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jpg

這是網路上很紅的插圖,第一眼看到以為是雞,其實牠是日本電信公司的吉祥物,以玄鳳鸚鵡為模型做出來的,叫「poinco兄」、「poinco弟」,不過牠們有八兄弟,只是這兩隻比較有名氣

來看看玄鳳鸚鵡長怎樣吧!

f_9897100_1.jpg

(玄鳳鸚鵡)

➝ 看起來跟插圖真的不是很像

 

為什麼突然要介紹↑插圖呢?因為今天的主題是鸚鵡,我們對於鸚鵡的印象應該就是會說話、顏色鮮豔,但不是所有鸚鵡都很漂亮,也不是所有鸚鵡都會說話呦!

 

🐧 分類   鳥類中的鸚形目,底下分成鳳頭鸚鵡科、鸚鵡科兩大群

 

相同點   鸚形目的鳥類都有鈎曲鳥喙、對趾足,生活在氣候相對溫暖的地區,集中分佈在南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區域,只有少數種類分佈在溫帶,以大洋洲、中南美洲等地區的數量最多

►  對趾足是兩趾向前兩趾向後,方便鳥兒在樹枝間攀爬,除了鸚鵡之外,啄木鳥、貓頭鷹、杜鵑、部分雨燕也是對趾足

未命名.png 

(對趾足)

 

相異點  因為外觀上和解剖學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獨立了出鳳頭鸚鵡科,鳳頭鸚鵡科有下列的特點

 頭冠可以收展

 羽毛中沒有可以用來折射光線的結構,體色感覺沒那麼繽紛鮮豔

 解剖學:有膽囊、不同排列方式的頸動脈、頭部骨骼不同等(看看就好)

其它

 鳳頭鸚鵡科的鸚鵡比較容易患上鸚鵡喙羽症DNA病毒引起的鸚鵡傳染性疾病,透過生病的鸚鵡排泄物、羽屑傳染給其它健康的鸚鵡,會出現羽毛掉落、羽毛變形、鳥喙變形等症狀,沒有羽毛保溫的鸚鵡有很大的機率會失溫而死

► 鳳頭鸚鵡科分佈的範圍比較狹窄,落在澳大利亞和附近的島嶼

 

🐧 鸚鵡學舌  不只鸚鵡,有一些鳥類也可以模仿人類的語言,只是鸚鵡的名氣比較大,所以用「鸚鵡學舌」作為通稱

依據鳥類的不同,可以學到的詞語程度也不一樣,例如有些鳥類只會學幾個詞語,但是非洲灰鸚鵡可以學會超過2000個詞語,有一隻非洲灰鸚鵡取名為Alex,經過三十年的訓練和實驗,證明如果讓灰鸚鵡了解學的詞語的意義,是可以和鸚鵡進行對話交流的,Alex 過世前對主人說的一句話是:「See you tomorrowYou be GoodI love you」感覺對主人訴說濃濃的離別之情

► 雄鸚鵡的模仿語言能力通常會比雌鸚鵡強

 

🐧 著名種類

 

非洲灰鸚鵡   又稱為「剛果灰鸚鵡」,主要分佈在非洲中西部的低海拔森林地區

 

EC6C28D8AF.jpeg

 體色銀灰色,眼睛周圍呈現裸白色,尾羽跟尾下覆羽是紅色,因為全身幾乎是灰色得名為「灰鸚鵡」

 

習性

 通常在樹梢上進食,很少跑到地面下覓食,主要吃植物的根、莖、葉、果實,偶爾才會吃一些無脊椎動物

 一夫一妻制,夏天繁殖時會在樹幹高處的樹洞築巢(離地面10-30公尺高)

飼養  可愛的灰鸚鵡,眼皮快睜不開了

 

timthumb.jpg 

 因為個性溫馴不吵雜、飼養條件容易,加上很聰明(絕佳的語文能力),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寵物鳥

 

餵食  草食性鳥類,水果、蔬菜、種子、鳥類穀物都吃

壽命  野外的大概可以活40-50年,籠養的可以活更久,甚至超過60

智力   非常強的語言模仿能力,雛鳥甚至就可以學會說話,可以學會上千個詞語,主人如果經過六個多月的訓練,可以跟鳥寵物有良好的互動同時非洲灰鸚鵡也是被公認為最聰明的鳥類之一,最聰明的個體大約有人類七歲小孩的智商,也擁有人類兩歲小孩的情感

模仿動物叫聲的灰鸚,可是鸚鵡如果不想講話的時候,不要逼牠耶

 

危機  因為市場需要,導致大量野生的非洲灰鸚鵡遭受盜獵捕捉、走私貿易,加上棲息地被人類破壞,野外的數量大幅下降中

 走私進來的野生鸚鵡,死亡率已經很高,再加上輸送途中比較不人道的對待和惡劣的環境,十隻鸚鵡幾乎只能活1-2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  也稱為「小藍金剛鸚鵡」,主要分布在巴西

 

4ec2d5628535e5ddf11ffba871c6a7efce1b6291.jpg

 身體大部份是藍灰色,鳥背和尾巴呈現藍色、眼睛附近的臉頰呈現暗灰色

 

看了照片之後有沒有很眼熟?像不像一部動畫裡面的主角?

答案是里約大冒險裡面的「阿藍」跟「珠兒」,就是以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為範本,製作出來的動畫人物

571313-XXL.jpg

(里約大冒險劇照)

 

野外滅絕?  2000年野外的最後一隻雄性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死亡,判斷野外已經滅絕,就算還有尚未發現的零星數量,應該也很難繼續繁衍族群,不過人工飼養的鸚鵡大約還有60-80

 巴西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導致棲息地被破壞  主要因素

 鳥類貿易,導致大量野生鸚鵡被捕捉

 生物威脅:引進巴西的非洲化蜜蜂,會攻擊孵卵中的鸚鵡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還沒滅絕?

2006年有民眾在巴西的森林,發現在野外已經滅絕15年的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可能是走私者怕被罰款而肆意放生,可是孤隻的鸚鵡也無法繼續繁衍後代

 

雞尾鸚鵡  也叫做「玄鳳鸚鵡」、「卡美鸚鵡」、「太陽鳥」,原生地在澳洲,是當地特有的鳳頭鸚鵡,可以在澳洲的草原和乾地上看見牠們的蹤跡,尤其是靠近水源的地方,常常看到一群雞尾鸚鵡在喝水

 原生種的羽毛偏灰黑色,「玄」就是黑色的意思

 

7.jpg

(原生灰的雞尾鸚鵡)

➝ 體色灰色,翅膀外緣有明顯的白色羽毛;雄鳥的臉部是白色或黃色、母鳥的臉部是灰色或淺灰色;臉頰上有橘紅色的圓形區域,稱為耳羽,雄鳥的橘紅色耳羽比雌鳥的還要鮮豔

 

雞尾鸚鵡可以交配出許多不同的品種,除了原生物種原生灰之外,還有顯性黃臉、顯性銀、黃化、肉桂與古銅、珍珠、白金、派特、華勒、綠寶石或橄欖綠、帕斯多、白臉、白子等

 

下面三隻鳥都是雞尾鸚鵡,只是培育出來不同的品種而已,是不是差蠻多的?

 

2ef4f05aff72c942b3ddc99616a1e3e7.jpg 

 

37-1F114154F1-51.jpg 

 

下載.jpg

     

習性、特性

個性  溫馴乖巧,對其它鳥種沒有攻擊性,可以關在一起豢養,不過生性比較膽小神經質,很容易受到驚嚇 

頭冠  頭冠的位置擺放,可以約略知道牠們當時的心情

 

未命名.png 

 受到驚嚇或是興奮的時後,頭冠會竪起

 

未命名1.png

➝ 處於一個比較放鬆的狀態時,頭冠會微微傾斜擺放

 

未命名2.png

  當生氣或是自衛時,頭冠會緊貼頭部

 


虎皮鸚鵡  原生地在澳洲的小型鸚鵡,很早開始就被人工飼養,加上繁殖力強,可以培育出許多不同的品種,也是熱門的寵物鸚鵡鳥

 

timthumb.jpg

(原生種的虎皮鸚鵡)

 體色主要為黃綠色,分佈在腰部、胸部、腹部,而頭部跟背部佈滿了細的黑色條紋,很像老虎身上的條紋,得名「虎皮鸚鵡」;左右臉頰都有一塊藍紫色橢圓斑;脖子部位有一圈黑色圓形斑,像項鍊一樣

跟玄鳳鸚鵡一樣,虎皮鸚鵡也可以培育出顏色不同的品種

 

鸚鵡學舌    模仿人類說話的語言能力不錯。有一則2012年發生在日本的趣事,某個民眾飼養的虎皮鸚鵡逃掉了,但是因為牠會唸出自己的名字和住家地址,最終回到主人的手上,因為這隻虎皮鸚鵡上次走失尋回的時候,主人故意教導牠自己的名字跟地址,有點另類植晶片的功能XD

網路上虎皮鸚鵡說人話的影片,可以快轉到58

虎皮鸚鵡說話的影片,可惜我聽不出來,讀者有慧根嗎?

 

鴞鸚鵡   原生在紐西蘭的鸚鵡,當地的特有種,數量是全世界最接近滅絕的動物之一,曾經不足50隻,經過人為保育後,數量在2018年已經提升到150隻上下

 

5hubfx-0.jpg

(鴞鸚鵡)

 身體肥大渾厚,因為地緣關係翅膀退化,不需要像其它飛鳥一樣保持輕盈的身體,因此累積了大量脂肪,讓牠們變成重量最重的鸚鵡,體重可以達到24公斤;體色主要是微黃色配苔癬綠,上面佈滿黑棕色的條紋,花紋圖案個體差異大

 

特性、習性

 不會飛的鸚鵡:遠古的紐西蘭沒有肉食性哺乳類,天敵少加上食物來源豐富,不需要飛翔的翅膀漸漸退化,最終失去了飛行能力,不過鴞鸚鵡還是會進行短距離的滑翔

 因為不會飛,漸漸發展出強健的雙腿,擅長攀爬的鴞鸚鵡,常常可以爬到樹冠上

 

Img335745202.jpg

 有力的腳可以支撐鴞鸚鵡的重量

 

 夜行性:白天棲息在大樹下或地上,到了夜晚才出來活動

 

0.jpg

(鴞鸚鵡喜歡晚上出來覓食)

 喜歡在夜間活動的鴞鸚鵡群,通常不會遠離棲所太遠,只有繁殖時期的雄鴞鸚鵡為了求偶、或市孵卵時期的雌鴞鸚鵡為了覓食,會移動到比較遠的地方

 

 草食性:尤其喜歡吃紐西蘭陸均松的果實

 壽命很長,普遍可以活到60年以上,可能跟基礎代謝率慢有關係

► 體香:身上會散發出一股好聞的味道,有人用麝香、果香、蜜糖味來形容,不過飄散出來的香味也很容易引來獵食

► 定格:當鴞鸚鵡面對危機或是天敵時會全身僵硬,一動也不動,希望可以利用身體的保護色,將自己隱藏在背景環境之中 ➝ 對於已經絕種的哈斯特鷹(一種猛禽)非常有效,但是人類引進的外來哺乳動物,擅長用嗅覺而不是視覺尋找獵物,這種伎倆反而增加鴞鸚鵡被捕捉的機會

 

求偶、繁殖

 

交配制度  唯一利用求偶場交配制度的鸚鵡,求偶季節時,雄性鴞鸚鵡會離開原本的住所,來到山頂或山脊處建立自己的交配競技場,每個競技場都會隔一段距離,為了爭奪好的場地,鴞鸚鵡間彼此也會發生打鬥,各自佔地為王的鴞鸚鵡在整個求偶季節,都會逗留在自己所建立的交配競技場上

 

未命名.png

(鴞鸚鵡的競技場)

  競技場是圓盤形的凹坑,深度和寬度至少可以容下一隻鴞鸚鵡,常常緊鄰著石頭面或樹幹旁,方便聲音的反射(等等會解釋為什麼需要反射聲音);除了競技場主體,還會建立連接圓盤的小道路,並且整理好圓盤和小道路上的雜物,讓競技場看起來乾乾淨淨的

 

❏ 有了閨房後,要如何吸引異性呢? 聲音

雄性鴞鸚鵡會充氣到前胸的氣囊,發出低頻嘹亮的叫聲,叫聲可以至少傳到一公里遠的地方,如果無風的夜晚,甚至可以傳到五公里遠,所以競技場都會建立在可以反射聲音的天然構造旁(石頭、樹幹),方便聲音傳播的更遠,讓更多的雌鳥聽到

為了讓聲音可以向四面八方傳送,會繞著競技場發出鳴叫,每個晚上平均鳴叫八小時,約發出近千次的聲響,長達幾個月的求偶時期都在叫,非常耗費體力,因此也會消耗掉自身一半的體重

可惜叫聲也會吸引獵食者,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這也是鴞鸚鵡會選擇在夜晚鳴叫,可以避開大部分的日行性天敵

 

 吸引到異性之後呢?  

雌性鴞鸚鵡被嗚叫聲吸引後,會離開棲所走好幾公里的路程,找尋聲音的來源,當雌性鴞鸚鵡踏入了雄性鴞鸚鵡的競技場內,停止鳴叫後的雄性鴞鸚鵡會開始表演,如果雌性鴞鸚鵡中意後,雙方立刻交配

 

一夫多妻制  交配後,雌鳥會回家產卵和孵化,雄鳥就繼續留在競技場鳴叫,吸引其它的異性前來交配  交配後的鴞鸚鵡們不會結成伴侶,單純只是為了傳宗接代

 

孵蛋   母鳥會選擇在植物庇蔭下、樹洞、洞穴內築巢,每次最多產下三顆卵,整個孵蛋過程都由雌性進行,雄性完全不參與

 

未命名.png

(孵蛋中的雌鳥)

➝ 母鳥在晚上覓食時被迫離開鳥蛋,這時候鳥蛋除了有失溫的風險,還會被嗜吃蛋的獵食者攻擊

 

3046464a69337946507a.jpg

(雛鳥的體色跟成鳥很不一樣)

 蛋通常在30天後孵化,雛鳥長滿了灰色絨毛,媽媽會持續哺育雛鳥好幾個月,就算長出羽毛後,幼鳥還是會依賴在媽媽身邊好幾個月

 

繁殖率低?  因為不是每年都會繁殖

通常會選擇在紐西蘭陸均松大量結果的年份進行繁殖,而紐西蘭陸均松每3-5年才會大量結果,沒有充足食物來源的年份,鴞鸚鵡不會輕易繁殖

 

後代性別  

 雌鳥會根據母體狀況,改變後代的性別比利,當媽媽吃了蛋白質含量比較豐富的食物後,會產下以雄性為主的後代

 當食物來源不足時產下的後代,會偏向單一性別,至於是什麼性別,就要看當時族群性別的比例,通常會讓性別比平均;當食物資源充足的時候,基本上就隨機分配了

 

 

其實還有許多有名的鸚鵡,例如情侶鸚鵡(牡丹鸚鵡)、和尚鸚鵡等,如果真的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留言,有空的話會再補資料上來,另外想要飼養鸚鵡當寵物鳥的讀者,記得要做好功課,了解一下飼養重點、鳥兒脾氣等資訊,不要因為一時興起耽誤了鸚鵡的一生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