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娛樂版頭條,就是讓粉絲心痛、演藝圈人士不捨的藝人小鬼,經過解剖初步判定死因是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造成的血管阻塞,讓年輕、有運動習慣、固定做健康檢查的人,就突然離開的主動脈剝離,究竟是什麼樣的疾病呢?
🏥 主動脈剝離概論
主動脈可以分成三層,接觸血流的內膜層、中膜層、最外面的外膜層,因為某些因素,主動脈結構出現問題,內膜出現裂縫,血液從裂縫溢到中膜,越來越多的血液會撐大中膜,產生新的血液流動空間,稱為假腔(false lumen)
當血液持續流入假腔,主動脈的血流就會減少,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的供血量減少,各個器官就會出現缺血性症狀
臨床症狀 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突然出現劇烈的撕裂性胸痛/上背痛,患者會感受到這輩子沒有經歷過的痛感,痛感可能會延伸到下背部、脖子
根據主動脈剝離的位置,患者會出現不一樣的症狀
► 腸胃道的血流受阻 ➝ 腹痛
► 腎臟血流受阻 ➝ 腰痛
► 腦部血流受阻 ➝ 意識不清、昏倒、類似中風的現象(突然無法說話/看不見,半側肢體無力)
► 其他症狀:喘不過氣、單側脈搏微弱、肢體缺血/壞死等
如果器官缺血情況嚴重,患者可能出現急性心衰竭、中風、下半身麻痺、急性腎衰竭、腸壞死等後遺症,最最最嚴重的情況是主動脈破裂,會造成嚴重的內出血,死亡率超級高!
🏥 高風險族群 有下列情況,會比一般人更有機會罹患主動脈剝離,因此有越多的風險因子,應該定期健康檢查
年紀 >60歲
家族病史
結構異常 主動脈瘤、二尖瓣脫垂、先天性主動脈狹窄
疾病 高血壓(主要危險因子)、高血脂、血管炎、動脈粥狀硬化、馬凡氏症候群 ➝ 血管壁構造脆弱
► 馬凡氏症候群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患者會有身材高瘦、手/腳特別細長、皮下脂肪少、胸骨凹陷、脊椎側彎、視力不良等特徵,這類型患者的血管壁構造比較脆弱,容易破裂,容易有心臟病變、眼睛病變
簡單自我檢測是否可能罹患馬凡氏症候群(下圖)
1、張開手掌
2、將拇指往內凹並且輕鬆握拳,不要用力擠壓,維持在放鬆的狀態下檢測
3、看看拇指是否有超出小指,如果有超過,就要特別注意,建議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化學因素 抽菸、濫用古柯鹼(血壓上升)
其他 重訓過度(刺激血壓上升)、胸部外力衝擊
🏥 疾病分類
解剖學上,主動脈可以分成四段:升主動脈(連著左心室和冠狀動脈)、主動脈弓(連結升/降主動脈,也連接頸動脈,將血液送往腦部)、降主動脈(胸腔內)、腹主動脈(腹腔內,連著降主動脈)
(主動脈解剖圖)
治療方式 依據主動脈剝離的位置(假腔位置)將疾病分類,主要有兩種分類法「DeBakey」、「Stanford」,醫生會透過不同分類,決定採取怎樣的治療方式
► 發病位置包含升主動脈(Stanford A、DeBakey I/II),這類型比較危險,需要緊急手術,可能會觀察剝離的狀況,決定是否要切除病灶,最後放置人工血管,改善器官缺血的情形,手術成功率大約70%
► 如果發病位置不含升主動脈( Stanford B、DeBakey IIIA /IIIB ),如果患者沒有併發症,通常藥物治療為主,用來控制血壓,大多數患者都能渡過急性期,常見藥物有乙型阻斷劑、血管擴張劑等
流行病學 升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比較高,是降主動脈剝離率的兩倍;升主動脈剝離通常發生在50-60歲的中老年人,降主動脈剝離的好發年紀會稍微晚一點,大約60-70歲
🏥 預防方法 這些日常保健的方法,雖然不是百分百,至少可以讓你跟主動脈剝離保持一定的距離
控制血壓、血脂 高血壓/高血脂患者要按照醫囑乖乖服藥,如果血壓/血脂還沒有高到需要吃藥的程度,平常的飲食可以採取少油、少鹽、少糖、適量脂肪的方式,均衡攝取蔬果、蛋白質、五穀根莖、奶類、水分
戒菸 菸當中的物質會導致血管收縮、血管硬化、血壓上升,增加血管壁破裂的機率,戒菸當然可以預防主動脈剝離囉!
運動習慣 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維持體態、體重,減少眾多疾病的發生率;不過過度的重量訓練,是主動脈剝離的風險因子,重訓時要量力而為
其他 保持心情愉悅、不要熬夜,維持正常作息
主動脈剝離雖然發生率不高(十萬分之一),卻是會快速致命的疾病(每五個發病患者,就有一個到院前會死亡),患者發病後每小時會增加1%的死亡率,大約50%的病人在發病後48小時內會死亡,70%的患者在兩個月內就會死亡,就算緊急處置後,還是有一定的死亡率
最好的情況就是不要發病,平常就要做好預防措施 ➝ 控制三高(血壓最重要)、適度運動、戒菸、維持心情愉悅、保持正常作息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