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飞行在日落的很多鸟-65911502.jpg

如果世界上沒有了鳥,那麼天空一定黯淡許多,少了鳥語勢必也不會花香,悅耳的鳥鳴讓世界增添了不少的風雅,玲瓏的身軀也惹人憐愛,不過你對鳥兒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候鳥為什麼要遷徙嗎?你知道有不會飛的鳥嗎?你知道飛機的天敵是鳥嗎?你知道鳥鳴有什麼含義嗎?

這篇文章會簡單告訴你鳥類的基本知識,一些艱澀的分類、身理構造、起源等都不會深入太多(小編也不會阿XD),對「鳥」有興趣的入門者跟著小編這個門外漢,一起來探索鳥的世界吧!

 

🐤 基本常識   鳥是脊椎的恆溫動物,生殖方式為卵生,身上披有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堅硬的鳥喙,身軀呈現流線型 ⇇ 這些直觀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也是一談到鳥類時,我們腦中會浮現的影像

目前發現的鳥類約有9000多種,數量粗算約1000億隻,數量最多的野生鳥是棲息在非洲的紅嘴奎利亞雀,被稱為「帶羽毛的蝗蟲」,估計有15億隻

 

11101519874f51853940b94.jpg

➝ 群鳥飛起的畫面,已經可以拍災難片了

 

🐤 分類  用生活習性和形態特徵,可以將鳥類概分成六種

 

📎 游禽類  鴨、鵝、雁、鴛鴦、潛鳥、鵜鶘、企鵝

 

未命名.png

 

身理特徵

► 雙腳位置在身體中央或是偏身體後部,如果腿比較偏向身體後部,表示潛水能力越強,可以潛的越深

► 腳趾間長有肉質腳,適合游泳

1_170620150001_1.jpg

(蹼)

► 鳥喙大多是扁形或勾狀,方便在水中捕食

► 大部分游禽的尾脂腺很發達,可以分泌油脂,游禽會用鳥喙塗抹油脂在羽毛上,防止羽毛被水浸濕

⊙ 例外:鸕鶿的尾脂腺不發達,只能勤勞的晾曬羽毛

 

201004170654403d4.jpg

(你有看到尾脂腺嗎?)


生活習性  喜歡在水域生活,經常成群成群的活動

 

📎 涉禽類  北美洲稱為「水鳥」,鷸(ㄩˋ)、鶴、鷺、鸛類都是涉禽類

 

001L0zsRzy73oOgRYao0c%26;690.jpg

 

生活習性  通常在沼澤、沿海、水邊生活,不過卻不會游泳

身理特徵  脖子長、腿長、嘴長,三長特徵方便牠們從水底或是地面覓食

 

📎 猛禽類   鷹、隼、鳶、鵰(=鷲)、鶚(魚鷹)、鴞(ㄒㄧㄠ)等,鴞就是我們熟悉的貓頭鷹

► 猛禽在食物鏈的頂端,數量稀少,族群比較脆弱,不少國家會把猛禽當作保育的對象,例如美國將白頭海鵰視為國鳥

 

200px-OspreyNASA.jpg

 

身理特徵 

► 銳利的鳥喙和腳爪,是捕捉獵物的利器

► 視覺和聽覺敏銳,可以清楚的知道獵物的位置

► 翅膀強而有力,可以利用上升氣流長時間懸停在天空中

生活習性

► 領域性很強,除了繁殖時期會成雙成對,大多數的時候都是獨行俠

► 日行性動物:白天時視野比較好,容易發現獵物,如果氣象條件不好時,牠們會選擇在山崖、電線桿、樹頂等至高點蹲點,環視尋找獵物

 例外:鴞類(貓頭鷹)是夜行性動物,蹲點在樹枝間,靠著夜視能力和聽覺發現獵物,安靜迅速的飛向獵物,給予致命的一擊

 

📎 陸禽類   雉、雞、孔雀、鳩、鴿等

 

250965_medium.jpg

 

生活習性  飛行能力不強,適合在地面上行走

► 例外:鳩鴿類是鳥類中翅膀最強壯的,也是飛行中機動性最強的一種

► 有些鳥類的翅膀幾乎退化,完全不會飛翔:鴕鳥、食火雞、奇異鳥等

 

📎 攀禽類   夜鷹、鸚鵡、杜鵑、雨燕、啄木鳥等

 

001SAgvdzy6NcbIhzMn9b%26;690.jpg

 

身理構造  

► 腳趾構造特殊,適合攀樹:例如啄木鳥的對趾足兩前兩後,方便攀樹

► 第三支撐點:啄木鳥的尾羽羽軸、鸚鵡的鳥喙,都可以幫助牠們在攀樹時,輔助支撐自身的體重

 

📎 鳴禽類  黃鸝、百靈鳥、知更鳥等,是鳥類中種類最多的族群,也是進化程度最高的鳥類

 

sn-songbirds.jpg

 

 

🐤 鳥類發聲  除了摩擦羽毛、鳥喙啄物體、鳥腳敲擊之外,鳥類主要用鳴管發聲

 

構造  當鳥啼叫時,氣流會通過鳴管,藉由肌肉收緊和放鬆控制薄膜的振動,因而發出鳥鳴聲

 

bird_all_OK.jpg

(鳴管在氣管和支氣管的交接位置,由瓣膜和肌肉控制)

 

類型  依照鳥鳴聲的複雜程度和曲調,可以分成囀鳴(歌曲)、敘鳴(叫聲)

囀鳴  通常只會在繁殖季節鳴叫,主要為了求偶,鳥鳴有豐富的曲調,聲音會比較長,一般都是雄鳥發出,不過部分熱帶鳥種的雌鳥也會發出囀鳴聲;當交配產卵、孵蛋育兒的時候,雄鳥的性腺活動降低,囀鳴聲也會逐漸減弱,到最後完全消失

敘鳴  一年四季都會出現,叫聲比較簡短、聲音結構簡單,雄雌鳥都會發出的聲音,是鳥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

► 警戒叫聲:警告同伴天敵出現,要快點避難

► 乞食叫聲:饑餓的雛鳥會鳴叫,要求親鳥餵食

 

🐤 鳥卵知識

 

📎 世界之最 

► 最大的蛋:象鳥蛋,象鳥是生活在馬達加斯加,一種不會飛的鳥,目前已經滅絕了,象鳥蛋的體積大約有六個鴕鳥蛋這麼大

現存鳥類中最大的蛋就是鴕鳥蛋,長度約15-20公分、直徑約10-15公分,平均有1.7公斤重,煮熟一顆鴕鳥蛋需要花費40分鐘,鴕鳥蛋可以承受一個127公斤的人站在上面

tuoniaodanhejidan_4045191.jpg

(鴕鳥蛋跟雞蛋的比例尺)

 

► 最小的蛋:吸蜜蜂鳥的鳥蛋,大約只有一顆綠豆的大小,一個象鳥蛋可以塞進30000個蜂鳥蛋

s4_5476e33e56821.jpg

(瞧瞧蜂鳥蛋多麼迷你)

 

📎 產卵數量  一個鳥窩可以產下多少的卵,跟食物供給來源的穩定度和天敵多寡有密切的關係

 

天敵  天敵多,產下的卵自然就比較多

生活在南極大陸的國王企鵝、居住在遠洋孤島峭壁的海燕或信天翁,因為很少有其它動物會干擾,而且牠們需要遠行覓食,一窩通常只會產下一顆卵,親鳥對於獨子會極力的呵護,生存率很高,這類型的鳥類壽命也會比較長;相反的在地面上產卵的野鴨或雉雞,一窩可以產下數十顆的卵,因為地面上遇到的天敵比較多,必須靠數量取勝來繁衍下一代

食物  食物來源充足時,傾向產下比較多的卵

猛禽類在囓齒動物比較多的年份,會產下比較多的卵 ➝ 雪鶚主要吃旅鼠,北方的旅鼠數量變化很大,當旅鼠數量多時,雪鶚產下的蛋可以是平時的兩倍;不過當旅鼠數量很少的時候,雪鴞甚至選擇不繁殖

其它因素

► 繁殖季節長短:留鳥或是短距離遷徒的鳥類,每年可以生下兩窩甚至更多窩的卵;候鳥因為必須遠距離移動,大部分一年產下一窩

► 氣候因素:如果碰到乾旱的年份,食物來源也會相對減少,產卵的數量會少一些

特殊產卵行為  有些鳥類產卵後,你偷偷的取走一顆蛋,只要雌鳥的生殖腺沒有萎縮,牠們會繼續下蛋補齊這一窩的卵;在人為刺激下,啄木鳥可以在113天內產下71顆蛋,我們可以利用這種特性,增加益鳥產卵的數量 ➝ 丹頂鶴可以利用「偷蛋」,增加產卵數量,提升族群數量

 

📎 產卵相關問題

 

❏ 同一窩裡的蛋,都是同一個時間一起下蛋的嗎?  不是

大部分的鳥類都是一天下一顆蛋,麻雀、燕子、白頭翁、畫眉、鴨子、林鶯等常見的鳥類都是這個模式;蛋在受精後,要經過這些過程(分泌蛋白 蛋白包裹蛋黃 加工蛋膜  形成蛋殼和著色),整個鳥蛋形成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天到十天,不過排出體外的時間頗快的,一分鐘以內通常就可以完成下蛋的動作

比較大型的鳥類,例如猛禽或鴕鳥,可能好幾天才會產下一顆蛋

 

❏ 母鳥會有懷孕期嗎? 不會

如果身上帶著蛋在飛,對母鳥來說是沉重的負擔,如果多帶一顆蛋,鳥媽媽就會超載,飛行會有困難,所以一旦鳥蛋成形,鳥媽媽就會馬上將蛋排出體外

當你看到一隻鳥很像懷孕時的胖嘟嘟模樣,牠並不是懷孕而是脂肪囤積過多,或是羽毛蓬鬆鼓起造成的樣子

 

📎 孵蛋  一顆正常的蛋,需要長時間保持在一定溫度才會孵化,孵蛋目的就是給卵加溫,將鳥蛋維持在攝氏37度上下,如果鳥蛋超過40度或低於34度,鳥蛋很容易壞掉,當溫度偏低時,胚胎甚至會發出聲音,提醒親鳥要孵蛋加溫囉!!

親鳥利用坐孵的「時間」、「鬆緊程度」來調節鳥蛋的溫度,還要時不時翻動鳥蛋,讓鳥蛋可以平均受溫

 

孵卵斑  鳥類腹部裸露的部份

當繁殖季節來臨時,鳥類賀爾蒙的變化,孵卵斑上的絨毛會自動脫落,或是被鳥自己拔掉,孵卵斑下的微血管特別發達,這個部位特別溫暖,親鳥將這個部位壓在蛋上孵卵,保持卵的溫暖

► 國王企鵝、鵜鶘等沒有孵卵斑的鳥類,改用腳蹼來孵蛋

► 孵卵斑只會長在負責孵蛋的親鳥身上,例如奇異鳥是爸爸全程負責孵蛋,雌鳥就不會有孵卵斑

 

7154899275_edb9c46f02.jpg 

(孵卵斑)

 

孵蛋主力

雌鳥  大部分鳥類都是雌鳥負責孵蛋,雄鳥擔任守衛的角色,有些會攜帶食物給正在孵蛋的雌鳥吃

雌雄鳥  通常兩性羽色區別不明顯的鳥類,爸媽都會參與孵卵,例如信天翁、企鵝等海鳥

雄鳥  奇異鳥

不孵蛋  杜鵑,把卵偷偷放在別的鳥巢,讓別的鳥類幫忙孵蛋  

不肖不義的杜鵑

 

孵化時間

 通常體積比較大的鳥類,孵化期會比較長:小型鳥類約13-15天、中型鳥類約21-28天、大型鳥類會更久,漂泊信天翁的孵化期長達80天!

► 鳥巢的隱密程度會影響孵化時間,鳥巢在地面的鳥類,孵蛋期會比較短,降低暴露被掠食者發現的風險

 遠在紐西蘭的小型鳥類奇異鳥,孵化期可以長達75-80天,或許是鳥巢週遭天敵比較少的緣故

 

🐤 候鳥 

部分鳥類有一種特殊的生物行為「遷徙」,鳥類會隨著季節變化,每年大致在同樣的時間,往大致的方向進行有規律、長距離的移動;遷徙是鳥類的生命史中風險最高的行為,受到體能、天候、天敵等因素影響,不少鳥類會在途中丟掉性命、迷路、被人類捕捉等,如果是瀕臨絕種的鳥類,甚至會影響到牠們的物種延續

除了鳥類,其它生物也有類似的行為,例如鮭魚和鰻魚的「洄游」;帝王蝴蝶的「遷飛」澳洲紅蟹的「遷移」

 

--- 根據鳥類的遷徙行為,可以將鳥類分類

 

☞ 候鳥  有遷徙行為的鳥類,每年在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過冬地

寒冷的冬天降臨北方,植物和昆蟲都不再生長,鳥類食物來源減少,只好被迫往南方移動去尋找食物;當夏天來臨時,南方炎熱的氣候不適合鳥類的生殖腺發育,加上南方的齧齒類、毒蛇、猛獸等敵害多,不利於雛鳥的生存,鳥類又得飛回北方進行繁殖

在不同的地方,根據候鳥出現的時間,可以將候鳥分類

 

夏候鳥   春夏期間,某地才會看到的鳥類,這些鳥類會在這裡繁殖

 

875412627_7686d085f3_o.jpg

(八色鳥)

 稀有的八色鳥是台灣著名的夏候鳥,通常在每年的4-5月,飛來台灣繁殖下一代,大多分布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森林

 

冬候鳥  秋冬期間某地才會看到的鳥類,鳥類會在這裡度過寒冷的冬天

 

16853584560_d3d23e5bc6_o.jpg

(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主要繁殖地在朝鮮半島或是中國東北,每年秋冬時期飛往中國大陸、澳門、香港、台灣、日本、泰國、越南等地越冬,其中台灣是世界最大的渡冬區,以台南曾文溪口最著名,當地設有台江國家公園等保護區來保護珍貴的冬候鳥

 

過境鳥  在遷徙過程中會經過某個地區,但是不會在這個地區繁殖或是越冬

 

6.jpg

(紅尾伯勞)

 是臺灣有名的過境鳥,主要在東北亞繁殖,每年冬天時會遷徙到東南亞、菲律賓、大洋洲渡冬,紅尾伯勞會在恆春或屏東附近稍微休息,等待體力恢復後繼續往南遷徙,不過有少數會選擇留在臺灣過冬

 

☞ 留鳥   沒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常年居住在出生地,甚至有些終身都待在巢穴附近

► 漂泊:有規律但是距離短或方向不一定的移動行為,例如烏鴉在冬天的時候會往城市中心聚集,因為城市內比較溫暖,適合過冬,當了夏天又會分散到郊區或是周圍的山區繁殖

 垂直遷徙:根據季節變化在高海拔和低海拔間進行移動,例如雪雞在夏天可以在雪線上活動,到了寒冬就會降到雪線下的樹林活動

 

☞ 迷鳥  因為氣候或其它自然因素,偏離本身的遷徙路線,出現在不該出現地區的鳥類

 在颱風、冷氣團、鋒面來臨時期,最容易有迷鳥


☞ 逸鳥  原本不生活在某些地區的鳥類,經由各種人為管道來到這些地區,並且在野外新的棲息地生活甚至繁殖,也稱做「外來鳥」或「籠中逸鳥」;如果這種鳥對於本土原生種、環境、人類的農藝業造成不良影響,稱為「入侵鳥種

► 人類常飼養的鸚鵡、十姐妹、白文鳥都不是台灣的本土鳥類

 

260px-European_Starling_2006.jpg 

(歐洲掠鳥)

 北美洲最著名的入侵鳥種,當初從歐洲引進施放的60隻歐洲掠鳥,如今整個北美都可以看到這種鳥的身影,因為是具有攻擊性的雜食動物,除了壓迫本土鳥類的生存空間,也是人類眼中的農業殺手,每年造成數億美元的農業損失,被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

 

➢ 候鳥和留鳥間的區別並不是絕對的,同一種鳥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在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個地區表現出不同的居留類型

(繁殖在北海道的丹頂鶴原本是夏候鳥,不過當地居民在冬季持續的餵食,有了穩定食物來源的丹頂鶴,有一部份變成當地的留鳥)

 

📎 遷徙準備 

 

換羽  候鳥在遷徙前會把舊的、耗損的羽毛換成新的,方便之後可以順利的飛行,通常一年換兩次,有夏羽、冬羽

大量攝食  因為長距離遷徙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要吃大量食物轉換成脂肪,儲存能量,所以候鳥的體型通常都會比較肥胖

 

📎 遷徙路徑 

直觀認為遷徙的路徑一定是南北走向的,但是繫放研究顯示部分大型鳥類,遷徙途徑是東西走向的

 

20140423235258.png 

 全球候鳥的主要遷徙途徑,可以大致分為大西洋航線黑海地中海航線東非西亞航線中亞航線東亞澳大利亞航線東太平洋航線美洲太平洋航線美洲密西西比航線、美洲大西洋航線

 

依鳥類遷徙途徑覆蓋的面積,可以分成寬面遷徙、窄面遷徙

寬面遷徙  本身分布範圍就很廣泛的鳥類,在遷徙過程中幾乎朝著一致的方向移動,不同個體間遷徙的路徑可以相距很遠,造成整個遷徙的途徑覆蓋面積很大

▶ 寬面遷徙的鳥類,有時候會因為地表的環境變化,會在某些地點轉變為窄面遷徙,這樣的地點被稱為鳥道

窄面遷徙  棲息在廣闊範圍的地區的候鳥,遷徙過程中沿著基本相同的路線遷徙,整個遷徙途徑覆蓋的面積很小,窄面遷徙的候鳥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遷徙在美洲太平洋航線的候鳥,幾乎貼著海岸線在移動;密西西河航線因為這裡有豐富的食物資源,也有許多候鳥選擇這裡當作遷徙的路線,因此密西西比河流域有了「千年鳥道」的稱呼

 

📎 遷徙隊伍  遷徙中的候鳥都會成群結隊的飛,而且會有固定的隊形,最常見到的就是人字形(V字型)、封閉形、一字形

 

V字型   節省體力的隊形,以下用大雁遷徙的「雁陣」為例子,大雁是一種大型游禽

飛在前方的鳥振翅時,會讓空氣產生一股向上的浮力,後面的鳥如果可以乘著這股抬升的空氣,會飛的比較輕鬆,保留比較多的體力應付長途的飛行,最好的位置就是自己的翅膀尖端,位於前方鳥兒製造的上升氣流區

雁陣由「頭雁」開始領飛,因為最前方的鳥沒有浮力幫忙,所以飛行起來會比較耗費體力,通常「頭雁」是雁群中最有經驗、最強壯的大雁;加速飛行的時候,雁陣呈現V字形,當「頭雁」飛累的時候會減速飛行,此時雁陣會轉為一字形,這時候會更換「頭雁」,換班後加速前進,雁陣再回到V字形

因此一趟遷徙過程中,會時不時的更換雁陣,V字形和一字形會輪流出現,代表著「頭雁」的更換;夜間休息的時候,雁群會有「孤雁」當做哨兵,一旦發現敵害會馬上發出警報,通知雁群快速逃離

 

images.jpg 

(V字形遷徙的大雁)

 

封閉型  體形比較小的候鳥常常採用的方式,如果封閉群的鳥類數量很多,遷徙時會蓋住整片天空,非常壯觀

 

Waders_in_flight_Roebuck_Bay_a7F8O_1200x0.png

 雀鳥類常常採取封閉行遷徙

 

📎 遷徙時間

大型鳥類或猛禽因為體型比較大、天敵比較少,選擇在白天遷徙、夜晚休息,白天利用日照引起的上升氣流飛行,可以節省體力;大部分的小型候鳥會選擇夜間遷徙、白天休息和覓食,躲開猛禽等天敵的威脅;部分鳥類在穿越沙漠或海洋時,因為沒有落腳點可以休息,所以會日夜兼程的遷徙模式

 

📎 遷徙相關問題

 

❏ 遷徙時可以飛多遠? 

依鳥的種類而不一樣,最遠的遷徙距離是北極燕鷗

 

10007740_249775.jpg

(北極燕鷗)

 每年冬天從北極的繁殖區飛往南極越冬,當南極進入冬天時再飛回北極,每次單程遷徙距離約19000公里,是已知動物中遷徙距離最長的,北極燕鷗平均一生飛行的路線等於地球到月球來回一次,約760000公里

 

375px-Sterna_paradisaea_distribution_and_migration_map.png

(遷徙路線圖)

 紅色是北極燕鷗的繁殖區、藍色是越冬區、綠色是遷徙路線

 

❏ 遷徙時飛的高度可以多高?

大部分的候鳥飛行高度大約在2000公尺以下,夜間飛行的小型鳥種維持在600公尺以下,目前飛行高度最高的紀錄是斑頭雁,可以在9000-10000公尺的高度飛行,輕鬆飛越世界第一高峰珠峰

 

19986772423_450905711c.jpg

(斑頭雁)

 一種適應高原環境的鳥類,體內的紅血球可以快速的與氧結合

 

❏ 遷徙時如何辨識方向?

研究顯示,白天遷徙的鳥類多利用太陽或是地面的景觀來導航定位;夜間遷徙的鳥類會利用月光和星座來導航;也有一種說法是鳥類天生可以感應地球的磁場,就算天候不佳還是可以依照本能,飛往南方或是北方

 

📎 遷徙起源

候鳥遷移可以追溯到六千萬年前,當時北半球的冰川從極地向南邊移動,因為北方高緯度地區的天氣非常寒冷,陸地都被冰雪所覆蓋,鳥類沒有食物來源,被迫離開原本的棲息地往南邊飛去,隨著冰川往北退,鳥類就跟著往北移,隨著冰川的南移和北退,鳥類養成週期性遷徙的習慣

 

📎 遷徙危險  鳥類的遷徙是生命史上最危險的時期,過程可能碰到大大小小的危險,一不小心就丟了生命

▶ 人類的狩獵和捕殺、野生天敵的攻擊

▶ 人類的建築和設施

 夜間遷徙的鳥類,常常因為趨光性,撞到發出光線的高樓或是廣告看板

⊙ 高壓電線:可以在電線外加裝塑膠管套,降低鳥類觸電而死的機率

 高速行駛的交通工具,常常讓候鳥命喪輪下

 

564831_239dbf2c041c24af_o.jpg  

 

564831_2be4246e04323e8c_o.jpg

 看到這些標示,請放慢車子的速度,避免撞到飛行中的鳥類

 

🐤 繫放  又稱為「鳥類環志」,將捕捉到的野生鳥類進行基本數據的測量,並且套上人工製作的腳環、頸環、翅環、翅旗等標誌物,再歸放回野外,一種用來蒐集鳥類遷徙路線,繁殖,分類數據的方式

 

422400244_m.jpg

 繫放的標誌物通常是用金屬或塑膠製成的環,重量約鳥體重的0.03%-0.04%,環上會打上編號,標記國家、單位信箱號碼、型號等字樣,這個環志紀錄了鳥類的基本資料

 

繫放意義

候鳥  可以研究候鳥的遷徙路徑、路線、距離、速度、越冬地、繁殖地等資訊

例如在日本捕捉到一批候鳥,替牠們套上環志,每一個環志都有一個號碼,將牠們放飛之前,詳細紀錄好牠們當時的情況,如果之後在某地捉到有同一編號的候鳥,查一下紀錄就可以知道牠往什麼方向飛?飛行的路線?飛行的距離?飛行的時間等資訊,不過這需要大量、長期的研究才能得到正確的資訊,繫放的鳥越多、時間越長,得到的資料就會越可靠

留鳥  主要研究牠們的生活史

例如捕捉到一隻鳥後將牠戴上環志,詳細記錄當時的情況後放飛,五年後如果發現牠還活著,但是十年過後就再也沒有看到牠的蹤影,可以判斷牠的壽命約五到十年,不過需要累積大量的資料,才能更準確的判斷

 

❏ 發現有死掉或是受傷而且帶有環志的鳥,該怎麼辦呢?

可以將環取下,弄直後用膠帶黏在一張厚紙上,並且記錄環上的所有號碼和字母,將發現的地點、日期、過程寫清楚,最後再寫上發現人的姓名和地址,寄給當地的鳥類繫放中心,在台灣可以寄給野鳥協會的繫放中心

中華民國野鳥協會的網站

 

🐤 鳥跟人類的關係

 

益處

食物  不少禽類或鳥蛋都是人類重要的食物:雞、鴨、鵝、雞蛋等

寵物   模樣可愛、鳥鳴動聽的鳥類,都是人們喜愛養的寵物:鸚鵡、畫眉鳥、百靈鳥、金絲雀、繡眼鳥、八哥等

馴養

▶ 信鴿可以傳遞訊息、賽鴿可以幫助飼主賺錢

▶ 獵鷹幫忙打獵、鸕鶿幫忙捕魚

▶ 金絲雀對於空氣中的毒素比較敏感,礦坑內常常利用金絲雀判斷有毒氣體濃度是否過高

▶ 古代的鬥雞比賽,滿足人類嗜血的慾望

 

害蟲天敵  最重要!!

全世界約有500萬種的昆蟲,數量約100億萬隻,其中大多數是害蟲,對農林業、園藝業造成極大的傷害;科學家粗估全世界生產的糧食大約有四成被昆蟲吃掉了,為了減少農業損失,廣泛的使用農藥,但是不少昆蟲產生了抗藥性,農業也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這時候鳥類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

一隻燕子一小時可以吃掉十隻昆蟲,一年內就可以吃掉幾萬隻昆蟲;一隻雨燕一天可以消滅6000多隻的蒼蠅、蚊子、蚜蟲;一隻灰喜鵲一年內可以吃掉全身長滿毒毛的松毛蟲,可以保護松林不受到蟲害;一隻烏鴉一年中八成以上的食物是蝗蟲、螻蛄、蛾等害蟲;一隻貓頭鷹一個夏天可以吃掉一千隻的灰田鼠,而灰田鼠一個夏天可以吃掉一公斤的糧食;一隻啄木鳥每天可以吃掉300多條的天牛等

鳥類的食量很大,尤其是哺育雛鳥時會更大,一對親鳥每天要往返百次以上,抓蟲餵養自己的寶寶

 

f_5772155_1.jpg

 每隔幾十分鐘,親鳥就要餵養雛鳥一次,一天下來消耗的食物量很可觀,而這些食物八成以上都是農林業的害蟲

 

傳播花粉、種子

▶ 不少鳥類會吃野生植物的果實,這些吃下肚的種子不容易消化,但是經過鳥類的消化系統,對種子進行再處理,隨著糞便排出後,有利於種子的萌發

▶ 蜂鳥、太陽鳥、繡眼鳥穿梭在花朵之間,吸食花蜜的同時,也會幫助花朵授粉

 

jwe 2_2 DSC_9270.JPG

(我是綠繡眼)

 繡眼鳥除了吃昆蟲,也會穿梭在花朵間吃果實和吸花蜜,間接幫助花粉的傳授

 

壞處

衛生問題 

 城市中過度繁殖的鴿子和烏鴉,過多的鳥糞會有公共衛生的隱憂

 有些鳥類是病菌帶原者、宿主:禽流感、鸚鵡熱、隱球菌病(鴿子)

鳥擊  又稱為「鳥撞」、「撞鳥」、「吸鳥」,指鳥類和飛行中的飛機、高速進行的火車或汽車發生碰撞,造成交痛意外的事件

很少飛機在高空會發生鳥擊的意外,通常發生在飛機起飛和飛機降落的過程,因為這時候飛機高度會降到鳥類飛行的區域。大部分的鳥類飛行高度距離地面500公尺以下,將近八成的鳥擊都發生在 500公尺以下,約1/3是在30公尺以下發生

大部分鳥類的體積不大、體重也不重,主要是因為飛機的速度過快,與鳥類相撞後的衝力太大(估計一隻重量五公斤的飛鳥,和相對飛行時速高達275公里的飛機相撞,產生的衝力大約等於一個重量為100公斤的堅硬物體從15公尺下墜落地所產生的衝力);另外飛鳥被吸進飛機引擎中,常常導致引擎停止運轉或是起火燃燒,造成嚴重的飛安意外

 

600_php7Brjpj.jpg

 飛機遭遇鳥擊時,機頭破了一個大洞的案例

 

鳥擊原因

▶ 機場位置:機場會選擇蓋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因為周圍的建築和人類活動比較少,鳥類也會選擇棲息在這些「清幽」的地方

▶ 機場環境:機場內環境開闊,機場內的草坪昆蟲、齧齒類、植物生長茂盛,替鳥類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自然而然吸引鳥類前往覓食並棲息

▶ 交通工具:飛機和高速火車的高速度,讓鳥類無法躲避;噴氣式飛機強大的氣流,也會將路過的鳥類吸入發動機

 

預防鳥擊

恐嚇  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

▶ 煤氣炮:許多機場都有這個配備,是一種以煤氣為燃料的爆炸裝置,機場人員會定時燃放煤氣炮,發出巨大的聲響趕走鳥類,不過長期使用煤氣炮會讓鳥類對這個聲響產生耐受性,驅趕效果會漸漸變差

 

images.jpg

(太陽能煤氣炮)

 

▶ 恐怖眼:在氣球畫上鳥類會懼怕的大眼圖案,隨風飄擺的大眼氣球會讓鳥類心生恐懼,不敢靠近,但是長期使用,鳥類一樣會對可怕的大眼產生耐受性

 

20130330000117M.jpg

(金門縣政府繪製的恐怖眼氣球)

 

▶ 錄音驅鳥:播放猛禽的叫聲或是鳥類受虐待時發出淒厲叫聲的錄音,鳥類聽到會感到害怕而逃離現場,但是必須使用本地鳥類的錄音效果才比較好,這個方法有地域上的限制

▶ 獵殺:最原始的方法,可是會有動物倫理的考量

▶ 豢養猛禽:一種生物防治,鳥類會感覺到威脅而飛離機場,另外猛禽也會控制機場內齧齒類的數量,減少鳥類的食物來源

 

38d45083-e73c-44f9-8214-0a35d61a5151_size83_w400_h266.jpg

(猛禽是大部分鳥類的天敵)

 

▶ 其它:驅鳥彈、雷射光

 

破壞鳥類棲息地  處理好機場和機場周圍的垃圾,控制機場和機場周圍齧齒類跟昆蟲的數量,減少鳥類的食物來源種植當地鳥類不喜歡的植物定期修剪機場草坪等方法,營造出不適合鳥類居住的環境,讓牠們自己放棄機場及周圍環境作為棲息地,減少在機場附近活動,降低鳥擊發生的機會

取締機場周圍的養鴿戶

主動預防

 雷達偵測鳥類:可以用來判斷鳥類的體型大小、數量、飛行高度、飛行方向,建立即時鳥擊警報系統,隨時通知飛行員即時鳥況,閃避鳥擊

 天後不佳或夜晚時的功效更大,因為這個時候無法執行驅鳥的動作

 建立鳥類活動區域模式:累積長期的鳥類調查和鳥擊事件相關資料,用電腦建立鳥類四度空間分佈圖,提供飛行員哪一些區域是高度危險鳥擊區,擬定飛行計畫時可以避免飛過危險區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