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7311206_25306.jpg

如果你曾經路過新莊迴龍的樂生療養院,會不會好奇裡面是收容什麼類型的病患?

樂生療養院全名是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是台灣第一間作為痲瘋病傳染病的專門機構,因為早年對痲瘋病的誤解和無知,認為它無藥可醫、具有高度的傳染性,採取將痲瘋病患「強制收容、絕對隔離」的政策,只要是痲瘋病患,政府就要強制你住進樂生療養院,住進療養院的病友幾乎就是在裡面度過餘生;日治時期時,收容人數達到高峰,樂生療養院內有近千張的病床,院所甚至還架設鐵絲網、進駐軍人安排站崗哨,就是要避免病患逃跑,導致收容的病患與世隔絕了數十年,究竟痲瘋病是什麼樣的疾病,讓當時的醫療人員束手無策、聞風喪膽呢?

 

💀 疾病介紹    痲瘋病leprosy是一種由麻風桿菌(Mycobacterium leprae)、瀰漫型麻風分枝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近年為了消除民間對疾病的誤解和歧視,採用發現致病菌的挪威醫師名字,將疾病名稱正名為漢生病Hansen's disease

 

流行病學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公衛提升,全球漢生病的盛行率越來越低,目前盛行的國家包含非洲的安哥拉、剛果、莫三比克、坦尚尼亞、達加斯加等地區,還有巴西、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台灣每年通報案例大約十個上下

 

傳染途徑   詳細的傳染途徑還不是很清楚,至少要跟患者有長時間的密切接觸才會被感染,例如長期碰觸到病患的潰瘍處、黏膜分泌物、傷口,或是大量吸入含有致病菌的鼻腔分泌物,而且大約有>90%的成年人具有先天性免疫力,就算真的感染到痲瘋病,只要藥物治療幾天後就會失去傳染性    漢生病的傳染力極低!

▶ 沒有治療或是疾病復發的病患,才具有傳染力,只要治療就可以大幅降低傳染力

▶ 漢生病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 漢生病會經由食物傳染嗎?

漢生病不會經由食物傳染,可以跟病患共桌吃飯,餐具也不需要特意分開或是特別消毒

 

❏ 感染漢生病的危險族群?

▶ 本身是兒童或是免疫力低下族群,如果跟漢生病患者有長期、密切接觸的話,被傳染的機率會提高

▶ 從高盛行率地區回國的民眾,例如巴西、印度

▶ 接觸過痲瘋感菌的動物宿主,例如九節犰狳、黑猩猩、白瞼猴等哺乳動物

披著盔甲的哺乳動物-犰狳

 

潛伏期  從數個月到數十年不等,最短2.5個月就發病,最長可以達到40年,平均2-5年就會發病

疾病分類  可以根據皮膚病變和組織抹片中的細菌數量來分類,將漢生病分成 ➝ 類結核型(TT)、雙態類結核型(BT)、雙態型(BB)、雙態癩腫瘤型(BL)、癩腫瘤型LL),每一種漢生病的早期階段,可以歸類成未定類漢生病(I

▶ 類型跟病友的免疫活性相關,例如類結核型患者的免疫反應很強,皮膚會出現一個或是極少個邊緣明顯的病灶;癩腫瘤型患者的免疫反應很弱,全身各處的皮膚會出現邊緣不明顯的病灶

▶ 細胞免疫反應:類結核型>雙態類結核型>雙態型>雙態癩腫瘤型>癩腫瘤型

(對於各種漢生病的病灶或是病程差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網估狗)

 

--- 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為了方便治療和預後評估,將漢生病簡化分類成少菌型、多菌型兩種,少菌型指患者身上的病灶少於五個,超過五個病灶則稱為多菌型

 

症狀、病徵  漢生病主要傷害病患的皮膚、神經、黏膜、身體溫度比較的部位(臉頰、耳垂、膝蓋、睪丸等),也可能波及到深層組織或器官

皮膚病灶  早期時會出現顏色不深的斑塊、丘疹、小結節,病灶會漸漸失去感覺;偏向類結核型的病灶數量較少,分布不對稱、邊緣明顯、中央平坦、色淡、無毛髮、乾燥脫屑,偏向癩腫瘤型的病灶數量較多、對稱分布、較厚、呈現油膩的感覺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獅樣臉、腿部魚鱗癬、眉毛或眼睫毛脫落等症狀,因為頭皮溫度比較高,頭髮比較沒有影響

 

未命名.png

(獅樣臉,leonine facies

 

2.png

(眉毛、眼睫毛脫落,madorosis

 

神經症狀  研究顯示>90%的案例,神經症狀會早於皮膚病灶

早期可能會因為過度敏感而有壓痛感,不過隨著病程進展,神經會漸漸受損而失去感覺,首先失去的是冷熱感覺,接著是輕觸覺、疼痛感,最後連深壓的感覺都消失了,因為失去知覺,手腳末端受傷後不自覺,容易有手腳潰爛的情形;神經嚴重受損的患者,可能會影響到運動功能,甚至有癱瘓、肢體末端變形(爪形手)等症狀

因為神經會變粗大,摸起來就好像埋在皮下的管子,有時候連肉眼都可以清楚看見

 

未命名.png

➝ 神經粗大的常見位置:橈表皮神經(A)、尺神經(B)、總腓神經(C)、後脛神經(D

 

下載 (2).jpg

➝ 耳大神經也是會變粗大的神經

 

未命名.png

(漢生病後期,患者的手腳末端會變形)

 

其他晚期症狀  虹膜炎、眼皮無法閉合、失明、耳聾、鼻樑塌陷、耳垂變厚等…

▶ 需要戴墨鏡保護眼睛

 

1.png

(肥耳不是富貴的象徵,而是漢生病已經邁入末期了)

 

下載.jpg

(漢生病患的鼻梁會塌陷)

 

💀 預防方法

 

注射疫苗  接種卡介苗(BCG),可以增強抵抗力

▶ 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的疫苗

增加抵抗力  抵抗力好,比較可以對抗外來的病毒、細菌、真菌等微生物,方法不外乎就是老生常談的飲食均衡、充足睡眠、適當紓壓、適度運動等

 

💀 治療、處置  目前已經有藥物可以有效治療漢生病,而且都有治癒的可能,目前台灣可以處理漢生病的醫院有台大醫院、台北馬偕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成大醫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

(文章不琢磨心理重建、社會復健、外科手術、醫美手術)

 

藥物治療  服藥目的是降低傳染機率、減少患者殘障/機能性障礙、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當然能治癒疾病會更好,跟肺結核一樣採取多種藥物合併療法(multidrug therapyMDT),避免抗藥性的產生;通常治療1-2週後,患者就沒有傳染力,皮膚病灶也會在一年內消失,多菌型的患者可能需要比較長時間的治療

 

治療指引  

少菌型  rifampin 600 mgQM(每月一次)+ dapsone 100 mgQD(每天次) ➝ 治療六個月,追蹤五年

多菌型  rifampin 600 mgQM(每月一次)+ dapsone 100 mgQD(每天一次)+ clofazimine 50 mgQD/300 mgQM ➝ 治療一年,追蹤五年

單一皮膚病灶  rifampin 600 mg + ofloxacin 400 mg+ minocycline 100 mg,給藥一次

 

藥物細論

daposone 100 mg/tab  達普頌

▶ 適應症:漢生病、肺囊蟲肺炎的二線藥物、預防弓蟲症(免疫缺陷患者)、粉刺等…

▶ 副作用:噁心、缺乏食慾、皮疹、肝炎、溶血性貧血(蠶豆症患者要特別注意!)、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 服藥期間,要監測血球和肝功能,如果服藥期間出現喉嚨痛、發燒、黃疸、糞便變白、異常疲倦等症狀,要告知醫師

▶ 孕婦可以使用

 

clofazimine

▶ 適應症:漢生病、肺結核二線用藥

▶ 副作用

- 腸胃道不適,例如噁心、腹瀉、腹痛、嘔吐等

- 皮膚色素沉澱、毛髮/角膜/結膜變色,顏色從淡紅色到棕黑色都有,在停藥後幾個月或是幾年才會漸漸消失

- 體液變色,例如淚液、汗水、唾液、尿液、糞便、鼻分泌液、精液、乳汁等

 

---  隨著對疾病的認識、醫藥的進步、人權團體的努力,各國已經漸漸知道痲瘋病傳染性不高、有治療方法、患者不需要隔離,台灣政府也在2008年公布施行「漢生病病患人權保障及補償條例」,正式將痲瘋病正名為漢生病,給予曾經備受歧視、誤解的漢生病病患賠償和撫藉,不過縱使再多的補救,逝去的感情、自由、人生都回不來了!

樂生療養院的紀錄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痲瘋病 樂生療養院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