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nocerotidae.jpeg

曾經被誤認為獨角獸的生物,其實就是哺乳綱、奇蹄目、犀科下的動物「犀牛」,是體型最大的奇蹄目動物,也是體型僅次於大象的陸地動物,世界上僅存五種犀牛,分布在非洲和亞洲

 

🐮 外觀、特徵

▶ 犀牛外形就是腿短粗壯,體長約2-4.5米、肩高1.2-2米、體重重達將近三噸,陸地動物如果舉辦體型比賽,犀牛只會輸給大象;體色大多呈現灰色或是棕褐色

 身體幾乎沒有毛髮,不過在耳尖、尾緣上會有些許毛髮

未命名.png

(耳尖可以觀察到犀牛的毛髮)

 

▶ 四肢都有三根腳趾(奇蹄目)

1.png

(犀牛在泥地留下的腳印,可以看到三根腳趾留下的痕跡)

 

▶ 可以用「角的數量」將犀牛分成兩大類 ➝ 雙角犀、獨角犀

白犀牛、黑犀牛、蘇門答臘犀牛都有兩根角;印度犀牛(大獨角犀)、爪哇犀(小獨角犀)只有一根角

 

page.jpg 

(雙角犀的兩根角,前面比較長、後面比較短)

➝ 犀牛角是一種表皮角沒有骨質成分,是表皮角質層的大量「毛狀角質纖維」組成,可以想像成是人類的指甲,那為什麼愚蠢的人類會覺得犀牛角會有藥性或是魔力,大量濫殺無辜的犀牛去取得犀牛的「表皮角」呢?

 

🐮 生活習性

 

食性  犀牛是草食性動物,一天要花很多時間吃下大量的草或樹葉

 

images.jpg

(在草地進食中的犀牛)

 

棲息地  喜歡生活在空曠草地、稀樹草原,灌木林、沼澤地區,不過隨著棲息地的破壞,現在只能森林深處找到蘇門答臘犀牛

感官  視力很差,主要靠聽覺、嗅覺偵查環境中的危險

行動、交流  除了哺育時,犀牛媽媽旁邊會跟著小犀牛,基本上喜歡獨居生活,不過白犀牛相對喜歡交際,會以十隻左右的群體一起生活

犀牛平時是用糞便或尿液傳遞訊息,生活圈有類似公共廁所的地方,犀牛們基本上都在這一塊區域排泄,犀牛透過聞糞便得知糞便主人的訊息,例如身體健康狀況、是否發情等…

 

page.jpg 

➝ 公共廁所會選擇遠離覓食區域,免得雨水沖刷糞便後會汙染草源

 

清潔  雖然犀牛的皮膚很厚,皺摺處的皮膚卻很脆弱,容易受到寄生蟲的侵襲,蟲子的口器可以輕易劃破犀牛皺褶處的皮膚,讓犀牛不甘其擾,為了除去這些小麻煩,犀牛在活動期間除了覓食,也會到水窪中打滾洗泥巴浴,除了可以降低體溫,也能洗去身上的寄生蟲,裹上一層厚厚泥巴的皮膚,也不容易被蟲類寄生

depositphotos_38265881-stock-photo-young-rhino-rolling-in-the.jpg

(泥巴浴是犀牛每天的例行公事)

 

page.jpg

➝ 除了洗泥巴浴,犀牛身邊也會圍繞一群犀牛鳥,會在犀牛身上啄食寄生蟲,甚至跑到耳朵或是鼻孔內,幫忙處理那些惱人的小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牛椋鳥,每一隻牛椋鳥的胃中都會有幾百隻的寄生蟲

 

🐮 犀牛種類

 

白犀牛  兩種亞種都生活在非洲,是體型最大的犀牛,多虧保育團體和政府的努力,南方亞種目前多達1w7000多頭,是第一個從「受威脅」除名,降級成「近危」的物種

 

1-white-rhino-gc590a.jpg

 

特徵

▶ 白犀牛的膚色並不是白色,事實上白犀牛和黑犀牛的身體顏色沒有什麼區別,差別在於白犀牛的體型比較大,還有寬大的嘴,也稱為「寬嘴犀牛」

cats.jpg

(左邊黑犀牛的嘴部比較尖、右邊白犀牛的嘴部比較寬大)

▶ 白犀牛喜歡群居,由數頭成年母犀牛和小犀牛組成,成年公犀牛基本上是獨居生活,只有在交配時會和母犀牛短暫生活在一起

white-rhinoceros-ceratotherium-simum-wallowing-in-mud-at-a-waterhole-south-africa_hmuw1jkv__F0010.png

(群聚的白犀牛)

▶ 白犀牛喜歡生活在開闊的非洲草原、黑犀牛則喜歡待在茂密的植被中

 

繁殖、哺育   懷孕期還蠻長的,大約16-18個月,每胎產下一隻犀牛寶寶,小犀牛會跟在媽媽旁邊大約三年左右的時間,之後才會獨立;母犀牛大約4-5年後才會性成熟、公犀牛則需要10-12

 


 

黑犀牛  跟白犀牛的差異不是體色,是體型比較小、嘴巴比較尖、耳朵比較小一點,僅僅生活在非洲,被認定為「極危物種」,根據2003年的資料,野外大約剩下三千多頭黑犀牛

 

Diceros-bicornis_2_Staffan-Widstrand-1000x667.jpg

 

Species-Black-Credit-Phill-Perry-768x511.jpg

➝ 黑犀牛的上唇有突出的尖端,又稱為「尖嘴犀牛」

 

繁殖、哺育   懷孕期大約15-16個月,每胎產下一隻犀牛寶寶,小犀牛會跟在媽媽旁邊約三年左右的時間後才會獨立;母犀牛4-5年後才會性成熟、公犀牛大約7

 

未命名.png

 


 

蘇門答臘犀牛  體型最小的犀牛,是雙角犀牛(白犀牛、黑犀牛也是雙角犀牛),分布在亞洲地區,是「極危物種」,野外僅存六個種群,四個在蘇門答臘,兩個分別在婆羅洲、馬來半島,總體數量不到100隻,大多都棲息在森林深處

 

sabah_408.jpg

 

未命名.png

(紅點是蘇門答臘犀牛現存的地區)

 

特徵、特性 

▶ 四條腿後有兩片褶皺的皮膚,頸部也有一片比較小的皺摺皮膚

▶ 身上有紅棕色的毛(個體體毛有濃密的差異),是世界上僅存的披毛犀,不過野生蘇門答臘犀牛身上通常覆蓋著泥巴,比較難觀察到體毛

 

image_5537e-Sumatran-Rhinoceros.jpg

➝ 蘇門答臘犀牛是最吵的犀牛,可以觀察到牠們不停的叫叫叫

 


 

上面三種都是雙角犀牛,下面兩種是獨角犀牛

 

印度犀牛  體型最大的獨角犀牛,也稱為「大獨角犀」,分布在尼泊爾、印度阿薩姆邦等地區,野外剩下三千多頭,是「易危物種」,印度犀牛的皮膚有許多層的大片褶皺,這是白犀牛、黑犀牛沒有的特徵

印度犀牛奔跑時的時速可以達55公里/小時,當犀牛受到驚擾或是保護幼崽時,你就會看到這樣的速度

 

1200px-One_horn_Rhino_in_Kaziranga_national_park.jpg

 

爪哇犀牛   印度犀牛的近親,因為體型比印度犀牛小,所以稱為「小獨角犀」,因為過度捕殺的關係,目前僅在印尼的爪哇島還有一個種群殘存著,只剩下五十多頭左右,是「極危物種」,幾乎近於絕種

 

rhinoceros-sondaicus.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