦?
注意食物的衛生和清潔,避免喝生水、吃沒有煮熟的食物;注意個人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減少感染的風險
❏ A肝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一起施打嗎?
A肝疫苗是不活化疫苗,可以和其他活性減毒疫苗或不活化疫苗同時施打,但是要施打不同部位,當然也可以分開施打,只是要多跑一趟罷了!
❏ A肝疫苗的保護力可以維持多久?
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後,可以提供20年以上的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