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螃蟹的認識有多少呢?秋天時節品嚐好吃的大閘蟹?會橫著走路?煮熟的螃蟹會變色?這篇文章淺談螃蟹的相關知識吧!
--- 螃蟹是節肢動物門、軟甲鋼、十足目的動物,有五對足,第一對足特化成很大的鉗
🐚 外表特徵
眼睛 眼睛位於一對杆上,杆可以自由縮進凹槽中,可以保護眼珠
兩性異形 雄蟹的鉗(鰲)比雌蟹大;大部份雄蟹的腹部呈現窄三角形,雌蟹的腹部會更大更圓
(左邊是雄性、右邊是雌性)
➝ 雌蟹因為要儲藏卵子,腹部相對會比較大而圓
🐚 食性 大多數的螃蟹是雜食性動物,主要吃藻類、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植物;蟹膏會因為吃的食物,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如果主要吃藻類,蟹膏呈現綠色、如果主要吃海洋微生物,蟹膏會呈現黃色
► 沙蟹科:主要吃泥沙中的有機物質
► 部分陸蟹科、方蟹科的螃蟹:主要吃農作物的莖葉,對農夫來說是一種「害蟲」,不過隨著環境的破壞,在田野中能看到野生的螃蟹已經很難了
► 體型大的螃蟹:會捕捉小型螃蟹吃,如果食物缺乏時,甚至會吃掉自己的卵或是同類
🐚 棲息地 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螃蟹們分別特異出不同的構造或習性,在世界各地的環境中,都可以看到螃蟹們的蹤跡呢!
海洋 大多數螃蟹會選擇生活在環境最舒適的海洋中
潮間帶 要適應每天兩次的漲退潮,高潮時沉浸在海水中,低潮時暴露在空氣中,近代因為海岸線的汙染破壞,生活在潮間帶的螃蟹數量越來越少 ➝ 招潮蟹
河口 因為從河流上游沖刷下來的泥沙積成泥灘,營養物質豐富,吸引許多螃蟹棲息,不過河口仍然有漲退潮的問題要克服,生活在河口的螃蟹通常會挖洞居住,去適應洞外的溫度、濕度、鹽度變化
溪流 生活在淡水環境中的溪蟹,必須調節身體的滲透壓,排除滲入體內的水份、防止體內鹽分的喪失,維持體液濃度的穩定
陸地 陸化程度最高,日常生活不受潮汐影響的螃蟹,統稱陸蟹;雖然生活在陸地上,還是不能離水域太遠,陸蟹通常會挖洞當作休息和避難的場所,洞內的濕度比較高,可以減少體內水分的喪失
🐚 習性
聲音 利用特殊的口器和蟹鉗磨擦發出聲音,研究發現螃蟹可以發出將近30種的語調,例如兩隻螃蟹爭吵時會發出敲擊聲、打架時會發出「呷呷的聲音」等
實驗:將五隻螃蟹分別飼養在一個大水池的石縫中,起初五隻螃蟹都安分守己、「沉默寡言」,然後將食物丟給其中一隻,這隻螃蟹開始進食時發出「喀、吱、吱」的聲響,其它四隻安靜的螃蟹,一聽到這種聲音突然活躍了起來,迅速爬到食物旁邊也想要饗宴一番
走路方式 因為螃蟹胸部左右比前後寬,腿長在身體兩側,前足關節只能向下彎曲,無法前後彎曲,生物學構造的原因,橫著走路速度會比較快,螃蟹一般都是橫著走路的
打架 蟹類通常都有侵略性,雄性們常常透過打架來爭奪食物或是配偶,這時候巨大的鰲(鉗)就是很好的武器,到對手面前高舉鰲,通常體型比較小的一方會主動投降,如果體形相當,雙方就會用鰲(鉗)好好的打一場架
(用鉗打架的螃蟹)
🐚 再生能力 螃蟹的足部都有預先長好的折斷線,遇到威脅敵害時,會收縮肌肉斷肢求生,斷掉的部位有特別的膜將神經和血管完全封閉,所以斷肢部位不會流血,同時身體又立刻提供斷肢部位營養素,不久之後就會長出新肢了!
如果蟹眼受到傷害,之後也能長出新的蟹眼;如果雙眼都受到傷害,還可以在眼窩出長出一對觸角呢!
(斷肢的螃蟹很快可以再生肢體出來)
🐚 特別品種
👉 中華絨螯蟹 又稱為「上海蟹」,俗名「大閘蟹」、「河蟹」,主要生長在中國沿海河口地區的小型螃蟹
特徵 蟹螯上長有密集的絨毛
繁殖過程(迴游) 中華絨螯蟹平時生活在淡水中,到了繁殖時期必須降海產卵,夏末秋初的時候,漸漸遷徙到下游的河口地區,等待性成熟後進行交配,交配完母蟹會繼續游向海洋,在比較深的水域中過冬,等到明年春天時產卵,孵出的幼蟹會在近海的海底行底棲生活一段時間,之後開始尋找河口,找到後逆流而上回到原本生活的淡水區域,完成一個生命循環
► 秋天時,許多性成熟的成蟹會擠滿在往海洋的大閘水門,這就是大閘蟹名字的由來
養殖 古人利用大閘蟹的洄遊特性,在河口近海處用人工的方式捕捉蟹苗(↓)和幼蟹(↑),再運輸到湖泊中進行人工養殖;不過現代養殖技術的進步,大閘蟹的養殖一生都可以在陸地上進行
► 幼蟹的溯河洄遊(↑):從入海口游向淡水中覓食和成長
► 成蟹的降河洄遊(↓):從淡水游向入海口進行交配、產卵、孵化等行為
外來種 中華絨螯蟹對生態有很強的侵略性,除了會和當地物種競爭,如果洄游到上遊的水壩或是排水設施,絨螯蟹打洞的特性,可能會導致水壩潰堤、設施的損壞等;目前這個物種已經蔓延到北美和歐洲,被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不過華人喜歡大閘蟹的口感,有不少大閘蟹可以從歐美外銷出去
食用注意事項 大閘蟹最佳的品嚐時間是中國農曆的八、九、十月,有句俗諺「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九月時母蟹卵多、十月時公蟹性腺發達,是肉質最厚實和甜美的時期
► 蟹膏是公蟹性腺分泌物的統稱,呈現乳白色膠質,稱為「白膏」,口感富有彈性;蟹黃是母蟹體內的卵巢和消化腺,口感吃起來像蛋黃,稱為「紅膏」
► 螃蟹不建議搭配啤酒喝:啤酒配螃蟹,寒上加寒容易引起腹瀉
► 螃蟹不要搭配柿子吃:蟹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柿子含鞣質,同時吃會造成蛋白質凝固,導致腹痛、嘔吐、腸痙攣等…
(螃蟹不建議搭配啤酒或是柿子)
👉 招潮蟹 沙蟹科下的物種,又稱為「提琴手蟹」,最大特徵是雄蟹有大小相差懸殊的一對螯,有的物種是左鰲大,有的則是右鰲大
► 招潮蟹會做出舞動大螯的動作,很像是在招喚潮水,因而取名為招潮蟹;另外這動作也很像在拉小提琴,所以也稱為提琴手蟹
(鰲的大小相差懸殊!)
擬糞 雄蟹的大鰲專門用在打鬥和求偶,小鰲的大小和母蟹差不多,用來刮取泥地後送入口中,在口中分離出食物和泥土基質,用小鰲將分離出的基質取出後放在地面上,很像一顆顆的糞便,稱為擬糞;招潮蟹的擬糞習性,可以增加泥地下營養物質的再利用和泥土的再曝氣
(在沙灘上常看到的景象,其實是招潮蟹的傑作)
紅樹林和招潮蟹
潮間帶上大約八成以上的有機殘渣是被招潮蟹吃掉,或是將大碎塊轉換成更小的殘渣讓微生物分解,有點像淨灘的生態角色;紅樹林越多的地方,可以觀察到周圍灘地的招潮蟹也越多
❏ 紅樹林為什麼受招潮蟹青睞呢?
► 紅樹林退潮時,可以提供招潮蟹隱密的地方,避免被水鳥等天敵捕食
► 紅樹林的落葉可以提供招潮蟹有機的養分,但是這是要「等待」的,為什麼要等待呢?
➝ 招潮蟹不會直接吃紅樹林落下的葉子,直接吃會造成身體的碳氮不平衡,對招潮蟹是一種毒害;招潮蟹必須等個20-60天,等落葉自然分解後才適合食用,等待的這段期間,招潮蟹將葉子拖到自己的洞穴或是附近的土壤掩埋,等葉子可以食用的時候再吃,這就是紅樹林雖然落葉不斷,但是地面上卻很少葉子的原因,一部分被潮汐帶走, 一部份被招潮蟹拖去掩埋了!
👉 巨型蜘蛛蟹 現存最大的甲殼類動物,腿張開之後可以長達四米以上
► 蜘蛛蟹不是一個正確的學名,而是「蜘蛛蟹總科」下的螃蟹總稱
習性 一般生活在日本海的深海海域中,只有在春天繁殖時才會到淺海活動
❏ 巨型蜘蛛蟹為什麼被稱為殺人蟹?
世界上最大的蜘蛛蟹,是生活在日本海域的甘氏巨螯蟹,也是謠言中的主角,不過這種生活在海底底層,沒有游泳肢、氣室、氣囊,不具備游泳或是浮水的能力,要如何殺人呢?
其實這個美麗的錯誤源於翻譯上的失誤,甘氏巨螯蟹有食腐的習性,會吃海底各種動物的腐屍,所以有一個英文俗名為「Dead Man Crab」,當時英文俗名傳入中國之後,被錯誤翻譯成殺人蟹,之後還流傳一些沒有根據的故事,讓甘氏巨螯蟹負上了殺人的罪名
👉 聖誕島紅蟹
分佈 全世界僅分佈在印度洋上的聖誕島和科科斯(基林)群島的陸蟹,雖然分佈的區域小,但是估計島上可能有一億兩千萬隻的紅蟹
(聖誕島紅蟹所分佈的區域)
特性 紅蟹是一種陸蟹,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但是紅蟹仍然用鰓在呼吸,平時會居住在地洞或是森林的微濕土壤下,避免過度日曬而有乾死的危險;紅蟹本身也不擅長游泳,如果掉入深水中可能也會淹死
遷徙 當聖誕島的雨季來臨時(每年的10-12月),會有數百萬隻的聖誕島紅蟹從地勢較高的雨林出發,前往印度洋的海灘,在海灘上挖洞準備交配,進行繁殖下一代的工作
► 選擇雨季遷徙,高濕度的空氣可以增加成功抵達海灘的機會
(遷徙過程中,紅蟹會佈滿通往海邊的道路、草地上)
(密集恐懼症的人會怕吧?)
(島上的人們會設置路障或是地下隧道,將遷徙中的紅蟹跟車輛隔絕開來)
雄蟹通常會做為先鋒部隊,率先抵達海岸等待著遲來的雌蟹,等待期間會泡在海水中補充水分和鹽分,在岸邊找尋舒適的地方挖掘洞穴,一兩天過後當雌蟹來到海邊,因為雌蟹數量少於雄蟹,雄蟹常常會打架爭奪交配權
(望遠眺望沙灘,一整片紅紅的都是準備要交配的聖誕島紅蟹)
交配後雄蟹會走出洞穴,原路返回居住的內陸叢林,雌蟹就待在洞穴中準備產卵,產下的卵會在海洋中孵化,孵化出的幼蟹會依附在植物上過著浮遊生活,大一點的幼蟹會陸續爬上岸,當地人會在牠們經過的道路上放路障、標示,甚至某些路段會封起來,確保這些幼蟹可以安全的回到高地的叢林中
(聖誕島當地特有的路標)
遷徙中的危險 離開叢林中的舒適圈,爬到海邊交配和產卵,對人類來說只是幾分鐘的路程,對紅蟹來說卻是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冒險,在遷徙過程中,會有上百萬隻的紅蟹會死於非命,但是不會影響整個群體數量
► 如果降雨減少、日曬時間增長,離開洞穴的紅蟹如果無法找到陰涼地帶避暑,很快就會脫水而死
► 島上的車輛或火車,常常誤碾壓了紅蟹
威脅 從2000年代開始,地球氣候變暖,外來種非洲長腳蟻的數量不斷增加,威脅了聖誕島紅蟹的生存空間,當地的聖誕島紅蟹數量大大減少,估計這幾年以來,大約有幾千萬隻的聖誕島紅蟹被非洲長腳蟻殺掉
食用性 不建議吃聖誕島紅蟹
► 法律層面:澳大利亞的法律規定「內河的魚、蝦、蟹都不能捕獲」,所以澳洲紅蟹不可以吃
► 健康層面:聖誕島紅蟹體內有一種特殊的蟻酸,如果人類吃過多,會損壞腸道的粘膜
👉 豆蟹 又叫做豌豆蟹,是體型最小的螃蟹;因為身體非常小,經常寄生在蛤、牡蠣等蚌類的體內,漁民打撈新鮮牡蠣時,常常會發現許多豌豆蟹藏在其中
► 豆蟹跟蚌類的寄生方式:片利共生
特徵 雄蟹的螯比雌蟹長,背殼也比較堅硬;雌蟹的背殼呈現透明狀,甚至能看到身體內的器官
交配特性 雄豆蟹在交配時,經常會花數個小時摩擦藏有雌豆蟹的貝殼,直到貝殼打開為止
👉 椰子蟹 現存體形最大的「陸生」甲殼動物,體重最高可以重達六公斤
▶ 最大的甲殼動物則是甘氏巨螯蟹
眾多命名
► 椰子蟹擅長攀爬筆直的椰子樹,用強壯的鰲剝開椰子殼,享用裡面的果肉,國際上稱為「椰子蟹」
(吃椰子的椰子蟹)
► 山霸:椰子蟹體型碩大,外殼堅硬,配著強壯有力的巨螯,這個又兇又蠻橫的模樣,台灣不少人稱之為「山霸」
► 八卦蟹:頭部和胸部的紋路十分接近八卦圖樣,在綠島當地,椰子蟹被稱為「八卦蟹」
► 強盜蟹:椰子蟹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什麼東西都想「吃吃看」,傳言牠們會從住家或帳篷中偷竊罐子和銀器之類的東西試吃,而被稱為「強盜蟹」
分佈 椰子蟹大部分棲息在熱帶地區、部分亞熱帶群島的海岸;台灣的綠島、蘭嶼、恆春半島、墾丁等地最多...
(大多分佈在印度洋、南太平洋島嶼)
習性
► 陸蟹的一種,使用腮呼吸,腮腔內壁會佈滿血管幫助呼吸,棲息在濕度高、陰暗的洞隙中,減少水分流失;平常生活在陸地上,到了繁殖季節才會前往海邊活動(洗卵)
► 椰子蟹的成長緩慢,每經歷一次蛻皮,體型才會長大一些;幼蟹每一年脫皮2-3次,隨著成長,脫皮次數越來越少,成蟹一年只會脫一次皮,成長的速率十分緩慢(大約十年長大一公斤),椰子蟹要花40年以上才能長到大約四公斤的大小,不過不用寄居在螺殼裡面,最終體形可以長的比較大,有些成年椰子蟹可以長到比迷你犬種還大!不塊是陸地上最大的節肢動物
(瞧瞧這隻椰子蟹的體形,路人看到都嚇壞了)
► 夜行性動物:白天時椰子蟹通常會躲在岸邊的岩縫裡、林投木林、雜木林、自己挖掘的洞穴中,等到太陽下山後才跑出來覓食;喜歡吃水果、堅果、種子,像是椰子、林投果、花生、木瓜等,不過當食物來源不足時,也會選擇吃葉子、腐肉、小型動物等…
繁殖過程
抱卵 每年的6-9月是椰子蟹的繁殖季節,性成熟的雌蟹雄蟹會在陸地上交配,受精後受精卵就黏附在雌蟹腹部的羽狀腹肢細毛上,這個動作稱為抱卵
(雌蟹才會有羽狀腹部的構造)
(抱卵中的雌椰子蟹)
洗卵 椰子蟹會在夜晚漲潮時,爬到潮間帶讓海水沖洗腹部,將受精卵釋放到海洋中,這個動作稱為洗卵
蚤狀幼生 ➝ 大眼幼生 ➝ 幼椰子蟹 幼蟹經過三次的脫皮,才會脫離螺殼的保護,變態為成蟹
► 螺殼是在海底找來的,暫時保護自己的軀體
(椰子蟹生活史)
保育類 民國84年椰子蟹被列為保育類動物,是台灣唯一被列為保育類的節肢動物,不過隨著環境開發、人為捕獵,椰子蟹的數量仍然年年遞減,特別是每年的繁殖季節,要橫越馬路回到海邊產卵的母蟹,經常遭到汽機車輾斃,是導致族群數量減少的主因
(遭輾斃的椰子蟹媽媽)
👉 花紋細螯蟹 這種螃蟹會抓住有毒的海葵,遇到危險時,就好像戴著拳擊手套(海葵手套)的拳擊員一樣,用海葵有毒的觸鬚在掠食者的面前揮動
▶ 俗稱「拳擊蟹」、「啦啦隊蟹」
互利共生 螃蟹揮舞著海葵,利用海葵的刺絲細胞來禦敵,同時觸手也可以撈到一些食物碎屑吃;為了報答海葵,花紋細螯蟹吃剩的食物也會分給海葵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