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2001454.jpg

全世界每秒鐘會發生100次閃電(對地表造成傷害的),大部分的閃電發生在非洲地區,雖然台灣地區因為雷擊而死亡的案例不多,可是轟隆隆的雷聲+閃電亮光,仍然會讓許多人害怕,近年來登山、露營等戶外活動越來越盛行,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變多,碰到「雷擊」的機會也跟著增加,當然大部分的人不會挑雷雨天進行戶外活動,可是,晴天、陰天、下雪的日子都還是有機會打雷呦,雖然只是機率的問題,不過如果碰到來說,就是0%100%的差別,我們還是要有警覺心跟相對應的知識,這篇文章,就來科普雷擊的相關知識,致於雷擊造成的傷害就不著墨,反正對人體會有負面的影響!

 

⚡⚡ 雷擊方式  意思就是人類被雷打中的方式

 

直接擊中  不是很常見,卻是致死率最高的一種雷擊

通常在空曠處或是制高點,周圍沒有遮蔽時會比較容易發生;當發生雷擊時,人體直接變成閃電傳導到地表的通道,電流會直接通過人體的心血管、神經系統,也會造成皮膚的灼傷

示意短片

 

側邊雷擊  這是最常見的雷擊方式,當閃電擊中比較高的物體時,地流會傳導給旁邊的人或是物體

例如發生雷雨或冰雹時,人通常會躲到空曠地區的大樹下,當閃電打中樹木時,閃電應該要經由大樹傳導到地表,結果因為短路,會經由旁邊的物體(人)傳導到地表,通常躲在大樹旁邊1公尺內被側邊雷擊的機率最高

► 人體的電阻比較低(體液充滿電解質),電流會優先尋找電阻低的路徑移動

 

未命名.png

(側邊雷擊=side flash

 

地面電流    造成最多人/動物死亡的雷擊,當閃電擊中樹木或是其他物體時,大部分的電流會灌到地面,經由地面擴散,附近地表上的人/動物就會變成電流傳導的路徑(人/動物的電阻低於土地),電流會從和地面接觸的ㄧ點流竄到身上,再從和地面接觸的另一點竄回地面

► 如果與地面接觸的兩點距離越長、承受的電流越多、越容易致命 ➝ 躲避雷擊時,和地面接觸的兩點距離越小越好,例如坐姿時,屁股跟腳底的距離越近越好

示意短片

 

⚡⚡ 雷擊發生機率

農村發生雷擊的機率會比都市高,因為都市地區的大樓多數有避雷針,農村地區相對也比較空曠,人類很容易變成雷擊的標的物,不過近年來人口往都市移動,雷擊的發生率有降低的趨勢

► 夏天午後常常有雷陣雨,發生雷擊的機會比較高;高緯度地區在冬天常常會有暴風雪,這時候產生的雷電也會比較激烈

 陸地發生雷擊的機率高於海洋

 

未命名.png

(避雷針圖)

避雷針會把雷擊的電流引導到地面下,避免/減少建築物的破壞、建築物內人員的傷亡;要注意的是,如果靠近避雷針,在落雷時有可能遭受側邊雷擊(side flash

另外,如果你家不算高(45層樓),可是跟附近的房子相比偏高,建議裝設避雷針,避免遭受雷擊

 

⚡⚡ 預防雷擊的方法

 

掌握天氣  雖然各種天氣型態都可能發生雷擊,不過還是有機率的差別,在台灣,夏天的午後雷陣雨、梅雨季節都是雷擊的好發天氣型態,如果要安排登山、露營的行程,一定要參考中央氣象局的天氣預報、警示警告等

 

避免因子  

孤立的凸出物  鐵塔、電線桿、煙囪、燈塔、獨棟高樓、大樹、涼亭等標的物,都是雷擊的首要目標,盡量不要靠近這些建築物/自然景觀/設備

地形  遠離空曠地區、山頂稜線、湖面、海面、池塘,如果打雷時在這些地區活動,(相對凸出的你)會是雷擊的目標,當發生閃電時,游泳、划船、釣魚、山上稜線健走都要避免

金屬物體  小孩都知道金屬是一種導體,常見的東西有電線、鐵銅器、自來水管、機車、柵欄、腳踏車、家電用品等

► 身上的小型金屬物品雖然不會增加雷擊的機會,不過當被雷擊時,可能會因為金屬高溫而造成局部燙傷,金屬物品能不放在身上最安全

► 打雷時在空曠的地方騎車,非常危險!

► 打雷時,不要接近任何電器用品

► 美國氣象局建議打雷時不要洗澡,電流可能擊中房屋的水管,將電流導入浴室(機率很低啦!)

► 打雷時不要使用市話,電流通過電線時,會增加觸電的風險 ➝ 無線電話、手機相對安全

潮濕物  水會導電,濕答答的物體當然也會導電

► 避免在雷雨中散步、避免穿著濕答答的衣服在雷雨中活動

► 避免靠近潮濕的牆面

► 如果打雷時正在做會沾濕雙手的家事(洗碗、洗衣),建議等到雷雨停了再進行

 

❏ 汽車的外殼是金屬,為什麼打雷時躲進車內會相對安全?

因為汽車內被金屬(車殼)完全封閉,形成法拉第籠,由於金屬的導電性,就算車殼通過很大的電流,都不會流到內部的物體,因此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中的乘客,是不會被雷擊的,不過敞篷車就另當別論了

 

躲到安全處

都市  都市地區的大樓多數都有避雷針,打雷時盡快躲進建築物內,不過還是要避免側邊雷擊,這時候就不要使用有線電話、靠近金屬家電用品 

戶外、山區

► 如果在戶外碰到打雷時,可以躲到低漥且無水的草叢/灌木叢,是相對安全的地區

► 如果在山區碰到打雷,可以找深度夠深,雨水不會流進去的山洞當作避難所

 

應急的姿勢  如果位於空曠處,沒有任何地方可以避雷,當你發現頭髮豎立、或是皮膚有刺痛感時,你可能即將遭受雷擊或是離落雷很近,要立刻蹲下、雙腳腳尖墊高、腳跟互碰、身體/頭部盡量壓低、雙手壓住耳朵、身體微微向前傾斜,當然,手上或身邊不要有任何導電體(雨傘、登山杖等),並且跟周圍的人保持至少30公尺的距離,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

► 併攏腳跟:如果遭受地面電流,電流從一腳進來,可以馬上傳導到另一腳,再傳出去地面,可以減少傷害

 

未命名.png

 

未命名.png

 

⚡⚡ 雷擊時的處置

遭受雷擊時,可能會感到輕微觸電、燒傷、骨折(肌肉痙攣)、眼傷、外傷等,不過致命的傷害是,當電流從頭部-身體-腳-地面時,會傷害到神經或心臟,可能造成心臟麻痺、心律不整,造成血液循環終止,幾分鐘內可能就會死亡

當你碰到被雷擊+失去意識的傷者,馬上進行心肺復甦術CPR),能大大增加傷者的存活機會

如果雷擊後引起衣服著火,這時候要馬上躺下+滾來滾去滅火,如果附近有水體(水坑、水池),可以水滅火,如果有厚重的衣物,可以裹住傷者,隔絕空氣就能撲滅火焰,當火熄滅後要進行燒燙傷的處理

最後,就醫檢查是必要的!

 

⚡⚡ 常見的錯誤觀念

 

❏ 被雷擊中的人,都會當場死亡?

雷擊的當場死亡率可能不到三成,通常是因為呼吸心跳停止,沒有及時進行心肺復甦術CPR),患者才會當場死亡,至於雷擊造成的燒灼傷,沒有想像中這麼嚴重

如果雷擊沒有當場死亡,還是要就醫檢查+追蹤,因為可能有後遺症,例如神經病變、慢性疼痛、憂鬱、創傷症候群等

 

❏ 聽到打雷時,再開始找掩護就可以了?

經過統計,當雷雨即將來臨或快要結束的時候,雷擊的機率會比較高 箭頭 雷雨區邊緣會比雷雨區中心還危險

請記住一個法則「30-30」,只要看到閃電的30秒內聽到雷聲,就有雷擊的危險,當你在庇護所躲避雷擊時,聽到最後的雷聲至少過30分鐘以上,才可以離開庇護所、恢復活動

 

❏ 打雷時,只要躲進建築物內就安全無虞?  錯誤

要注意電流流竄到金屬管線的側邊雷擊,建議打雷時,在室內時不要使用有線電話、金屬電器等;另外,野外的避難小屋,如果處在稜線上的空曠地區、建築物沒有安裝避雷針+木造建築,根本就是一個明顯的雷擊標的物,躲進去並不會比較安全

 

❏ 有人剛剛受到雷擊,為了避免讓自己被殘留的電流電到,不能馬上去救他? 錯誤

受到雷擊的人不會再電人,不要讓這個想法,延誤使用心肺復甦術急救的時機!

 

 只要穿上雨鞋、雨衣,就可以預防雷擊?

空氣是超級絕緣體,雷電都可以輕鬆穿透空氣,更不用說雨鞋雨衣了,因此碰到打雷時,還是要躲到正確的地方、遠離危險因子,這樣才可以預防雷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ddypoppy 的頭像
    daddypoppy

    daddy-poppy's 藥學跟動物世界

    daddypo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