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麥高芬效果    MacGuffin effect     ➝  電影用語,電影中登場時看似很重要的素材或是事件,實際上和主題沒有太大的關聯,只是為了分散觀眾們的注意,或是誘發觀眾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使用的物品或是內容

► 間諜片、驚悚片、懸疑片最常使用麥高芬;文藝片、紀錄片等電影類型就不適合使用麥高芬

► 劇情中的麥高芬有時候在電影高潮時會出現,但是有時候到了片尾都不會再出現了

 

Macguffin-580x254.jpeg

 麥高芬在劇情初期看似很重要,但是隨著故事情節發展,主角們間的互動和冒險故事反而變成觀眾的焦點,麥高芬漸漸變的不是那麼重要了,甚至一點重要性都沒有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著名的懸疑片和驚悚片導演,常常在拍攝的電影中添加麥高芬元素

希區考克說:「在驚悚片中麥高芬通常是項鍊;在間諜片中麥高芬通常是文件」;在1996 年的訪談中,希區考克用一個故事替麥高芬做解釋,在英格蘭的一列火車上面,兩位旅客互相交談

「對不起,先生,請問在你頭上的奇怪包包是什麼東西?」

『喔,這個呀,這是一個麥高芬』

「有什麼作用的呢?」

『用來設陷阱補抓一些蘇格蘭高原的獅子』

但是蘇格蘭高原沒有獅子呀!」

『喔,那就沒有麥高芬了』

 

 希區考克認為到最後麥高芬什麼都不是,觀眾完全不會在意

 

麥高芬例子 

 電影剛開始時正反派為了爭奪一個皮箱(麥高芬)拼的你死我活,這時候觀眾會被皮箱吸引,好奇裡面裝什麼東西,讓主角們使出渾身解數,是價值連城的珠寶?還是改變社會的武器?抑或左右政壇的文件?不過隨著劇情推演,主角們的心理戰、打鬥、飛車追逐、愛恨情仇反而漸漸吸引你,皮箱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被取代了,到最後皮箱內容物是什麼,有些觀眾甚至也不在意了...

--- 除了電影,其他領域也會有存在麥高芬

► 海賊王中魯夫一開始要尋找的 ONE PIECE(麥高芬),連載已經來到900多話,ONE PIECE 仍然還沒出現,不過讀者已經把重點轉移到尋找夥伴的過程、航海中的冒險故事、夥伴們的感情和互動,寶藏到底是什麼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標題殺人、騙標題:常常在網路上會看到一些「某某明星竟然出櫃了」「某女星爆出不倫」等文章,點進去之後原來是電影或是偶像劇中的劇情,就是利用腥羶色的標題(麥高芬),把讀者騙進去增加點閱率

 

💬 旁觀者效應  bystander effect    旁觀者的數量越多,責任就會越分散,人們反而不會幫助有危險的人

 

4d132-thinkstockphotos-527343105.jpg

 

著名事件  西元1964年發生在紐約的強盜傷人案件,紐約時報下了聳動標題:「下班回家的 Kitty Genovese 被持刀搶劫的強盜殺害,遇害過程多達38個人袖手旁觀,任憑兇手多次行兇導致 Kitty Genovese 死亡」,雖然事隔多年後,經過查證旁觀者沒有那麼多,也不是沒有人報警,而遇害者也不是當場死亡,是到院後才重傷不治,與當時的資料有很大的差異,但是12名的目擊者,大多數還是沒有選擇立即伸出援手或是報警

 

例子

► 1968年的實驗,先讓兩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對話,這時候突然旁邊有一個人癲癇發作,結果有85%的學生會馬上求助;當有四名學生對話時,有62%的學生會求助,當有七名學生對話時,只剩下31%的學生會求助 ➝ 事後訪問沒有求助的學生,他們表示不知道發生這種情形需要幫忙,有人覺得會有其他人伸出援手,在狀況不明的原因下,大家會互相推託責任給其他人,這也是旁觀者效應的原因

► 如果有人倒在路邊,圍觀的人越多反而會越少人伸出援手,圍觀者都會腦補情況,總覺得這種事情不需要搶出頭,這麼多人當中一定會有一個人去幫忙的

 

未命名.png
 

 

觀察者效應  如果在危及的情況下,為了得到圍觀者或是路人的幫助,可以具體描述請求對象的特徵,例如「穿紅色上衣的先生,幫忙幫我抓小偷」、「戴著黑色帽子的小姐,幫我打電話報警」等,收到請求的人,會意識到自己被賦予責任,有直接給予幫助的義務,反而會更積極的給予協助  當被人注目時,人們會採取更有意義、積極的行動,這就是觀察者效應

► 急救口訣中的「叫叫壓電」中的第一個叫是叫看看病患有沒有意識和反應,第二個叫是請求在場的旁人協助,這時候必須具體指出路人的特徵,例如「那個穿綠色上衣的先生幫我叫救護車」,被賦與責任的路人會更願意協助

 

💬 睡眠者效應   sleeper effect  當你接收到訊息,這個訊息剛開始可能沒有什麼影響力,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人們淡忘訊息的來源反而只記得訊息的內容,訊息的影響力反而明顯的提高

 

hombre-hablando-a-otro.jpg

 

著名例子   為了提升二次大戰時士兵的士氣,替美軍進行了一項試驗,實驗組播放了聲勢浩大的戰爭教育片,對照組什麼都沒有做,看完影片後的五天測量他們的士氣,結果發現不管有沒有看電影,士兵的士氣都沒有明顯差異,經過九周後再次測量士氣,結果那些看完戰爭教育片的士兵整個士氣大振、軍魂爆發

這是因為一開始看戰爭教育片的士兵知道,這是為了徵兵而故意播放的電影,看電影時事先築起一道心牆,絲毫不受電影內容影響,但是時間一久,漸漸淡忘播放戰爭電影的人,只記得戰爭片的內容很熱血沸騰,因而增加打仗的士氣  經過一段時間,接收訊息的人忘記說話者或是訊息內容的出處,不會受到來源可信度的影響,只會記得訊息的內容

 

生活例子

► 競選:選舉前常常抹黑敵方的候選人,一開始的時候選民都知道這是政治操作,對於抹黑的內容保持懷疑的態度,但是幾個月後,選民會淡忘抹黑內容的出處,反而記得抹黑的內容,對競選人產生負面的印象

► 廣告:看水管(youtube)前都會有遊戲廣告,一開始會覺得很惱人,完全不會有下載的慾望,但是幾個月後可能就會下載這款遊戲來玩看看,你忘記當初廣告打擾你看影片的興致,只記得廣告的遊戲內容

 有時候睡眠者效應會提昇同性質商品的業積,消費者忘記當初廣告的牌子,只記得廣告內容,可能就會買到不同公司但是功能一樣的產品

► 網路文章:網路上傳播訊息的力道非常強大且迅速,一傳十十傳百,可以無限制的傳播出去,讓訊息來源被稀釋的非常渺小,強化了睡眠者效應,一篇不實或是錯誤訊息,經過賴(line)散播出去,時間一久讀者根本不記得來源,只記得錯誤的文章內容,反而反串成真! 

 

w644.jpg

(網路常見的錯誤資訊)

➝ 長輩群組常常會看到這些轉傳的資訊,但是經過實證後都會發現大部份都是不正確的訊息,幾個月後淡忘資訊來源是錯誤的,只記得錯誤的訊息內容,這個錯誤的資訊就會變成好像是真的一樣

 

➪  看到一則資訊,不管之前有沒有看過,養成查詢資料來源或出處,也可以上網搜尋相關的資料來判斷可信度

 

💬 柴嘉尼效應  zeigarnik effect  未完成的事情反而不容易遺忘

 

1_UGTGzO79Ohj6lxZRORbwIA.jpeg

柴嘉尼是一位俄羅斯心理學家,坐在餐廳裡等待餐點時很好奇一件事情,為什麼服務生不會搞混來自這麼多桌客人的點餐內容,結帳時詢問服務生是否記得他點了什麼樣的餐點,結果服務生完全記不起來,結果就是點餐結束後就會忘記點餐內容,但是完成點餐前,會持續記住點餐的內容,這引起了柴嘉尼的興趣

 

實驗   將受試者分成AB兩組,各自給予簡單的任務,A組進行任務時沒有給予任何阻礙;B組執行任務時,會故意中斷或是交代做其他的事情,當實驗結束後,B組比A組多記得兩倍以上的內容,而B組記得的內容中,有將近七成是中斷的任務,三成是完成的任務  ➝ 未完成的任務比完成的任務,更讓人記憶深刻

 

生活例子

► 每次連續劇或是卡通要進入高潮的時候,總是會進廣告或是下集待續,這樣的手法除了可以增加下(段)次節目的收視率,打斷的劇情會讓觀眾更印象深刻

► 創傷症候群:對災難的記憶停留在發生的那一刻,就像跑馬燈一樣,患者會不斷的想起那幕,折磨患者的身心靈,當時記憶沒有一個完整的結束,創傷會一直烙印在患者腦海中

► 不建議長時間讀書,適時的起身上個廁所或喝個水,偶爾打斷讀書的節奏,吸收進去的東西反而比較多,但如果是分心,不專注在讀書上,一直想要做別的事情,這種讀書方式完全沒有效果

 

💬 沉默螺旋理論  輿論形成的過程中,如果自己的立場和多數人一致,就會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自己的立場和少數人一樣,因為害怕其他人負面的評價或是被孤立,而選擇保持沉默

 

未命名1.png

 

 

未命名.png

社會上很多議題,本來就會有不同的意見和聲音,不過當某一派的聲音越來越大時,比較弱勢的那一派會觀察大眾的反應,發現這時候如果站出來表達相反的意見,會不會被多數的人孤立、討厭、批判呢?比較畏懼的人就會保持沉默,於是弱勢派的聲音會越來越小,主流派的聲勢則會越來越大

當代環保當道,許多國家開始推動綠能(生質能、太陽能、風力能、水力能),但是推擁化石燃料的派系認為石油、天然氣等燃料才是有效率且最便宜的方式,不少的歐洲領導者選擇綠能政策,環保派的聲音越來越大,這時候站出來表態反對,可能會被大眾批評這是破壞地球的行為,反對聲音選擇沉默而越來越小,綠能政策就更容易推動

選秀節目中,甲選手被大多數觀眾討厭,但是甲選手卻被評審導師所喜歡,網路上就會產生陰謀論、後台硬等言論,因為大多數觀眾討厭甲,推文或回文就會贊同這個說法,默默支持甲選手的網友如果屬於比較敢表態的個性,或許就會引起一場論戰,但是多數網友無法忍受網路輿論壓力,或是害怕被網軍肉搜,反而選擇保持沉默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沉默螺旋效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